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青

作品数:34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海冰
  • 10篇遥感
  • 8篇海冰厚度
  • 8篇冰厚
  • 7篇测高
  • 6篇卫星测高
  • 5篇北极海冰
  • 5篇被动微波
  • 4篇雪深
  • 4篇南极海冰
  • 4篇积雪
  • 4篇积雪深度
  • 4篇CR
  • 3篇定标
  • 3篇遥感反演
  • 3篇适航性
  • 3篇微波遥感
  • 3篇夏季
  • 3篇交叉定标
  • 3篇反演

机构

  • 34篇武汉大学
  • 8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宜春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卫星海洋...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黑龙江省测绘...
  • 1篇重庆市规划设...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武汉市测绘研...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4篇季青
  • 31篇庞小平
  • 14篇赵羲
  • 5篇刘清全
  • 4篇石中玉
  • 2篇艾松涛
  • 2篇张苗苗
  • 1篇许苏清
  • 1篇崔祥斌
  • 1篇曹勇
  • 1篇苏洁
  • 1篇石立坚
  • 1篇刘梦云
  • 1篇石志华
  • 1篇马跃
  • 1篇杨元德
  • 1篇常庆瑞
  • 1篇王晓宇
  • 1篇王诗云
  • 1篇刘畅

传媒

  • 7篇极地研究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冰川冻土
  • 2篇2014中国...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船舶
  • 1篇船舶力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2—2020年北极西北航道夏季适航性多要素综合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潜力因海冰的快速消融而有所提升,研究西北航道的适航性符合当前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北极政策目标。针对目前单一从海冰角度研究北极西北航道适航性的现状,综合海冰、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采用主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2020年北极西北航道夏季适航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近19年来西北航道夏季适航性有一定的提升,适航性较好的区域主要为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沿岸的海域;而加拿大北极群岛周边海域适航性年际变化较大,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研究北极西北航道适航性可为船舶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借鉴,为我国认识和利用北极提供参考。
王月云庞小平季青刘清全
关键词:适航性综合评估西北航道
基于海冰密集度遥感数据的波弗特海海冰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日尺度与月尺度海冰密集度数据,将海冰密集度为15%作为阈值确定海冰外缘线位置,提取波弗特海海域的海冰外缘线,计算波弗特海的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与海冰面积,然后通过海冰范围与海冰外缘线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来分析波弗特海海冰外缘线退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978—2015年波弗特海的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与海冰面积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减少趋势显著。37年来,海冰密集度平均每年减少约0.3%,海冰范围平均每年减少3 235 km2,海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5 084 km2。海冰密集度在1979—1996年无明显减少趋势,1996—2015年减少趋势明显。波弗特海海冰范围一般在9月达到最小值,在11月至次年5月维持在最大值(全冰覆盖状态);海冰面积一般在9月达到最小值,在12月或者1月达到最大值。海冰范围最小值出现时间有延迟的趋势,全冰覆盖状态具有起始时间越来越晚、终止时间越来越早、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的趋势,平均持续天数为212 d。
刘玥庞小平赵羲苏楚钦季青
关键词:被动微波遥感
基于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能够获取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冰厚度信息。相较于北极,目前南极海冰厚度特别是近期变化信息仍很缺乏。基于2013-2018年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采用最低点高程法和静力平衡方程模型反演了近6年逐月平均海冰厚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南极海冰厚度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7年年平均海冰厚度表现为快速变薄。南极较厚的海冰集中在威德尔海西南海域,最大值出现在该海域2014年的7月(6.27 m)。年平均海冰厚度在2017年达到最低值。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冰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陈亦卓季青庞小平
关键词:海冰厚度卫星测高
基于ICESat和CryoSat-2数据的北极海冰厚度时空变化分析
