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维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生物礁
  • 3篇古生态
  • 3篇二叠纪
  • 2篇造礁生物
  • 2篇石炭
  • 2篇石炭世
  • 2篇晚石炭世
  • 2篇海绵
  • 2篇二叠世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早二叠世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生物群落
  • 1篇群落
  • 1篇晚二叠世
  • 1篇磨拉石
  • 1篇南缘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9篇张维
  • 3篇廖卓庭
  • 1篇刘陆军

传媒

  • 2篇地质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陕西镇安西口晚二叠世生物礁剖面新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笔者在观察陕西镇安西口晚二叠世生物礁剖面时,得到与前人研究成果不同的认识,这一地区并未形成生物礁。本文从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沉积岩石学等几个方面阐述生物滩的存在与发展过程,并提出三种主要碳酸盐岩隆(礁、丘、滩)的区分原则。晚二叠世中国南方普遍发育礁、丘、滩。在广泛研究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三种主要碳酸盐岩隆的对比研究。生物滩研究是碳酸盐岩隆研究的组成部分,正确解释礁、丘、滩的不同成因及其结构特征,对岩相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张维张孝林
关键词:生物礁晚二叠世
博格达山西南缘早二叠世磨拉石相沉积组合——桃西沟群被引量:19
1999年
分布于博格达山西南缘的桃西沟群,是一套典型的山间磨拉石相构造—沉积组合,时代为早二叠世,它是博格达火山弧演化为褶皱带的造山作用晚期阶段,由边缘岛海环境突发性地快速转化为陆相构造—沉积环境的产物。
廖卓庭刘陆军张维
关键词:磨拉石早二叠世博格达山
中国南方二叠纪钙质海绵的基本特征、分布与古生态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讨论了钙质海绵化石主要类别的基本特征,归纳了它们在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中的分布,对于不同地区的钙质海绵动物群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古生态讨论,初步揭示了钙质海绵在生物礁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礁体发育、消亡的相互关系。
张维张孝林
关键词:生物礁二叠纪
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类型及其特征被引量:3
1999年
天山东部石炭纪地层出露广泛 ,并发育规模不等、类型不同的碳酸盐岩隆 .经研究确认 ,该地碳酸盐岩隆主要为生物丘 ,它们的形成与生物及古环境格局相关 ,已在岩隆内发现钙藻类、凝块石、苔藓虫、棘皮类、有孔虫、海绵动物等众多生物 .生物类型、生物组合特征及生物数量可作为确定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的基本依据 .碳酸盐岩隆同欧洲瓦尔索坦(Waulsortian)的岩隆特征相似 ,具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
张维廖卓庭
关键词:晚石炭世古生物学
广西隆林科风造礁海绵的古生态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钙质海绵是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由不同类型钙质海绵构成的化石群落记录了礁体形成的完整过程。广西隆林科风的化石群落是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内保存完好的群落之一,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初步确定了科风生物礁的性质及其化石群落的组成;讨论了造礁海绵的古生态,并与毗邻祥播生物礁的造礁生物进行了对比;总结了科风生物礁发生、发展、消亡的基本特征。
张孝林张维
关键词:生物礁生物群落古生态
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与造礁生物古生态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二叠纪生物礁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研究证明,礁与油气关系密切,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二叠纪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及钙藻类,海绵的个体古生态及群落古生态学研究揭示了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为成礁模式的提出及开展中国南方二叠纪礁、丘、滩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使生物礁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张维
关键词:生物礁造礁生物古生态二叠纪
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岩石学与成岩作用被引量:8
1998年
新疆天山东部广泛发育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这些岩隆主要为生物丘,少数为生物滩及与岩隆有关的生物层,其中生物丘含大量灰泥和内碎屑。基本岩石类型为泥粒状灰岩、粒泥状灰岩、粒泥状-泥粒状灰岩,少量岩石类型包括颗粒岩、骨架岩和障积岩。成岩作用是碳酸盐岩隆发展演化的重要阶段和过程,在生物丘内,已经识别出四种重要的胶结物,即球粒泥晶、纤状方解石、放射轴状方解石和粒状方解石。尽管缺失典型的造礁生物,但通过岩石类型研究和微相分析,认为碳酸盐岩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生物作用及古环境格局。
张维廖卓庭
关键词:岩石学成岩作用晚石炭世
二叠纪造礁生物化石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在回顾了二叠纪造礁生物化石研究概况后,讨论了这一时期各类造礁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对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及礁生物群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造礁生物主要为钙质海绵、钙藻类、水螅类及苔藓虫,这一组合面貌同世界其它地区二叠纪礁生物群面貌特征相似。根据我国南方不同地区礁生物群组合特点,划分了利川礁生物群、北碚礁生物群、广南礁生物群和隆林礁生物群。并对造礁生物占生态进行了讨论。提出今后应从几方面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1.生物与礁的关系,即造礁生物或群落如何控制礁的生成和发展;2.群落演替及群落对比;3.疑难门类造礁生物化石(如硬骨海绵等)的系统研究;4.数理统计方法在造礁生物古生态分析中的应用。
张维张孝林
关键词:二叠纪化石
海绵的分类、演化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1991年
本文简述了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了硅质海绵与钙质海绵在骨针及骨骼结构上的不同,认为骨针性质与硬体骨骼结构是海绵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把海绵动物划分为普通海绵纲(Class Demospongea)、六射海绵纲(Class Hexactinellida)、钙质海绵纲(Class Calcispongiae)、异射海绵纲(Class Heteractinida)和硬骨海绵纲(Class Sclerospongiae),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类别海绵在地史时期的分布及演化。提出海绵除可作为判别环境的标志外,还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地史时期由海绵形成的成礁期有3次,它们与不同类型碳酸盐岩隆的生成及油气的聚集有密切关系。
张维
关键词:海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