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颖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注射
  • 3篇疗效
  • 2篇远期
  • 2篇远期疗效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胃
  • 2篇食管胃底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食管胃底静脉...
  • 2篇髓系
  • 2篇套扎
  • 2篇套扎术
  • 2篇曲张
  • 2篇胃底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内镜
  • 2篇内镜套扎
  • 2篇内镜套扎术

机构

  • 8篇茂名市人民医...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8篇董颖
  • 3篇陈浩
  • 3篇张雄
  • 3篇古茂群
  • 3篇吴振华
  • 2篇龚燕玲
  • 1篇王艳丽
  • 1篇黄婉芸
  • 1篇颜洁
  • 1篇陈尚萍

传媒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P患者5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单独给予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治疗,1 g/次溶于500 ml葡萄糖注射液,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5 ml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瘙痒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和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13±4)μmol/L比(49±14)μmol/L、(69±14)U/L比(284±91)U/L、(71±14)U/L比(280±69)U/L、(19±6)μmol/L比(46±12)μmol/L、(4.7±1.5)μmol/L比(18.8±3.6)μmol/L、(0.62±0.18)分比(3.29±0.63)分,对照组:(32±9)μmol/L比(49±13)μmol/L、(146±36)U/L比(287±90)U/L、(140±42)U/L比(276±73)U/L、(30±9)μmol/L比(45±12)μmol/L、(9.6±2.9)μmol/L比(18.8±4.6)μmol/L、(1.82±0.54).分比(3.31±0.75)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少于对照组[6.9%(2/29)比20.7%(6/29)、20.7%(6/29)比41.4%(12/29)、(199±43)ml比(230±52)ml],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长于/大于对照组[(38.5±1.0)周比(37.5±0.7)周、(3.3±0.6)kg比(3.0±0.6)kg],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分比(4.8±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曾权祥陈浩吴振华董颖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茵栀黄注射液腺苷蛋氨酸
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以及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对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分期与分型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进行评价,对比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在各个阶段的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70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中,共16例合并HBV感染(25.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0岁以下及31-6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合并HBV感染者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Ⅱ、Ⅲ、Ⅳ期和Ⅰ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期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3例NHL患者中,化疗期间肝功损害伴HBsAg阳性10例,占62.5(10/16);非HBV感染者共7例,占14.9%(7/47),其中,4例转氨酶升高大于参考值2倍,3例HBsAg阳性;其他无异常。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损伤患者在进行保肝、降酶等处理后,均继续化疗,未见死亡或其他情况发生。结论 NHL合并HBV的感染率较高,化疗后极易出现肝功能功损害的现象,尽早进行抗HBV治疗,有效控制HBV复制。
董颖
关键词:淋巴瘤肝功能衰竭
内镜套扎术联合改良三明治法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联合改良三明治法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9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套扎组,注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3例),套扎组单独使用内镜套扎术,注射组单独使用组织胶与聚桂醇的改良三明治法注射,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内镜套扎术和组织胶与聚桂醇的改良三明治法注射,观察比较3组的治疗有效率、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和并发症,以及2年后随访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和并发症,也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后的随访结果中,联合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改良三明治法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都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曾权祥吴振华董颖陈浩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胃肠出血内镜套扎术内镜注射
蒙脱石散联合Vit.Bco治疗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致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Vit.Bco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化疗致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血液内科住院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继发口腔溃疡的102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漱口水漱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联合Vit.Bco糊状物涂抹在溃疡处,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恢复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治愈率为94.33%,对照组口腔溃疡治愈率为77.5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29±1.09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2.97±1.12分,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蒙脱石散联合Vit.Bco能有效治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但确切疗效尚需多中心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黄婉芸邱逸紅颜洁董颖
关键词:口腔溃疡蒙脱石散甲氨蝶呤
内镜套扎术联合改良三明治法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联合改良三明治法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9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套扎组,注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3例),套扎组单独使用内镜套扎术,注射组单独使用组织胶与聚桂醇的改良三明治法注射,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内镜套扎术和组织胶与聚桂醇的改良三明治法注射,观察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和并发症,以及两年后随访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9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和并发症,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年后的随访结果中,联合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改良三明治法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都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曾权祥吴振华董颖陈浩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套扎术内镜注射
WT1基因联合FCM-MRD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WT1基因联合FCM-MRD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早期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ML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采用RQ-PCR技术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FCM分析患者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随访1年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缓解组54例和复发组46例,探讨两组间WT1基因表达水平和MRD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复发组的FCM-MRD阳性率高于缓解组(P<0.05或P<0.01)。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组WT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缓解组(P<0.01)。WT1基因与FCMMRD联合预测AML早期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有效性均高于单独WT1基因和单独FCMMRD(P<0.05)。结论:定期监测AML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和MRD水平,有助于预测疾病复发风险。
杨威陈尚萍张雄王艳丽龚燕玲古茂群董颖王思敏
关键词:WT1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
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MDS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20mg/(m^2·d)×5d]与低剂量组[15mg/(m^2·d)×5d]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地西他滨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毒副反应及支持治疗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0.00%与常规剂量组的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贫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出血、发热、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治疗期间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MDS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药物毒副反应,减少输血量。
董颖张雄古茂群曾权祥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毒副反应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危险度分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核磷蛋白1(NPM1)、Ⅲ型酪氨酸激酶(C-KIT)及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基因突变者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的80例AML患者,检测骨髓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情况,比较各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80例AML患者中,染色体核型正常占比43.75%,异常占比56.25%;FLT3-ITD、NPM1、C-KIT-D861V、CEBPA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00%、17.50%、7.50%、8.75%,对应正常核型中检出率分别为25.71%、28.57%、0.00%、20.00%;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高于FLT3-ITD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浓度、免疫表型CD117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基因突变、C-KIT-D861V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Hb浓度、免疫表型CD117及HLA-DR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BPA基因双突变的Hb浓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免疫表型CD117及HLA-D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突变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1年无病生存(DFS)率及1年内总生存(OS)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NPM1突变、C-KIT-D861V突变、CEBPA双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在CR率、D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PM1突变、CEBPA双突变阳性组的OS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C-KIT-D861V突变阳性组的OS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AML患者FLT3、NPM1、C-KIT、CEBPA不同基因突变者显示出一定程度不同临床特征,FLT3、C-KIT基因突变者预后不良,NPM1、CEBPA基因突变者预后良好。
董颖张雄龚燕玲古茂群曾权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