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基于响应面法对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文章在对里氏木霉T12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以滤纸酶活力(FPA)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对产酶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依次为麦麸>温度>氯化钙。响应面优化结果为当麦麸、温度、氯化钙分别为6.27 g/L,31℃,0.709 g/L时,纤维素酶理论最大FPA酶活为62281.3 U/m L。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粗酶液的实际FPA酶活为60 126.5±16.0 U/m L。将纤维素酶粗酶液以10%添加量加入秸秆一步转化乙醇的5 L发酵罐中,经过144 h的发酵,乙醇产量(v/v)可达到7.05%±0.18%。
- 张曈刘晓燕许家兴李登超刘亚菲
- 关键词:响应面法里氏木霉纤维素酶
- 《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作为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 夏军许家兴刘晓燕徐继明王新风
-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改革
- 科研为导向的“环境生物学”研究性教学实践分析
- 2021年
- 目前环境生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面临理论性过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导致了课程内容的较为抽象枯燥,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文章针对科研为导向的环境生物学研究性教学实践进行讨论,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对环境生物学中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论述,以期进一步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应用能力。
- 刘晓燕严玉波夏军邱忠洋
-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研究性教学
- 干秸秆、鲜豆秆混合厌氧发酵条件优化设计被引量:1
- 2016年
- 以鲜豆秆和风干稻秸作为发酵原料,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累计沼气产量作为响应值,探讨温度、干鲜比(鲜豆秆与风干稻秸干物质的质量比)、接种物质量分数3因素对沼气产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型拟合,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二次项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因素对干鲜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接种物质量分数、温度、干鲜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97℃,干鲜比2.23∶1,接种物质量分数30.11%,预测TS产气率279.789 L/kg.模型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值之间相对偏差为0.23%(F<0.01),差异不显著,该多元回归模型拟合较好,为提高干鲜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 邓媛方许家兴刘晓燕戴本林徐继明
- 关键词:沼气秸秆厌氧发酵
- 解脂耶氏酵母利用甘蔗渣发酵产赤藓醇被引量:2
- 2017年
- 甘蔗渣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含多种营养成分,然而目前尚无有效地利用手段.研究以解脂耶氏(Yarrowia lipolytica)为发酵菌株,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进行赤藓醇发酵生产.结果发现,甘蔗渣作为赤藓醇发酵碳源的最佳添加量为30.0 g/L;经优化,甘蔗渣发酵赤藓醇的最佳氮源为(NH4)2S2O8,添加浓度为3.0 g/L时,赤藓醇产量达到最高;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60.0 g/L的NaCl所产生的渗透压最有利于赤藓醇生成.同时,添加10 mg/L的Mn2+和4mg/L的Cu2+可进一步促进赤藓醇合成.在最优条件下发酵168 h,赤藓醇的产量达到峰值18.9 g/L,产率为63%.结果表明,甘蔗渣可以作为唯一碳源发酵产赤藓醇,该发酵工艺为降低赤藓醇发酵成本及甘蔗渣再利用探究了一条新途径.
- 刘晓燕张瑾王媛媛蔡顺晨张晴孙静徐继明
- 关键词:赤藓醇解脂耶氏酵母甘蔗渣发酵优化
- 环境科学概论课题型教学模式实践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环境科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上,总结了"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及考核方式的实践上进行探索。提出将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途径,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多途径成绩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适当增加后期完善性成果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旨在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 邓媛方刘晓燕戴本林
-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
-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B3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黑曲霉B3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小麦秸秆2.5%,酵母膏2.0%,Mg SO40.1%,KH2PO40.1%,p H 6.3,31.58℃,发酵时间73.08h,接种量为8.004%,150 r/min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B3发酵液的FPA酶活力为153.4 U/m L。将粗酶液初步纯化后,对纯化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值为6.0,Ca2+、Li+、K+等金属离子对其有激活作用,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该酶强烈抑制,该酶对底物CMC的Km值和Vmax分别是24.0 mg/m L和0.09 mg/min。
- 张曈刘晓燕许家兴李登超羊燕燕
- 关键词:黑曲霉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响应面法
-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初探——以淮阴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
-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改革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未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 严玉波王晓宇刘晓燕
- 关键词:环境科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
- 文献传递
- 调研法在《食品安全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探索
- 2016年
- 《食品安全学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课堂教学仍严重理论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从产地到餐桌"的调研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进行了初步实施。通过分组讨论及多环节的食品安全调研,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的理解。调研法的实施,改变了《食品安全学概论》课程传统纯理论的课堂传授模式,增加了该课程的实践性,同时有利于学生食品安全责任感的培养。
- 刘晓燕许家兴夏军邓媛方王新风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