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汶矿业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建感觉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手指近中节皮肤缺损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5~56岁;示指11例,中指7例,环指10例,小指9例。掌侧缺损13例,背侧缺损24例,合并伸肌腱缺损2例,缺损面积1.5 cm×1.5 cm^2.5 cm×3.0 cm。清创后应用重建感觉的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设计在皮瓣的血管轴心线是由第2、3、4指蹼游离缘中点向手背的垂直线,旋转点位于距指蹼游离缘1.5 cm,切取皮瓣面积2.0 cm×1.5 cm^3.0 cm×3.0 cm。结果本组37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3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给予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耐寒耐磨,手指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建感觉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孙荣涛李萍焦涛夏范蕾段崇锋
- 关键词:掌背皮神经皮瓣缺损
- 远端蒂掌背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结合微型外固定架修复指蹼深度缺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远端蒂掌背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结合微型外固定架修复指蹼深度缺损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应用远端蒂掌背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结合微型外固定架修复指蹼深度缺损.一期重建指蹼36例。结果术后3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给予换药后自行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6~2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4.9~9.7mm;指蹼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采用远端蒂掌背皮神经血管营养皮瓣结合微型外固定架修复指蹼深度缺损,其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可靠,手部外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孙荣涛任孝燕李萍焦涛夏范蕾段崇锋
-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
- 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25例末节全指腹缺损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2~54岁;示指9指,中指10指,环指8指,共27指;缺损面积2.0 cm×1.5 cm~2.0 cm×3.5 cm。急诊清创后行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顺行推进修复。皮瓣设计在中节尺背侧或桡背侧,皮瓣远端距甲根<5 mm,背侧不超过对侧侧方中线,掌侧不超过手指中线。切取皮瓣面积2.0 cm×2.0 cm~3.0 cm×4.0 cm。供区取臂内侧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25例(27指)皮瓣全部成活,2例供区植皮部分失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中19例(20指)获随访2~10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质地良好,耐寒耐磨,两点辨别觉6~9 mm,手指活动基本正常。结论携带双重感觉神经支配的指背斜行岛状皮瓣手术简单、安全,患者的感觉恢复满意,疗效满意,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孙荣涛焦涛李萍夏范蕾段崇峰孙金刚李贤华
- 关键词:岛状皮瓣指腹缺损
- 原位超薄皮瓣及皮片回植结合VSD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位带蒂超薄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及皮片回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修复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们采用逆行撕脱皮肤修薄后成带蒂超薄皮瓣及皮片联合体原位回植,结合VSD技术一期修复手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7~50岁。创面范围2 cm×4 cm^7 cm×12 cm。结果本组23例撕脱皮肤全部一期成活,4例撕脱皮肤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3例创面愈合,1例点状植皮愈合。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外形、质地良好,感觉恢复理想。据潘达德等手指功能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6%。结论采用原位超薄皮瓣及皮片回植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有效I期闭合创面,充分引流,提高回植皮瓣联合体成活率,操作简单、安全,是治疗皮肤撕脱伤理想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荣涛李萍焦涛夏范蕾段崇锋
- 关键词:手背超薄皮瓣撕脱伤
-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3 d和术后7 d的VAS评分,统计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和术后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腕关节复位优良率为85.0%,较对照组的72.5%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和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 李萍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腕关节功能
- 血清HbAl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入院后抽取次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和血清HbAlc水平,分为HbAlc升高组(>6.4%)和HbAlc正常组(≤6.4%)。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90 d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HbAlc正常组130例,HbAlc升高组50例。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既往脑卒中史、卒中后肺部感染、TC异常、HDL-C异常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lc升高组患者NIHSS评分、入院mRS评分、出院mRS评分、出院后90d mRS评分均明显高于HbAlc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HbAlc水平与NIHSS评分、入院mRS评分、出院mRS评分、出院后90 d mR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HbA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明显相关且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结果。
- 李萍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糖化血红蛋白神经功能损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