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佳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古土壤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黄土
  • 3篇汉江上游
  • 2篇土壤
  • 2篇化学风化
  • 2篇黄土-古土壤
  • 1篇色度
  • 1篇剖面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黄土-古土壤...
  • 1篇古气候
  • 1篇古土壤序列
  • 1篇和文
  • 1篇洪水事件
  • 1篇风化
  • 1篇风化程度
  • 1篇北宋
  • 1篇北宋时期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学佳
  • 5篇庞奖励
  • 5篇黄春长
  • 4篇周亚利
  • 3篇卞鸿雁
  • 2篇查小春
  • 1篇王海燕
  • 1篇殷淑燕
  • 1篇张玉柱
  • 1篇李欣
  • 1篇张文桐
  • 1篇靳俊芳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陕南丹凤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色度参数特征被引量:25
2015年
以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该区黄土色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亮度)在黄土层中出现峰值,a*(红度)、a*/b*(红度/黄度)在古土壤层出现峰值,色度参数的峰谷变化特征与该区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相吻合。L*(亮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a*(红度)、a*/b*(红度/黄度)的变化则受控于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尽管三者的受控因素不同,但都与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且与磁化率形成良好的对比,可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间接地反映该区气候和成壤环境的变化规律。
高鹏坤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卞鸿雁王蕾彬王学佳
关键词:色度气候变化
汉江上游北宋时期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和文献记录对比被引量:4
2016年
根据汉江上游洪水事件的地质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记载,统计分析了北宋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的洪水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并对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汉江上游安康东段立石村(LSC)剖面、郧县西段五峰段李家咀(LJZ)剖面、郧县西段尚家河(SJH)剖面的洪水沉积剖面分析,判定在950—1050 A.D.的北宋时期汉江上游地区确有特大古洪水事件的地质沉积记录。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说明北宋时期确实为洪水灾害频发时期。对洪水灾害的气候背景分析表明:在950—1050 A.D.间气候发生恶化转折,气候状态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了汉江上游的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
靳俊芳殷淑燕王学佳
关键词:洪水事件北宋时期汉江上游
汉江上游谷地与渭河谷地黄土化学风化程度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比较汉江上游谷地及渭河谷地典型黄土剖面的元素组成、化学风化强度及常量元素迁移特征,揭示秦岭南北两侧黄土—古土壤剖面的成壤强度及其所指示的环境演变特征,两者差异及共性如下:①两剖面化学组成均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元素组成均一且高度混合,与上部陆地壳(UCC)的化学成分十分接近,该些证据均指示两区域黄土是来源广泛并经过充分混合的风尘堆积产物。②据CIA值可判定MTS及YHC剖面均经历了中等风化作用,比较两剖面CIW值、A-CN-K三角图投点特征及元素迁移率知,汉江上游谷地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更强,Ca及Na元素的丢失率更高,Al、Na、Mg、Si等常量元素的迁出率更大。③依据Fe、Na迁移率的全剖面变化曲线知,汉江上游谷地与渭河谷地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相同的气候演变阶段,均记录了6000-5000a BP的干冷气候事件。
卞鸿雁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王学佳高鹏坤李欣王蕾彬
关键词:化学风化
汉江上游弥陀寺剖面风化成壤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
2017年
对汉江上游弥陀寺发现的完整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沉积学特征以及磁化率、粒度、烧失量和w(Rb)/w(Sr)等气候替代性指标的分析及研究,结果表明:弥陀寺剖面自下而上具有马兰黄土(L_1)→过渡层黄土(L_t)→古土壤层(S_0)→近代黄土(L0)→表土层(TS)地层序列,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层单元之间风化成壤差异显著,古土壤层(S_0)的风化成壤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地层,马兰黄土(L1)的风化成壤强度最弱。剖面风化成壤强度的变化揭示了自马兰黄土堆积以来记录的气候变化,马兰黄土形成时期气候干燥寒冷,过渡层黄土的存在则说明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气候最为温暖湿润,近代黄土形成时期气候由暖湿向干冷转变。此外,弥陀寺剖面还记录了在全新世大暖期期间的一次气候变冷事件,结合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此事件发生于6.48 ka BP左右。
张文桐庞奖励周亚利黄春长查小春王学佳王海燕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土-古土壤汉江上游
陕西省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风化程度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8
2014年
对陕西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剖面的地层学、沉积学特征以及常量元素、磁化率、粒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房村剖面具有表土(MS)→全新世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黄土(Lt)→马兰黄土(L1)的地层序列;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Ca、Na、Mg、K和Si表现为迁移特征,Fe则相对富集,呈现Na>Si>Mg>K>Ca>Al>Fe的迁移序列;剖面总体风化程度处于初等向中等过渡的阶段,不同地层的风化强弱顺序为S0>Lt>L1>L0。化学风化强度的变化表明该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气候干冷→气候回暖→温暖湿润→气候转凉的变化过程。
高鹏坤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王蕾彬王学佳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风化程度古气候
汉江上游弥陀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剖面具有斜长石风化为主的初级化学风化程度,以Ca、Na流失严重为特征;从马兰黄土L1→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风化由弱变强再变弱。这些信息揭示了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规律:18 000~11 500 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进入全新世后逐渐转暖,8 500~3 1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湿,3 100 a BP后气候又转凉,呈现出由"冷干→转暖→暖湿→干凉"的演变过程,同时弥陀寺黄土对6 000~5 000 a BP期间发生的气候波动冷事件也有记录响应。
王学佳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卞鸿雁张玉柱高鹏坤
关键词:黄土化学风化气候变化汉江上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