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蕾

作品数:69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卒中
  • 23篇急性
  • 19篇血性
  • 19篇缺血
  • 16篇梗死
  • 15篇脑梗
  • 15篇急性缺血
  • 15篇急性缺血性
  • 14篇血管
  • 14篇脑梗死
  • 13篇脑卒中
  • 11篇溶栓
  • 10篇缺血性脑卒中
  • 10篇急性缺血性脑...
  • 9篇急性缺血性脑...
  • 8篇静脉溶栓
  • 7篇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烟雾病
  • 5篇成像

机构

  • 6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射阳县中医院
  • 1篇威海卫人民医...

作者

  • 69篇陈蕾
  • 50篇邓本强
  • 40篇吴涛
  • 37篇朱宣
  • 31篇张永巍
  • 23篇张萍
  • 13篇张敏敏
  • 13篇张敏敏
  • 11篇张萍
  • 11篇刘建民
  • 11篇姜一
  • 8篇姜一
  • 5篇毕晓莹
  • 5篇沈红健
  • 5篇黎佳思
  • 4篇丁素菊
  • 4篇张萍
  • 4篇方亦斌
  • 4篇韩宁
  • 4篇于龙娟

传媒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海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第二届全国中...
  • 1篇2014`中...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18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2016年上海市手足口病某定点医院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2015-2016年上海市某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患者分布、病原学情况以及气象因素对该院手足口病人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上海市某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手足口病就诊病例,分析疾病分布;并采集患者咽拭子/肛拭子标本,检测病原;收集2015-2016年上海地区气象资料,分析气象因素对某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诊人数的影响。结果 2015-2016年上海市某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共报告16 447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5岁以下患者为12 474例,占总患者人数的75.84%,是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治对象;手足口病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位于6~7月,托幼机构、学校、家庭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场所,且这些场所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该病病原体主要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气象资料(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会影响该院手足口病入院人数,与入院人数呈正效应的气象区间为:温度为14.3~25.3℃以及<1.2℃,湿度为<59%以及>83%。水汽压为11.4~25.9hPa。结论上海市某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入院人数报告例数较高,呈上升趋势,6~7月为疾病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高发,托幼机构、学校、家庭为该病发病主要场所;EV-A71、CV-A16、CV-A6为主要病原体;气象因素可影响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乔鹏陈蕾宋家慧杨帆王硕陶蕾朱琳韩雪沈琪曹广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流行病学
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AA、SAO、CE、其他明确病因(SOE)和不明原因(SUE)组。比较不同病因组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早期有效率、90 d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OAST病因分型是否为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38例AIS患者入组,其中LAA组140例(26.0%)、SAO组233例(43.3%)、CE组98例(18.2%)、SUE组58例(10.8%)、SOE组9例(1.7%)。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早期有效的AIS患者共210例(39.0%),其中LAA组56例(40.0%)、SAO组85例(36.5%)、CE组41例(41.8%)、SUE组26例(44.8%)、SOE组2例(22.2%),各组间早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443例(82.3%)AIS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其中LAA组108例(77.1%)、SAO组201例(86.3%)、CE组82例(83.7%)、SUE组45例(77.6%)、SOE组7例(77.8%),各组间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36例(6.7%)AIS患者治疗后有出血转化,其中LAA组10例(7.1%)、SAO组11例(4.7%)、CE组11例(11.2%)、SUE组3例(5.2%)、SOE组1例(11.1%),各组间出血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病因分型不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病因AIS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朱宣张敏敏沈红健沈芳陈蕾姜一袁绘张永巍吴涛邓本强
关键词:静脉溶栓阿替普酶出血转化
