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三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警惕哌替啶的心率增频作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术中使用哌替啶引起心率增快的程度及其对老年病员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经腰段硬膜外阻滞行下肢手术的老年病员被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例。观察组术中辅用哌替啶 1 mg/ kg静注 ;对照组辅用芬太尼 2 μg/ kg静注。观察术中循环呼吸变化 ,尤其是心率 (HR)及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的改变。结果 在静注哌替啶后 2 0 min内 HR显著增加 ,峰值出现在注药后 5 min,此时由术前的 88.7± 1 9.56次 / min增加到 1 1 3.3± 2 0 .68次 / min(P<0 .0 1 ) ,最大增加幅度为 33.9± 2 5.45% ;同期伴有 RPP的显著增加 ,到注药 5min时由术前的 1 0 759± 3 0 2 5增加到1 4 1 88± 3 30 7(P<0 .0 1 ) ,最大增加幅度为 41 .0 %± 35.2 6% ,用药 2 0 min后方降至 1 2 0 0 0以下。对照组病员在辅用芬太尼后 HR及 RPP即开始降低 ,在用药 1 0 min时下降呈显著性 ,30 min时降至谷底并持续到术终。结论 哌替啶的心率增频作用发生在静注后 2 0 min内 ,变化显著 ,个体差异大 ,并伴有心肌耗氧量指标 (PRR)的显著增加 ,足以诱发不良的心血管事件 ,当予警惕。
- 张爱军陈伟华黄海娟
- 关键词:哌替啶硬膜外阻滞心血管事件
- 小儿心血管手术31例麻醉体会
- 1996年
- 近年我院施行小儿心血管手术3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0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4—15岁,体重14.5—48kg。病种:动脉导管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6例。
- 陈申平谢秋红陈伟华
- 关键词:儿童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麻醉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径路注药治疗
- 2002年
- 张爱军陈伟华江承芳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治疗给药途径
- 持续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持续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员被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 ,2 0例 ,术中使用小剂量咪唑安定镇静。即先用负荷量 0 .0 3~ 0 .0 5mg·kg-1静注 ,后静推持续量0 .0 3mg·kg-1·h-1,并以维持镇静评分 3~ 4分为标准调整。对照组 ,2 0例 ,术中使用哌替啶 1mg·kg-1和异丙嗪0 .5mg·kg-1静注镇静。结果 :观察组中咪唑安定的负荷量平均为 0 .0 4± 0 .0 0 4mg·kg-1,持续量平均为 0 .0 3± 0 .0 0 5mg·kg-1·h-1,术中循环呼吸基本稳定 ,术后精神恢复快 ,遗忘显著。对照组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及心率增快 ,术后精神抑制恢复慢 ,基本无遗忘。结论 :持续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具有抗焦虑及镇静确切 ,可控性好 ,术后恢复快 ,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遗忘作用理想等优点。
- 张爱军陈伟华李学山
- 关键词:咪唑安定硬膜外阻滞
- 琥珀胆碱稀释后静脉注射可减轻肌束颤被引量:5
- 1996年
- 将琥珀胆碱稀释后用于全麻快速诱导能否减轻肌束颤?我们选择了40例病员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一般情况良好、无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体态不过胖的择期开胸手术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异丙嗪25mg。对照组在给氧去氮同时依次静注安定0.4mg/kg。
- 张爱军陈伟华陈申平
- 关键词:琥珀胆碱静脉注射麻醉
-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失血与输液的临床研究
- 杨建平刘贻庆黄跃陈伟华李学山彭宝琴张青刘美绸关华刘满钗
- 目的: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32例,术中不输血,仅输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分别观察手术开始10、2...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儿腭裂整复术失血输液
- 咪唑安定复合安氟醚麻醉用于门诊小儿石膏矫形术的观察
- 2001年
-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复合安氟醚麻醉用于门诊小儿石膏矫形术。方法:40例行石膏矫形术的小儿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即ME组):行咪唑安定0.3mg/kg肌注,5分钟后行安氟醚半开放吸入诱导及维持;对照组(即KLS组):以氯胺酮2ml(100mg)+2%利多卡因5ml+东莨菪碱1ml(0.3mg)按0.4ml/kg肌注,入睡后行术。结果:ME组突出地表现为术中安静并有一定程度的肌松,其诱导时间为7.31min±0.48min,非常显著的长于KLS组(P<0.01);诱导后及术中心率、呼吸率非常显著的增快,但术后迅速恢复至基础值。KLS组诱导后及术中心率非常显著的增快,程度大于ME组并持续到术后,而呼吸率在全过程较平稳。术后苏醒时间ME组为61.0min±23.6min,较KLS组的143.5min±40.2min非常显著的短(P<0.01),且ME组术后苏醒质量高。
- 张爱军陈伟华钱颖
- 关键词:咪唑安定安氟醚门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失血与输液的临床研究
- 2004年
- 目的 :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 ,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2 -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 3 2例 ,术中不输血 ,仅输注 5 %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 ,分别观察手术开始 10、2 0、3 0min和术后 3 0min的Bp、HR、SPO2 及Hb、Hct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 ;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 ,比较使用或不使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SBp、DBp、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SPO2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Hb、Hct值有下降 ,但术后Hct值均大于 3 0 %。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者的失血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 ,能保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既节约血源 ,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
- 杨建平刘贻庆黄跃陈伟华李学山彭宝琴张青刘美绸
- 关键词:腭裂整复术输液高频电刀失血
- 两种异丙酚诱导方法对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 1997年
- 4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员被随机地分成对等的两组。Ⅰ级:异丙酚一阿曲库铵诱导组;Ⅱ组: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诱导组。观察两组诱导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变化。结果表明:两组中血压及RPP在诱导后2min均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气管插管后1min又非常显著地回升(P<0.01)至诱导前水平;Ⅰ组诱导后2min心率下降但不显著,插管后1min却非常显著地回升(P<0.01),Ⅱ组诱导后2min心率下降显著(P<0.05),插管后回升但不显著。笔者认为:鼻丙酚为主的诱导方法可使气管插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在一个正常低水平范围内波动,尤其是辅用芬太尼时,这可控制心肌耗氧,起到预拮抗插管反应的作用。
- 张爱军陈伟华
- 关键词:异丙酚气管插管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