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10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矿业工程 更多>>
一种便于清洁的中药煎药器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洁的中药煎药器皿,包括底座、盘型电磁加热器、锅体、顶梁、连接板、安装板、底板、清洗搅拌杆、竖直部和漏杯,在所述底座顶端上固定有盘型电磁加热器,在所述盘型电磁加热器上方放置有锅体,锅体顶端开口上方... 魏征 张俊萍 张爱华 王雷生 李亚峰 梁瑞峰 崔伟峰 王艳春 许向前 陈关征人工智能在中医诊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医学智能诊疗发展迅速,数字化诊疗已经在西医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中医相关研究仅停留在名老中医数据的整理与挖掘。该文主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诊疗方面的应用现状。 潘玉颖 崔伟峰 马笑凡 范军铭关键词:中医诊疗 人工智能 田蓟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制备田蓟苷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其溶解度和累积溶出度,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田蓟苷晶型状态。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田蓟苷及其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0、0.17、0.33、0.5、0.75、1、2、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田蓟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提高了13.03倍,24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5.4%。田蓟苷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与原料药比较,固体分散体t_(max)缩短(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16倍。结论固体分散体可改善田蓟苷溶解度、累积溶出度、口服生物利用度。 陈晓敏 崔伟峰 李琦关键词:固体分散体 体内药动学 喷雾干燥法 HPLC 一种小型中药切片研磨配套的器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中药切片研磨配套的器械,包括固定盒、安装架、固定架和升降装置,所述固定盒呈U型,所述固定盒内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至少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传动轮的一侧外缘铰接安装有连接杆... 魏征 张俊萍 张爱华 王雷生 李亚峰 梁瑞峰 崔伟峰 王艳春 许向前 陈关征文献传递 倾向评分法评价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0 2015年 探索临床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真实疗效。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住院病历344例,按有无接受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207例和无针刺组137例,分别采用倾向评分(PS)匹配法、回归法、加权法,以肌力疗效为效应指标,探索针刺是否对脑梗塞患者肌力产生明确的影响。匹配前运用COX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采用PS分层回归法、PS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PS标准化死亡加权法(SMRW)对两组肌力变化与总有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针刺组疗效优于无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康复治疗对疗效评价也有明显影响(OR=2.737,P=0.005 5)。PS匹配法匹配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否针刺和是否康复治疗对肌力总有效率的影响,表明是否康复对疗效有明显影响(OR=2.930,P=0.024 7);扣除康复的效应后,针刺组疗效有优于无针刺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OR=2.235,P=0.058 7)。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扣除康复治疗的效应,针刺有提高脑梗塞患者肌力的趋势,但尚需增加病例继续进行验证。 范军铭 乔珊 刘鹏 董永书 崔伟峰关键词:疗效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淋巴瘤的中医诊疗规律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通过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连续10年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瘤的中医诊疗规律。方法 收集病例,依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临床资料、中医证候、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对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结果归纳总结。结果 (1)从2011年5例到2021年21例,达到了4.2倍,年段平均增速为17%;(2)患者性别分布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1.43∶1,其中男性患者占58.78%,年龄在21~75岁,女性患者占41.22%,年龄在25~81岁。发病高峰年龄在40~69岁,占72.97%;(3)非霍奇金淋巴瘤占91.89%(136/148),其中B细胞淋巴瘤占52.03%(77/148),T细胞淋巴瘤占27.02%(40/148),NK/T细胞淋巴瘤占12.84%(19/148),霍奇金淋巴瘤占8.11%(12/148);(4)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占45.95%(68/148),结外首发占54.05%(80/148);(5)频数分析挖掘淋巴瘤的主要症状为乏力、消瘦、疼痛、盗汗、发热、纳差,主要舌苔为苔腻、苔黄腻、苔薄黄、苔黄,主要脉象为细弱、弦涩、弦细、滑,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正虚痰凝证、痰瘀互结证、寒痰凝滞证、热毒痰结证;(6)对四个证型进行频次统计,得出高频用药和核心药物。结论 淋巴瘤发病人数逐年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淋巴瘤的发病逐渐升高。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主要病理类型,以结外发病为主,中医舌脉统一,与证候相辅相成,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要治则。 李伟明 张凯新 崔伟峰 魏征 王祥麒 郑玉玲关键词:淋巴瘤 频数分析 病理类型 中医证候 化瘀解毒方对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Huayu Jiedu recipe,HYJDR)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HYJDR对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HYJDR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HYJDR(5,10,15,20,25,30 g·L-1)对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影响,测定HYJDR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hoechst双荧光染色检测HYJDR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影响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YJDR对胃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HYJDR对胃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YJDR质量浓度>10 g·L-1时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力,随着HYJDR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明显(P<0.05),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HYJDR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随着HYJDR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逐渐增多。与空白组比较,HYJDR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P<0.05),同时提高Bcl-2细胞凋亡抵抗蛋白(Bcl-2 antagonist of cell death,Bad)和Bcl-2相关蛋白X(Bcl-2-associated X,Bax)等促凋亡蛋白表达(P<0.05)。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HYJDR(5,10 g·L-1)组可以有效抑制胃癌细胞中Bcl-2 mRNA表达(P<0.05),HYJDR各组促进Bad mRNA表达(P<0.05)。结论:HYJDR可以明显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提高Bad mRNA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魏征 张爱华 李亚峰 梁瑞峰 崔伟峰 王艳春 张俊萍关键词:胃癌 凋亡 基于中医证据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8 2020年 疗效是中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而中医药以个案、经验为证据的主要体现形式制约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如何融合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构建适合中医特点、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梳理古代中医证据特征与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现代科研方法对产生高质量中医证据的促进与困境,明确建立真正符合中医本体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是关键难点,提出在数据驱动的背景下,以真实世界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有望为创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提供新思路。 符宇 邵明义 赵瑞霞 吴明慧 远佳瑶 余海滨 崔伟峰关键词:临床疗效评价 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 人工智能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对国内已发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2005—2015年间发表的有关中医非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利用Rev Man 5.0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再用森林图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相对于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加中医非药物治疗组更能提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P<0.01。对剔除小样本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原结果相似。绘制非药物疗法的漏斗图,但图形不对称。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由于文献数量较少,尚需进一步研究。 陈晓敏 邵南齐 马霄 崔伟峰关键词:高血压 中医 非药物疗法 META分析 名老中医治疗艾滋病股骨头坏死验案举隅 被引量:1 2017年 李发枝教授自2002年始在河南新蔡、上蔡、尉氏等县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工作,把经方运用于艾滋病救治中,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艾滋病及并发症取得显著效果。李发枝教授经方治疗艾滋病股骨头坏死的病案,诠释了其在临证过程中对经方的灵活运用,以及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的辨治过程。 潘玉颖 崔伟峰 王连珂 王世冉 屈冰关键词:中医 艾滋病 股骨头坏死 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