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奇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急性生理
  • 3篇急性生理学
  • 3篇急性生理学与...
  • 2篇心肌
  • 2篇心肌型脂肪酸...
  • 2篇预后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结合蛋...
  • 2篇评分
  • 2篇肿瘤
  • 2篇肌型
  • 2篇急性肺栓塞
  • 2篇肺栓塞
  • 2篇肺肿瘤
  • 2篇病情
  • 2篇病情严重程度
  • 2篇APACHE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弓

机构

  • 5篇重庆市肿瘤研...
  • 3篇重庆市肿瘤医...

作者

  • 8篇张奇
  • 6篇綦俊
  • 5篇尹哲
  • 3篇周洪
  • 2篇江跃全
  • 2篇张智
  • 1篇张智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160例APE患者临床资料[男92例,女68例,年龄(51±12)岁]。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n=58,男33例,女25例,年龄(50±13)岁]、中危组[n=54,男30例,女24例,年龄(54±12)岁]及高危组[n=48,男29例,女19例,年龄(52±10)岁];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n=132)和死亡组(n=28),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评价H-FAB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APACHEⅡ评分对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APACHEⅡ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APACHEⅡ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 0.784~0.927),其血浆H-FABP〉13.3μg/L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9.4%;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 0.812~0.932),其APACHEⅡ评分〉19.2分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0.4%。二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 0.825~0.948),其明显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结论 H-FABP联合APACHEⅡ评分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其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
周洪江跃全綦俊张奇尹哲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急性肺栓塞预后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160例APE患者,评估APACHEⅡ评分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H—FABP水平。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评价H—FABP和APACHEⅡ评分对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APACHEⅡ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APACHEⅡ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84~0.927),其最佳工作点为13.3μg/L,此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9.4%;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2~0.932),其最佳工作点为19.2分,此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0.4%。两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25—0.948),其明显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结论H—FABP联合APACHEⅡ评分可有效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
周洪綦俊张奇尹哲
关键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急性肺栓塞
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吻合口瘘致颈总动脉破裂1例被引量:1
2012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进食梗阻1个月"入院。胃镜见距门齿20~21cm处食管腔内新生物;病理改变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钡餐及胸部CT可见食管胸上段病变,病变下缘位于主动脉弓上水平,有动度。未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心肺功能检查及血液学检查基本正常。行上腹正中-左颈切口食管上段癌内翻拔脱术,术中见食管气管沟处淋巴结肿大,
张奇张智綦俊
关键词:颈总动脉破裂颈部吻合口瘘食管癌根治术后重度不典型增生主动脉弓上血液学检查
肺高分化胎儿型腺癌诊治分析(附4例报告)
2015年
目的探讨肺高分化胎儿型腺癌(WDFA)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WDFA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病检均见“桑葚体”结构,均见到β-catenin基因突变,术后1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病理形态结构中见“桑葚体”结构,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对WDFA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是治疗肺WDFA的首选方法。
尹哲綦俊张奇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42例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优势。方法将72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分为单操作孔组42例及双操作孔组30例,均采用胸腔镜下双侧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从手汗缓解率、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切口活动性出血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两种术式的手汗缓解率及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操作孔组比较,单操作孔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切口活动性出血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相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效果相当,但创伤更小、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患者更容易接受。
张奇尹哲张智江跃全
关键词:汗腺疾病交感神经系统手汗症
肺癌开胸探查术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开胸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因,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2012年28例开胸后不能切除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对术中情况与术前胸片、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院2005~2012年的开胸探查率约为4.8%(28/583);手术无法切除原因为:胸腔内多发转移;肿瘤、转移淋巴结侵犯肺门组织或纵隔内大血管;因肺功能受限不能耐受扩大切除术及全肺切除术。结论术前准确临床分期有助于减少开胸探查率,胸部 CT结合 X线片检查对判断肿瘤胸腔转移、肿瘤与纵隔结构的关系及决定是否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胸腔镜及PET-CT扫描能有效减少开胸探查率。
綦俊张奇
关键词:肺肿瘤开胸探查术
抑制PRMT5合成杀伤MTAP缺陷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抑制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PRMT5(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基因表达,证实这种抑制对MTAP(甲硫腺苷磷酸化酶)缺陷型恶性胸膜间皮瘤产生合成杀伤作用。方法 将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MPM)分为MTAP 阳性组及MTAP...
张奇江跃全王志强Dean Fennell
关键词:甲硫腺苷磷酸化酶恶性胸膜间皮瘤
外周血Th17细胞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观察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作用。以19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分为脓毒症普通组(110例)和脓毒症肺损伤组(80例)。根据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28例)和高危组(23例);按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64例)和死亡组(1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情况,分别比较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APACHE Ⅱ评分水平的差异以及Th17细胞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对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显示脓毒症肺损伤组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普通组患者(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IL-17及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IL-17及APACHE Ⅱ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IL-17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r=0.81,P=0.00)及死亡率(r=0.43,P=0.00)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曲线下面积(ACU)为0.842(95%CI:0.784~0.908),其最佳工作点为7.0%,此时判断脓毒症肺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3%和86.82%。研究表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水平的增加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一项有效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洪綦俊张奇尹哲张智
关键词:TH17细胞脓毒症预后急性肺损伤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