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琪敏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余姚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4篇超声
  • 4篇超声乳化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小梁
  • 3篇小梁切除
  • 3篇小梁切除术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原发性开角型...
  • 2篇治疗青光眼
  • 2篇开角型
  • 2篇开角型青光眼
  • 2篇合并白内障
  • 1篇血流
  • 1篇眼血流

机构

  • 7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沈琪敏
  • 4篇陈彦
  • 4篇郑志斌
  • 2篇黄慧慧
  • 1篇姚克
  • 1篇赵晖
  • 1篇施晓琴

传媒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t =2.98、3.06、15.21、5.17,均P<0.05),联合组的眼压(10.65±1.58)mmHg、前房深度(2.41±0.81)m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22,均P<0.05)。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联合组视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87、3.38、4.01,均P<0.05)。联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χ2=3.98,P<0.05)。结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对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沈琪敏黄慧慧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0例,其中A组3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37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4、8、30、90天不同时间段的眼内压改变,术后30d检测中央前房深度、房间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平均眼内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A组术后4、8、30、90天平均眼内压略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差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平均眼内压,而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更加有效的加深中央前角深度、增宽房角开放距离500,加大小梁睫状体距离,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郑志斌沈琪敏陈彦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
频域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GCC)厚度的分布。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及正常对照组50例50眼的黄斑区整体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Avg)、上方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Sup)和下方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Inf)及相应区域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比较各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3个GCC参数的差异,分析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旁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平均RNFL厚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正常对照纽与各期青光眼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厚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早期POAG患者的GCC-Avg、GCC-sup、GCC-Inf值均比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POAG患者的Gcc-Avg、GCC-sup、GCC-Inf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C-Avg厚度与RNFL—Avg厚度呈明显正相关(P〈0.1)。结论频域OcT能够定量测量并区分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黄斑区GCC厚度,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变薄,并与视盘旁RNFL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黄慧慧赵晖郑志斌陈彦沈琪敏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青光眼
两种不同切口术式应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联合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切口术式应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联合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性,为改进手术方式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60例,治疗医师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Single incision组28例(32眼),行单独切口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Double incision组32例(39眼),行双切口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功能滤泡形成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7112,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平均眼压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平均眼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incision组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率(7.69%)和Single incision组不良反应率(6.25%)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手术治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在恢复视力眼压的同时不易促进瘢痕形成,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郑志斌沈琪敏陈彦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
拉坦前列腺素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h眼压及眼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腺素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拉坦噻吗)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 h眼压及眼血流的影响并与拉坦前列腺素单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各25例,单用组给予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滴眼,联合组给予拉坦噻吗滴眼液滴眼,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量24 h眼压并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治疗后单用组除2:00各时段眼压及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各时段眼压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24 h眼压变化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各时段眼压、均值、24 h变化值均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EDV、PS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RI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EDV、PSV显著高于单用组,RI显著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拉坦噻吗与拉坦前列腺素均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24 h眼压曲线波动,改善眼血流,拉坦噻吗各时段眼压、眼压波动的控制效果及改善眼血流的效果均优于拉坦前列腺素。
沈琪敏姚克施晓琴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拉坦前列腺素马来酸噻吗洛尔
余姚市基层医院开展门诊日间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日间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等指标的影响,为患者安全治疗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8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中对照组为常规住院手术;治疗组为日间白内障手术(住院小于24小时),两组分别为40例。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统计两组手术平均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P>0.05;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后1d、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当晶体核硬度为I^IV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11±2.15)h,明显短于对照组(43.62±8.74)h,t=23.54,P=0.00;治疗组住院费用为(3041.36±152.33)元,明显少于对照组(4 265.42±213.64)元,t=29.50,P=0.00。结论:采用日间白内障手术(住院小于24小时)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常规住院手术效果相当。日间白内障手术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郑志斌陈彦沈琪敏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
自体结膜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虽然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很多,但手术仍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单纯的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29%~88%[1]。因此提高手术质量对此病的预后十分关键。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对115例翼状胬肉患者施行自体结膜转位移植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沈琪敏
关键词:翼状胬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