海冰厚度是重要的气候参数,是海冰变化的第三维特征.准确获得北极海冰厚度及其变化信息,不仅有助于开展北极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生态安全等研究,还对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航运、极地考察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IC...
季青庞小平赵羲程子桉刘清全石中玉
关键词:海冰厚度卫星测高时空变化分析ICESAT
海冰厚度卫星测高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
海冰厚度是重要的气候参数,海冰的物质平衡、海洋环流、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的预测研究,都需要长时间序列的海冰厚度信息。在观测海冰厚度的不同方法中,卫星测高是唯一能够获取半球尺度连续海冰厚度信息的有效方法。而利用...
季青庞小平
关键词:海冰厚度卫星测高卫星遥感
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海冰冰情与适航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利用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的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结合我国“雪龙船”科考船和“永盛轮”商船东北航道航行资料,对北极东北航道夏季的海冰冰情进行分析,探讨东北航道2002~2016年7~10月的适航性。结果表明:多源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经过交叉定标处理后,可有效减小其数据间的系统差异,获得一致性更好的长时序卫星观测资料;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冰情在逐年减轻,航道适航性愈加良好;航道开通时间窗口集中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北极东北航道中段受海冰影响较大,但海冰影响呈减小趋势,可通航天数不断增加,其中维利基茨基海峡是影响通航的关键区域。北极东北航道夏季海冰冰情与适航性分析可为我国科考船和商船北极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季青董江庞小平朱亚敏张晨雷胡晓坤
关键词:交叉定标适航性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识别波弗特海冰间水道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MODIS可见光反射率、热红外亮温和RadarSat-2双极化后向散射等多源数据,通过建立决策树综合判断来识别波弗特海域冬季的冰间水道及其内部冰型,并进行精度评价。研究发现,MODIS热红外只能粗略提取冰间水道轮廓;而高分辨率的RadarSat-2影像可以提供更多海冰类型信息,但是不同冰型的后向散射信号有重叠,影响水道提取的精度。研究结合多源数据建立决策树,综合极化后向散射和表面温度等参数来判断海冰类型,从而识别不同发育阶段的冰间水道。该方法的识别精度优于单变量方法。高分辨率Sentinel-2光学影像验证了不同阶段冰间水道的顺序分布。多源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计算水道区域的海-气热通量和产冰量,同时为船只导航提供更详细的冰情信息。
屈猛庞小平赵羲季青范沛
关键词:RADARSAT-2MODIS
北极海冰表面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产品的比较
北极海冰表面积雪的变化影响大气与海洋的能量收支平衡,对全球气候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冰表面积雪深度是精确估算海冰厚度的重要输入参数。针对如何应用不同机构发布的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产品问题,比较了国际主流机构发布的基于...
张晨雷季青庞小平刘畅
关键词:积雪深度北极海冰被动微波遥感
利用CCD相机进行南极站积雪覆盖监测的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南极考察站区小尺度高时相的积雪覆盖信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监测手段这一问题,详尽地介绍了利用CCD相机进行积雪覆盖监测的方法,包括对相片分割阈值的选取、感兴趣区(ROI)的划定以及像素点的坐标转换等技术流程;计算和分析了2014年8月的南极长城站区积雪覆盖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站区附近积雪动态变化监测研究做了展望。
产启良庞小平艾松涛季青
关键词:摄影测量CCD相机南极长城站
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遥感反演与时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北极海冰表面的积雪深度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变量,是研究物质与能量平衡、计算海冰厚度的重要参数。为减小不同被动微波传感器观测数据的系统误差,对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DMSP)F17-SSMIS与F13-SSM/I重叠期亮度温度数据进行交叉定标,建立4个频段48个月尺度定标模型,并与传统年尺度定标模型进行比较和优选,在此基础上估算并分析2003-2014年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变化。结果表明:19H、19V、22V、37V频段1~5月的月尺度模型决定系数高于传统年尺度拟合模型;2003-2014年,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积雪深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每年7月积雪深度最小,9月最大;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巴伦支海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呈现减少的趋势。
庞小平刘清全刘清全
关键词:积雪深度交叉定标北极海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