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庆红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月共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36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均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比较两组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并分析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两组棘突征、CT值及动脉期碘密度(IC)、标准化IC(NIC)、有效原子序列(Zef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CT征象多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静脉期IC、NIC及Zeff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动脉期IC、NIC、Ze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者静脉期IC、NIC及Zeff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者(P<0.05),鳞癌者则高于小细胞癌者(P<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有利,且能辅助判断肺癌病理特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张东升 盛茂 程庆红 陶磊关键词:肺癌 基于CT影像特征预测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不同阶段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变化,利用CT影像学特征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病变是否进展的效能。[方法]对136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经2次以上CT扫描。这些患者数据被分成三个队列(训练队列,以及验证队列1和2)。训练队列中的患者根据发热症状开始至首次CT的时间分为三组,分析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表现和CT特征。根据患者的CT特征构建了一个预测疾病进展的列线图,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训练队列包括41名患者。根据三个CT特征:不规则条索影、充气支气管征和不规则形态病灶的比例≥50%,生成了预测疾病进展的列线图,AUC(95%CI)=0.906(0.817,0.995)。训练队列的C指数为0.906,内部验证的C指数为0.892。验证队列1(34例):AUC(95%CI)=0.889(0.793,0.984);验证队列2(61例):AUC(95%CI)=0.876(0.706,1.000)。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患者肺部病灶的转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变化,即当出现不规则条索影、充气支气管征和不规则形态病灶的比例≥50%时,肺部病灶将会得到改善。 苏祝平 王海宝 王嗣伟 李若梅 程庆红 高宗根 刘东峰 张梦琦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疾病进展 列线图 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IQon能谱CT(IQon-spectral 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IQon能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肺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获得淋巴结143枚,其中转移93枚,未转移50枚。比较肺癌原发病灶与转移、未转移淋巴结的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各能谱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值,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值,能谱曲线斜率(the slope of the spectral Hounsfeld unit curve,λ_(H)),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淋巴结动、静脉期IC值,NIC值,λ_(H),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组NIC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48%、92.72%;静脉期NIC值的AUC为0.882,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2%、82.87%。静脉期NIC值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更高。结论: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对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NIC参数诊断效能最高,可为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鉴别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何家伟 程庆红 祝丁丁 盛茂关键词:肺癌 淋巴结转移 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与间质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间质瘤在诊断上易于混淆,通过对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7例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9例间质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平扫与三期增强的CT表现,并对两者的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发生部位、囊变或坏死、强化时相、强化程度的P值均为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其中强化时相和程度有重要价值;两者在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和病灶内的血管、出血、气体、钙化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论:当病灶位于胃肠道外、无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上升的直线型时多考虑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可进一步结合MRI进行鉴别诊断;当病灶位于胃肠道壁、有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的抛物线型时多考虑间质瘤。 程庆红 王嗣伟 盛茂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 间质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脑脱髓鞘性假瘤一例 2013年 患者男,48岁,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体检:神志不清,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左侧巴宾斯尽征(+),右侧巴宾斯丛征(-),左腹壁反射减弱,右腹壁反射正常。实验室枪查:血常规检查门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程庆红 王嗣伟关键词:脱髓鞘性假瘤 中性粒细胞升高 下肢肌力 腹壁反射 神志不清 肢体肌力 COVID-19患者胸部CT变化规律及转归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普通型COVID-19患者病程中胸部CT表现的变化规律及最终转归。方法选择临床普通型COVID-19患者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48.60±11.85岁)。住院期间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和相关基础疾病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间隔2~10 d复查胸部CT,出院14 d后再次复查。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病变的位置、数目、形态、密度及有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征象,并统计首诊、历次复查的病灶特征和间隔时间,分析病程中病变的CT动态变化规律及转归与时间相关性。结果首诊时3例CT显示阴性,其余30例中75.8%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45.5%伴有亚实变或实变,病灶主要位于胸膜下。3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了1~4次复查,21例在病程中病变出现加重或此消彼长现象,最终均明显吸收。17例出院后复查病灶完全吸收,10例有少量残留,其中60%合并基础病,另有6例暂未复查。33例患者在出现症状或核酸检测为阳性后15.79±3.79 d进入恢复期,17例完全吸收患者恢复期为21.70±5.61 d,总病程37.89±7.15 d。结论临床普通型COVID-19预后良好,影像表现的动态变化及与时间相关性具有一定规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程庆红 盛茂 赵子健 刘莹 苏祝平关键词:CT表现 转归 多排螺旋CT三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三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扫描模式不同的常规扫描组和三低扫描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MSCT检查,比较两组图像客观评价参数,头颅CTA强化的平均值(SI4)、最佳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背景噪声(BN),以及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两组患者于2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评价三低扫描组与DSA诊断一致性以及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三低扫描组SI4、SNR及CNR均高于常规扫描组(t=11.932,t=8.575,t=9.226;P<0.05);两组图像B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7,P>0.05)。三低扫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辐射剂量(ED)低于常规扫描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54,t=22.699,t=7.581;P<0.05)。三低扫描组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93),符合率为93.55%;三低扫描组诊断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最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8.46%、97.22%和93.55%。结论:采用MSCT三低扫描模式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扫描,能够显著提高扫描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且在诊断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吴瑞祥 赵子健 盛茂 程庆红 夏明武 李若梅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基于光谱CT的细胞外容积分数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CR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测量平衡期碘密度图中病灶及同层面主动脉或髂动脉的碘密度,计算ECV。以ECV中位数分高、低水平两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及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 Wallis H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CV预测独立影响因素的效能。结果:ECV中位数为32.0%,高ECV组46例、低ECV组51例。两组间肿瘤大体分型、有无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T分期及TNM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CV与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均呈正相关(r=0.330/0.415,P<0.001),与T分期呈弱正相关(r=0.260,P<0.05),大体分型仅隆起型与溃疡型E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EA、CA199、肿瘤位置、肿瘤长径、分化程度、N分期、Ki-67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影响ECV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EC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V预测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6。结论:ECV是CRC术前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有无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程庆红 吴瑞祥 王瑾 曹峰 盛茂关键词:结直肠癌 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分析其平扫和增强扫描的CT征象进行术前评估,并对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位置、大小及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进行统计。结果:CT平扫能清楚显示原发灶情况,结合增强扫描及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可进一步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和转移情况;本组病例60.3%病灶为不规则形,46.7%患者可见微钙化,87.0%患者呈明显强化,87.0%患者增强后病灶范围较平扫缩小;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位置有统计意义(P=0.023),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在原发灶大小及与甲状腺包膜关系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CT平扫和增强的特征性征象分析,如病灶形态、微钙化、强化方式以及增强前后病灶范围变化等,可明显提高PTC的诊断率;同时对原发灶、周边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定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此外统计发现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位置、大小及与甲状腺包膜关系有一定的相关性。 程庆红 王嗣伟 盛茂 李若梅 刘莹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前评估 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