血压管理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对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24 h平均收缩压(mSBP)对预后的影响。根据术后24 h mSBP将患者分为低mSBP[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组、中mSBP(120~140 mmHg)组和高mSBP(>140~160 mmHg)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然后将患者分为低中mSBP(100~140 mmHg)组与高mSBP(>140~160 mmHg)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38例,其中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61例(67.65%),预后不良77例(32.3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术前和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核心梗死体积(脑血流量<30%的脑组织体积)及术后24 h mSB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前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PECTS(OR=1.338,95% CI 1.081~1.657,P=0.007)、术后24 h NIHSS评分(OR=0.838,95% CI 0.785~0.894,P<0.001)和术后24 h mSBP(OR=0.966,95% CI 0.937~0.996,P=0.03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mSBP增高,术后3个月死亡率和术后24 h sICH发生率均升高(P=0.001、0.032),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低中mSBP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高mSBP组(P=0.04),术后24 h sICH发生率低于高mSBP组(P=0.01),术后3个月死亡率与高mS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术后24 h mSBP是前循环AIS-LVO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将此类患者术后24 h mS
张萍陈蕾袁绘朱宣沈红健于龙娟张永巍吴涛邓本强刘建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前循环血管内治疗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抑郁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分析总结近期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抑郁作用进行总结阐述,具体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陈蕾
关键词: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
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50)和中重度脑卒中组(NIHSS评分≥4分,n=30);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n=7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6分,n=6)。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指标[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与轻度脑卒中组相比,中重度脑卒中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43.3%(13/30)vs 18.0%(9/50),P=0.014],NLR较高[2.81(1.93,5.97)vs 2.01(1.64,3.37),P=0.028]。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比例较高[83.3%(5/6)vs 23.0%(17/74),P=0.007],但两组间MLR、NLR、PLR、SII、S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NLR较高。
王丽君张萍呼延梅华杨洁沈红健沈芳陈蕾吴雄枫刑鹏飞姜一张敏敏朱宣袁绘张永巍杨鹏飞刘建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症标志物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巴林特小组结合人物“雕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结合人物"雕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以提高住院医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方法采取自愿参与原则于2014年1~6月组织在该院规范化培训医生(规培生)20名,并分成两组,每组10名。每组成员在1名组长带领下,按照巴林特小组操作流程,对临床遇到的引发规培生强烈情感反应的案例进行讨论。讨论后由数名规培生对案例呈现的人物关系做出"雕塑"。活动结束后分析巴林特小组案例主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反馈体验。结果共开展巴林特小组结合人物"雕塑"活动16次,呈报案例16例。讨论主题涉及遭遇医患冲突和投诉、患者病重和死亡、治疗效果不理想和医疗并发症、同事间矛盾、工作负荷过大、经济困难等。参与活动后,组员情感得到支持,换位思考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结论巴林特小组结合人物"雕塑"可有效提高规培生职业化心理技能,缓解职业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提高沟通能力。
张萍朱宣陈蕾张永巍吴涛邓本强
关键词:在职培训医师住院医师职业倦怠
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四例被引量:3
2015年
主动脉夹层为动脉壁中层的分离,主要表现为胸背腹部的撕裂样疼痛,其病情凶险,若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极易出现猝死,48 h内猝死率可达36%~72%。其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约占29%,部分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由于部分患者无疼痛表现,诊断上非常困难,存在神经系统体征的这部分患者往往首诊于脑血管病科,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胡文娥陈蕾李子付张永巍李强蒋庚西邓本强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卒中影像晕厥
无颅内大血管闭塞的完全前循环梗死的发生率及预后
朱宣张萍陈蕾张敏敏袁绘吴涛邓本强
影响脑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包括大脑深、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为特殊、少见的疾病,占所有卒中的0.5%-1%。因其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带来困难,其误诊率可达50%,且由于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死亡率达4.3%。
周丹丹吴涛沈雷邓本强陈蕾王思洋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
癫痫诊治临床教学模式转变思考
2013年
神经系统疾病复杂,诊治困难是很多轮转神经科医师的感受,尤其非神经科专业的医师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学等疾病表现的理论基础,如何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神经科临床诊治思维,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是很多神经科教员面临的教学任务。
郝勇陈蕾黎佳思张社卿管阳太
关键词:癫痫临床教学模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