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水体
  • 4篇污泥
  • 3篇水质
  • 3篇河道
  • 3篇河道水体
  • 2篇水体治理
  • 2篇推流
  • 2篇推流式
  • 2篇排口
  • 2篇混凝
  • 2篇河道水质
  • 2篇黑臭
  • 2篇黑臭水体
  • 1篇药剂
  • 1篇一体化
  • 1篇应急
  • 1篇上清
  • 1篇上清液
  • 1篇生化池
  • 1篇生化法

机构

  • 10篇安徽国祯环保...
  • 1篇安徽省经济研...

作者

  • 10篇王晶
  • 2篇李涛
  • 2篇张兴华
  • 2篇石小峰
  • 2篇张强
  • 1篇胡天媛
  • 1篇董献彬

传媒

  • 3篇工业用水与废...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体化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实现推流式渐减曝气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实现推流式渐减曝气的方法,是将至少两台一体化好氧生物处理装置依次首尾串联连通,位于首端的一体化好氧生物处理装置进水,位于末端的一体化好氧生物处理装置出水,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运行;同时独立调...
孔宝王立余汪敏刚陈正叶祥王晶姜科洋李涛
文献传递
推流式渐减曝气-多段沉淀工艺在排口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以河道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介绍推流式渐减曝气-多段沉淀工艺在排口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参数。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5%、99.63%、97.32%,优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V类水标准。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出水效果好,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陈正孔宝汪敏刚王晶
关键词:推流式
一种适宜高低浓度变化的河道排口水体净化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高低浓度变化的河道排口水体净化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一体化预制泵站、细格栅、泥膜耦合生物催化系统、预沉淀系统、二段沉淀系统、污泥脱水装置及污泥池;本发明的系统,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适用于近远期浓度...
王立余孔宝陈正叶祥姜科洋王晶石小峰
文献传递
一种污泥脉动燃烧干化系统及污泥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脉动燃烧干化系统,包括储运装置、预处理装置、脉动燃烧干燥装置、物料收集及尾气净化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管式反应器以及预热器,预热器上连接有催化剂储槽,管式反应器上设有低压蒸汽进口;脉动燃烧干燥装置包括通...
董献彬张强王晶张兴华
文献传递
一种过滤浓缩蓝藻专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浓缩蓝藻专用装置,包括滤网及支架,所述滤网置于网框上,网框斜置于所述支架上,沿所述滤网的高端横边设置与输藻管相连接的喷洒管,沿所述滤网的低端横边设集藻渠,所述滤网下方设与滤液收集池相连接的回水管。...
张强席莹本张兴华王晶
文献传递
磁混凝-滤布滤池-BAF组合工艺处理城市黑臭水体被引量:5
2019年
由于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雨污分流不到位、排水管网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污染严重。以某河道黑臭水体净化工程为例,设计采用磁混凝-滤布滤池-BAF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该组合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述,介绍了主要设计参数及设备配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6.9%、92.8%、96.7%,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该工艺组合简单高效,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孔宝陈正王晶
关键词:黑臭水体BAF滤布滤池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硝化菌激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治理的硝化菌激活装置,包括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仅底部连通的预处理区间和激活区间,所述预处理区间和激活区间内均设置有聚氨酯填料,所述预处理区间的上部通过进水管与设置于待处理...
汪敏刚韩飞园叶祥韩洪彬胡天媛王晶
文献传递
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减少二沉池面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减少二沉池面积的方法,采用一段沉淀池和二段沉淀池替代二沉池,将生化池的出水引入一段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一段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回流至生化池,一段沉淀池的上清液引入二段沉淀池再次进行固液分离,...
孔宝王立余陈正叶祥姜科洋汪敏刚王晶李涛
文献传递
应急药剂联合投加处理黑臭水体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研究最佳应急药剂投加方案,以某黑臭河道水体为处理对象,选取ST修复剂、PAC、硅藻土3种应急药剂,考察其对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采用烧杯试验和原位模拟试验进行研究。药剂单独投加时,ST修复剂、PAC、硅藻土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0、150、600 mg/L;水质改善效果为ST修复剂>PAC>硅藻土;对TP去除率最高,COD次之,不能有效去除氨氮。药剂联合投加时,单独投加ST修复剂与硅藻土+ST修复剂联合投加的处理效果相近;硅藻土+PAC联合投加时,两者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0、50 mg/L(最佳投加比为6∶1),TP去除率为70%,相比单独投加150 mg/L的PAC时,效果仍有提高。2种投加方案在原位模拟试验中均有效降低黑臭水体浊度,提高水体透明度,TP去除率分别为99.8%、95.6%,COD去除率分别为29.5%、28.1%。
王晶张灿伟邵超
关键词:黑臭水体混凝沉淀
一种改善河道水质的生态透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善河道水质的生态透水装置,由有水生植物、碎石压顶层、土工布、多孔浮球填料层、石笼网和不锈钢桩组成,整个装置的外形大小可根据治理河道的宽度、深度设置。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任何土建工程,可直接放置于治理河道水...
韩飞园王晶叶祥黄祁石小峰王立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