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琦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媒体
  • 2篇新闻
  • 2篇受众
  • 2篇文化
  • 2篇广告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大众传播研究
  • 1篇党报
  • 1篇地方感
  • 1篇地方选举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视媒体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环境
  • 1篇新闻本位
  • 1篇新闻学
  • 1篇心理
  • 1篇选举

机构

  • 10篇广西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0篇李琦
  • 2篇黄仲
  • 1篇王娜

传媒

  • 3篇视听
  • 2篇新闻传播
  • 2篇传播与版权
  • 1篇当代电视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众逆反心理与传播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传播效果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对受众心理的研究,受众的心理状况对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屡屡在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出现,并对传播效果产生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受众逆反心理的含义、成因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等,最后尝试提出在新闻传播活动当中减缓受众逆反心理的对策。
李琦黄仲
关键词:受众逆反心理
比较文化视阈下《纽约时报》灾害新闻报道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2014年
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特征成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多从新闻传播理论视阈出发研究《纽约时报》报道的"双重标准"问题,混同自然灾害与社会性事件新闻报道特征差异。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比较文化视野出发探析《纽约时报》灾害新闻报道特征及其文化根源。
张铁云李琦
关键词:比较文化《纽约时报》
新媒体环境下政治传播受众的变迁——以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的新媒体宣传战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是指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处于传播系统的终端,关乎传播效果的最终实现。进入21世纪,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也引发了政治传播学的革命,带动了控制目标——公众自身的巨大变迁。2014年11月29日举行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表明,新媒体时代政治传播受众的媒介诉求和现实境况正在发生嬗变。
张铁云李琦
关键词:传播受众新媒体环境大众传播研究地方选举意见领袖
新闻共同市场视角下广西电视媒体东盟传播策略
2016年
论文提出广西电视媒体的东盟传播实践要以建设新闻共同市场为出发点,应对西方媒体话语霸权、媒介刻板成见、缺乏全球视野,应当把握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积极推动传播转型,形成完善的对外传播体系,真正发挥电视外交的作用。
蒋家河王娜李琦
《武媚娘》变“捂媚娘”的传播学解读
2015年
《武媚娘传奇》在湖南卫视开播后,轻易刷新了电视剧首播的收视纪录,正处一路高涨之势却突然遭到停播,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讨论。"停播"又"复播"到底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还是其服侍着装的暴露会对青少年群体造成影响,或是因为湖南卫视古装剧2014年播出时间量已经达到顶峰?本文欲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这一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在机理。
张铁云李琦
关键词:停播传播学
从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看“以新闻为本位”理念的消解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首先对"以新闻为本位"概念进行阐述,接着通过对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文本分析,一方面,肯定其对"新闻"所下的定义及对党报理念的构建所起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出其主张的对于新闻学的观点,在完成不自觉的"新闻本位"到自觉的"宣传本位"的转变的同时,使得"新闻本位"理念逐步被消解。
黄仲李琦
关键词:陆定一党报新闻本位
两岸青年亚文化表达与微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2015年
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附带着较为复杂的发展走向,它的出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影视产业格局,是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多元传播元素的视像工具。相对于传统媒介,微电影蕴含着更多的信息,它使电影艺术、广告营销以及互联网融合服务极大地与青年群体产生文化关联。因而青年群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体现出更适应于微电影传播的体验能力,微电影从诞生到发展也较大程度地体现出青年亚文化意味。一。
李琦曾哲扬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地方感亚文化群体文化工业亚文化现象
电视剧《虎妈猫爸》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及传播载体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在媒介多元化和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以奇观化呈现和视觉化表征,在电视荧屏上精彩绽放,收到了效益与收视并肩齐飞的效果。植入式广告俨然已成为运作模式相对成熟的广告载体。但植入式广告只有讲究策略与技巧,注重画面的和谐统一,方能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创造良好的传播效果。
张铁云李琦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电视剧媒介多元化广告载体
爱奇艺网络独播综艺节目 《奇葩说》植入广告特色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网络独播综艺节目逐渐在新媒体中兴起,"爱奇艺"作为中国高品质互联网自制综艺节目的视频网站,为新媒介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奇葩说》是"爱奇艺"2014年打造的中国首档网络独播说话辩论秀。网络独播这一特性决定了《奇葩说》不能争取电视观众、报纸读者等,其植入商品的消费者只能从网民中产生,这类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要实现新传媒营销,必须精准把握消费者定位,需要将广告与节目有机结合,特别是品牌定位与节目风格的契合。本文从传媒行销创意的角度,着重分析"爱奇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中的植入广告的特色,试图以此为新兴网络独播综艺节目之行销作借鉴,为今后此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如何做植入广告——"第二次销售"方法和角度的考量。
李琦
关键词:植入广告
重释美国媒体涉华报道“双重标准”问题——基于格伯纳“制度分析”和布迪厄“惯习机制”范式被引量:1
2014年
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探讨美国媒体对外报道尤其是涉华报道的"双重标准"问题,抽象而宽泛地进行政治归因,且简单地混同外报报道自然事件与社会性事件的显著性差异。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格伯纳"制度分析"和布迪厄"惯习机制"范式出发研究这一问题,希望从本质的源头上廓清美国媒体涉华报道"双重标准"存在差异的必然性,科学地认知外报内容生产模式的内在性机理。
张铁云李琦
关键词:美国媒体涉华报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