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气管
  • 4篇气管切开
  • 4篇气管切开术
  • 4篇切开
  • 4篇切开术
  • 3篇全麻
  • 3篇细胞
  • 3篇穿刺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核细胞功能
  • 2篇地塞米松
  • 2篇血糖
  • 2篇镇痛
  • 2篇逆行
  • 2篇全麻诱导
  • 2篇危重
  • 2篇细胞功能
  • 2篇麻醉
  • 2篇经皮扩张

机构

  • 6篇马鞍山市十七...
  • 4篇马鞍山十七冶...
  • 2篇十七冶医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12篇王晓霞
  • 5篇郭志鹏
  • 3篇冯江
  • 3篇俞春芳
  • 3篇刘伟
  • 2篇崔翔
  • 2篇施明美
  • 1篇邹蓉
  • 1篇崔苏扬
  • 1篇吴向宇
  • 1篇刘伟
  • 1篇冯江
  • 1篇吴向宇
  • 1篇陈素红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麻醉及苏醒质量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收治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12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低剂量组在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高剂量组在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基础上,给予高剂量咪达唑仑(0.10 mg/kg)麻醉。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苏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ACU)滞留时间、苏醒时躁动程度评分(R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采用监护仪测定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苏醒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者苏醒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苏醒时RS评分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3组患者MAP、SpO_(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MAP、SpO_(2)、HR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例,呛咳1例;低剂量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3例,呛咳2例;高剂量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4例,呛咳2例。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 mg/kg剂量的咪达唑仑
冯江黄太满王晓霞
关键词:咪达唑仑非小细胞肺癌麻醉苏醒质量
三种不同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黄太满王晓霞郭志鹏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TRA逆行穿刺
经喉(经皮逆行)穿刺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黄太满王晓霞王仲恺吴向宇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穿刺逆行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周围神经阻滞由于操作简单、阻滞区域小,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小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但常有阻滞不全和多种因素影响安全等问题。关键就是目标神经定位。纵观历史,由最初“体表解剖标志”盲目探查,到目前“体内结构可视化”精准定位,区域麻醉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都很大的提高,区域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现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进展综述如下。
王晓霞黄太满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微创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黄太满王晓霞郭志鹏吴向宇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微创人工气道建立TRA
腹腔镜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常规全麻病人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A组)与静脉镇痛组(B组)。A组于术后行腹腔镜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5 mg·L^(-1)肾上腺素30 m L同时静脉泵注生理盐水2 m L·h-1。B组同样行腹腔镜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穿刺注射30 m L生理盐水而静脉泵注舒芬太尼100μg/100 m L,2 m L·h-1。当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或病人需要时单次静注吗啡1 mg作镇痛补救。比较两组术后1、3、6、12、24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首次吗啡使用时间,记录术后24 h单次静注吗啡次数、吗啡的总用量、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1、3、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1),而24 h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吗啡的使用情况:A组和B组首次注射时间分别为(6.8±0.7)min vs(3.1±0.9)min(P<0.01);补充次数(1.8±0.6)次vs(3.2±0.8)次(P<0.01);总用量(1.8±0.7)mg vs(3.1±0.7)mg(P<0.01)。镇痛满意度A组高于B组(96%vs 92%);B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明显高于A组的1例;两组均无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及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腹腔镜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能提供有效的镇痛,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晓霞黄太满郭志鹏陈素红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
联合导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04年
黄太满王晓霞尚昌凤
关键词:院前急救导管误吸肺气体交换危重急症救治工作
两种不同的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2007年
目的通过比较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和经喉穿刺气管切开术(TLT)在ICU的应用情况来评价TL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综合ICU病房内76例需行气管切开的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TLT组、传统手术(OT)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TLT操作时间明显比OT显著缩短(P<0.01),并发症少见(P<0.05)。结论TLT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晓霞黄太满郭志鹏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ICU危重病人
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对血糖及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前单剂地塞米松对血糖及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地塞米松组(D组)静注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组(S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定用药前和用药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和60 min血糖;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第1天CD14/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第1天CD14/HLA-DR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麻诱导前单剂地塞米松10 mg不影响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单核细胞功能。
王晓霞黄太满施明美冯江俞春芳刘伟崔翔
关键词:地塞米松血糖单核细胞功能
充气温毯加温在全麻病人复苏期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充气温毯加温对全麻病人在复苏期间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择期开腹手术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温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温毯组采用下半身充气温毯加温,对照组只用棉毯覆盖。记录入手术室时(0min)和PACU每间隔20min一次的腋下温度,并做一次血气分析,记录复苏时间和心动过缓和术后寒颤的发生率。结果:温毯组PACU 20min、40min及60min之腋下温度高于0min;而对照组手术PACU 20min、40min及60min之腋下温度低于0min;温毯组PACU 20min、40min及60min之腋下温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同时乳酸值低于对照组(P<0.01)。温毯组复苏时间及心动过缓和术后寒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充气温毯加温对于预防全麻术后复苏病人低温以及缩短复苏时间具有明显效果。
王晓霞黄太满冯江刘伟郭志鹏俞春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