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戟
- 作品数:87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斜轴式天文望远镜运动特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相对于传统地平式或赤道式望远镜,斜轴式天文望远镜因其独特的机架结构形式更加适应例如南极等的极端台址环境.但由于这种望远镜形式的应用较少,针对其运动特性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首先详细讨论了斜轴式望远镜的优缺点,推导了斜轴坐标系与地平和赤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斜轴式望远镜在进行恒星跟踪时的运动特性,并与地平式望远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斜轴式望远镜的像场旋转特性,并分析了像旋对望远镜天线全息测量的影响.最后,还针对斜轴式望远镜的特点,推导了一套包含7个误差项的指向误差改正模型.
- 娄铮程景全左营喜杨戟
- 关键词:望远镜机架
-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13.7m毫米波天线面形检测被引量:16
- 2010年
- 将工业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首次应用于13.7 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天线的面形精度检测中.为克服现场条件的限制,在测量中使用环形轨道输送相机,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现场摄影.采用回光材料制作人工的标志,利用编码标志完成摄站的自动定向和同名点匹配,用光束法平差的方法解算点的3D坐标.利用CAD面形转换法和自由拟合法计算面形偏差,最终480个调整点的面形CAD拟合后的偏差调整到了0.083 mm.验证了摄影测量在射电天文天线测量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范钦红范生宏左营喜李阳孙继先杨戟李晶晶徐烨何登云
- 关键词:望远镜仪器
- 超导成像频谱仪被引量:5
- 2011年
- 1科学背景
毫米波射电是观测研究宇宙各层次结构和演化的一个重要波段,上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我国在国际上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初就部署研制了国内唯一的大中型设备13.7米毫米波望远镜,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中型亚毫米波天文观测设备。
- 杨戟曹凝
- 射电望远镜的副面自适应调焦方法
- 射电望远镜的副面自适应调焦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天线面板和背架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用天文方法进行副面纵向调焦,记录包括每一轮调焦拟合出的调焦量、每一轮中源强度最大值对应点观测的时间、天线位置、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在内...
- 杨戟孙继先逯登荣李阳
- 文献传递
- 大质量恒星的形成:理论与观测被引量:3
- 2006年
- 文章简要叙述了有关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以及相关观测证据.目前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理论主要有两种,即吸积说和并合说.吸积说认为,大质量星可能与小质量星形成于相似的过程;并合说主张大质量星可能是由小质量年轻星碰撞合并而成.解决这两种理论争论的关键在于在大质量星附近能否观测到吸积盘的存在,最新的观测表明大质量星更有可能是通过吸积增加自身的质量,但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观测证据.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本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江治波杨戟
- 关键词:恒星形成分子云
- 恒星形成区AFGL 5157的CO同位素分子谱线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对恒星形成区AFGL 5157进行了24′×24′(12 pc×12 pc)的成图观测,得到了该分子云的^(13)CO(J=1-0)和C^(18)O(J=1-0)云核各自的分布结构和平均物理参数.在云核的边缘位置,同位素丰度比X[(^(13)CO)/(C^(18)O)]约为10,接近于巨分子云的比值.^(13)CO和C^(18)O云核的维里质量小于云核质量,具有引力不稳定性,且C^(18)O云核更易塌缩.C^(18)O分子云核的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分子云柱密度分布分别为1.1×10^(23)×z^(-0.43)和4.6×10^(25)×z^(-0.58),z表示到云核中心的距离.由^(12)CO(J=1-0)高速线翼成份的测量,估计了外流源的质量损失率,求得外向流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近似为m∝v^(-1.8).^(13)CO分子云核的恒星形成率为23%,该区域可能受反射星云NGC 1985的触发而正在形成中大质量恒星或者星团.
- 毛春花杨戟逯登荣
- 关键词:星际介质恒星星际介质谱线
- 年轻恒星形成过程的分子谱线诊断
- 2001年
- 恒星是宇宙的基本天体 ,理解恒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天体物理最有兴趣的课题之一。目前了解的恒星形成的一个基本图象是 ,恒星是由一个足够大质量的星际分子气体云在其自引力作用下塌缩而形成。在早期塌缩过程中形成一颗原恒星 (胚胎 ) ,并且伴随环绕该原恒星的吸积盘。原恒星吸积星际介质中的分子物质 ,通过吸积盘转移到原恒星表面 ,原恒星的质量随着增大。在吸积过程中也同时伴随物质向外的剧烈喷发。由于盘的存在 ,这种喷发通常沿垂直于盘的方向进行 ,出现双极的空间分布。在天文观测上 ,一种典型的表现是分子气体的外向流 ,观测表现为从原恒星双极的红蓝移气体运动[1] 。由于恒星形成于星际分子中 ,因此 ,对星际分子的谱线探测是研究恒星形成的强有力手段。现在已经发现和证认的星际分子总数有一百多种 ,其中丰富度最高的气体是H2 。在所有的星际分子中 ,丰度仅次于H2的CO分子的转动跃迁谱易激发 ,相对于星际介质的不透明度小 ,观测上易于实现 ,因此 ,CO分子就成为探索原恒星形成的有力探针。在毫米波段出现的J=1- 0和J=2 - 1跃迁谱线以及CO同位素的谱线是最常使用的观测探针。八十年代以来又陆续发现了环形分子SiC2 、C3 H、C3 H2 及含磷分子PN和CN等 ,给宇宙中有机世界的探测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 席尚忠秦胜利邓李才杨戟
- 关键词:星际分子分子云恒星
- 银河画卷进展
- <正>基于毫米波多波束接收机设计的银河画卷巡天,其主要目标是借助多谱线探测能力、适度高的空间分辨率、完整的空间取样以及大的天区覆盖等方面的探测能力优势,完成北银道面CO多谱线巡天,重点研究银河系分子气体全局分布、恒星形成...
- 杨戟
- 文献传递
- 宽带和高分辨率毫米波亚毫米波信号检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带和高分辨率毫米波亚毫米波信号检测系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宽带和高频率分辨率的信号检测的检测系统。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宽带和高分辨率毫米波亚毫米波信号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中设有超导SIS探...
- 史生才林镇辉姚骑均杨戟李婧张文
- 文献传递
-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高精度低温面形测量被引量:6
- 2016年
- 受到检测设备工作温度条件的限制,目前低温环境下的高精度面形检测手段还十分缺乏.首次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低温环境下高精度太赫兹反射面板的面形检测,采用高分辨率工业相机,结合低温电机驱动的自动测试台,实现测量设备在低温环境实验舱中的自动化拍摄,低温环境下的重复测量精度达到2.1μm rms.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在常温下对靶标厚度进行标定,从而消除了由靶标厚度差异造成的系统测量误差.在常温至-55?C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南极5米太赫兹望远镜(DATE5)铝制原型面板的面形误差,获得了面板在低温下的面形变化规律.
- 娄铮钱元范生宏刘昌儒王海仁左营喜程景全杨戟
- 关键词:面形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低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