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黎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立报
  • 4篇《民立报》
  • 2篇学术
  • 2篇议会
  • 2篇议会政治
  • 2篇政治
  • 2篇宋教仁
  • 2篇辛亥革命
  • 2篇革命派
  • 2篇国粹
  • 2篇《国粹学报》
  • 1篇言论
  • 1篇于右任
  • 1篇袁世凯
  • 1篇章士钊
  • 1篇日本侵略
  • 1篇社会
  • 1篇起义
  • 1篇侵略
  • 1篇资产阶级革命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汤黎
  • 2篇余祖坤
  • 1篇罗福惠

传媒

  • 2篇华中国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邓实、梁启超国学思想之比较
2014年
面对西学的入侵,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该如何定位,邓实和梁启超做了不同的回应。作为晚清国粹派和民国初年东方文化派的代表性人物,邓实因担心国学受西学冲击而消亡,于是主张保存国粹以救国,梁启超则根据国内外时局的发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了定位,主张用东方文明来拯救世界。不同的理念决定了两人活动重心的差别,邓实的贡献主要是在保存文献、研究国学;梁启超则致力于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发掘它的优势。不同的知识阅历决定了两人国学思想的不同影响,但无疑他们都对国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汤黎
关键词:国学思想《国粹学报》
悲怨文学的文人性格原因探析被引量:4
2004年
悲怨文学的根源不是苦难的社会现实和人生,而是由中国古代文人带强烈悲观色彩的性格和明显的女性内倾性格特色相结合而共同决定的。女性内倾性格特色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性格特色,而带悲观色彩的性格是所有文人共同的基本性格特点,它决定了文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情结。
余祖坤汤黎
关键词:悲怨文学内倾性格悲观
上海《民立报》与1910-1913年的社会时局
《民立报》存在时间虽短,但却是20世纪初宣传民主革命最为有力的报纸之一,是当时时局动荡的一个缩影,因而很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该报的研究力度不够,且主要限于零星、微观的叙述。本文试图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
汤黎
关键词:《民立报》辛亥革命革命派
文献传递
《民立报》与辛亥革命被引量:6
2004年
作为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报纸,无论从作者群、传播内容、受众及销量等诸方面考虑, 《民立报》对促成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兴衰也就与革命力量的消长息息相关。辛亥后,主要负责人的投入政治,思想上的一度对袁妥协以及袁世凯封建军阀势力的发展和过于强大,都是导致《民立报》最终走向停刊的重要因素。
汤黎
关键词:《民立报》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袁世凯资产阶级革命派武昌起义
民初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以《民立报》上宋教仁、章士钊的言论为中心
2007年
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曾是民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梦想,从国外回来的宋教仁和章士钊便极力倡行这种制度。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决定了两人政治理念的共性,他们以《民立报》为阵地,努力构建中国民主共和的蓝图,使《民立报》成为上海轰动一时的报纸。但由于当时中国民主基础的薄弱,民主与对抗民主力量对比的悬殊,倡行者对民主思想解读的有限以及实际斗争经验的不足等原因,他们所构建的政治蓝图最终在实践中宣告流产。
汤黎
关键词:议会政治宋教仁章士钊
宋教仁与《民立报》被引量:2
2004年
汤黎余祖坤
关键词:宋教仁《民立报》于右任议会政治
学术与抗战——《独立评论》对于抵抗日本侵略的理性主张被引量:11
2006年
《独立评论》创办于“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作者主要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等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而此时在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任教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国难当头之时“用笔墨报国”。《独立评论》认为当时日本的对华侵略必然进一步扩大,中日之间迟早难免一战,而国际援助未必可靠。对此中国必须一边抵抗,一边争取外援并和日本谈判,不排除坚守底线的局部妥协以“争取时间”,对内则希望国民党各派系和解、中央与地方实力派和解、国共和解。对于《独立评论》的这些所谓“低调”、“负责任”的主张,国内各方反应不一,但日本方面则对该刊和胡适等人持敌视态度,这或许能说明“低调”中的某些理性价值。
罗福惠汤黎
关键词:《独立评论》日本侵略
革命与学术:《国粹学报》的救国理念
2017年
清末,在人们纷纷将西学作为挽救中国的唯一良方时,也有人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求力量。在政府方面,张之洞和他倡办的存古学堂侧重于人才培养。在民间,邓实、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则希望以国学研究来救国,他们以《国粹学报》为阵地,共同创造了晚清的一次国学热潮。在他们主导下的《国粹学报》,一直秉持保存国粹的宗旨,前期革命性较强,之后政治色彩逐渐淡化,学术色彩日益浓厚。从该报的作者群、读者群和销售情况可以看出《国粹学报》在当时的影响。首先,《国粹学报》在救国思想驱动下保存国粹活动的学术研究,促动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同时也推进了中国传统学术体系的近代转型,奠定了近现代国学研究的基础。其次,国粹派以《国粹学报》为阵地展开的国学研究正好与清末官方的重传承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最后,《国粹学报》和国学保存会的活动,围绕其宗旨,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籍,普及了国学。
汤黎
关键词:《国粹学报》国学研究国粹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