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彬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球蛋白
  • 3篇细胞免疫
  • 3篇细胞免疫球蛋...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球蛋白
  • 3篇急性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基因
  • 2篇急性白血
  • 2篇急性白血病
  • 2篇干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TIM-3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遗传学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吴德沛
  • 5篇刘彬
  • 4篇吴小津
  • 4篇李晓莉
  • 4篇姚遥
  • 3篇陈苏宁
  • 2篇何军
  • 2篇徐金格
  • 2篇杨冰玉
  • 1篇徐杨
  • 1篇王蓉娴
  • 1篇朱明清
  • 1篇刘红
  • 1篇孙爱宁
  • 1篇韩悦
  • 1篇沈宏杰
  • 1篇沈文红
  • 1篇付铮铮
  • 1篇鲍晓晶
  • 1篇蔡文治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im-3 mRNA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mRNA表达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llo—HSCT患者,根据患者aGVHD状态[0(未发生)~I度aGVHD组、Ⅱ。Ⅳ度aGVHD治疗前组、Ⅱ~Ⅳ度aGVHD治疗好转组]及移植后不同阶段(+14+30d、+31-+60d、+61~+100d)比较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mRNA及血浆IFN-У、IL-2水平。结果0~I度aGVHD患者+31-+60dTim-3mRNA相对定量(7.24±2.79)明显高于+14~+30d(4.60+1.66)及+61~+100d(3.86±1.36)(P值均〈0.05);+14~+30d、+31-+60d、+61-+100dII~IV度aGVHD治疗前组的Tim-3mRNA水平分别为9.54±3.05、10.14±3.28、12.82±4.20+1±30d、+61±100d,均高于0~I度aGVHD组及治疗好转组;+31-+60dⅡ-IV度aGVHD治疗前组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2.49±0.89),与0~I度aGVHD组(7.24±2.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Ⅳ度aGVHD组中Tim一3mRNA水平在不同aGVHD程度、不同脏器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Ⅳ度aGVHD治疗前组血浆IFN-1、IL-2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治疗好转组血浆IFN小IL一2水平与0~I度aGV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m-3在aGVHD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晓莉姚遥杨冰玉徐良静刘彬车梅朱亚兵吴小津吴德沛
关键词:TIM-3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介素2
Tim-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负性共刺激分子,是Tim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5q33.2,编码I型膜蛋白。以往认为Tim-3仅表达于T细胞,调控Th1细胞功能。近年的研究显示,Tim-3也表达于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肿瘤的标志物。Kikushige等报道大多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白血病干细胞表面高表达Tim.3,在白血病小鼠移植模型中,鼠抗人Tim.3单抗可发挥细胞毒作用清除AML干细胞。
徐良静徐金格李晓莉刘彬姚遥刘红王蓉娴朱明清沈文红陈苏宁吴小津吴德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者TIM-3原代细胞细胞免疫球蛋白急性髓系白血病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L激酶区突变患者的临床、分子遗传学特征和治疗选择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ABL激酶区突变患者的临床、分子遗传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突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8月检出ABL激酶区突变PhALL患者初诊阶段的临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突变分布、预后,并比较allo-HSCT联合不同类型TKI的疗效.结果 88例Ph ALL患者于维持治疗阶段行ABL激酶区突变监测,42例患者检出突变,中位突变时间为8个月.突变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0岁,较非突变组(32.5岁)大(P=0.023);染色体复杂核型发生率高于非突变组(P=0.043),其中以累及7号、5号染色体以及+Ph更常见.42例突变患者共检出18个突变位点、21种突变类型,T315I突变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E255K/V、Y253H/F、E459K.突变患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与非突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率显著低于非突变组(P=0.015).突变患者2年及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45.4%、35.0%,明显低于非突变组患者(67.8%、63.3%)(P=0.047).存在T315I、E255K/V突变的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19和10个月,较其他类型突变者短(P=0.024).42例突变患者中14例行allo-HSCT并于移植前即检出突变,其中位OS时间为29个月,长于非移植(巩固化疗联合TKI治疗)患者的17个月(P=0.034).移植患者中14例突变检出时更换使用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治疗,但中位OS时间与未更换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结论 ABL激酶区突变与初诊发病年龄较高以及高基因组不稳定性紧密相关.突变类型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以T315I和E255K/V突变更常见,且较其他类型突变者预后更差.allo-HSCT能够改善突变患者预后,但复发耐药阶段更换使用二代TKI不能明显改善突变患者生存.
蔡文治刘彬徐杨陈苏宁孙爱宁何军沈宏杰吴德沛
关键词:费城染色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和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5例和8株白血病细胞株,同时收集15名健康供体的骨髓作为健康对照,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个核细胞上Tim-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Tim-3 mRNA表达差异,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Tim-3 mRNA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3细胞株NB4及非M3细胞株Kasumi-1、HL60、SHI-1、THP-1、Jurkat、CCRF-CEM、Mutz-1 Tim-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1±0.62)×10-5、(79.22±2.91)×10-5、(41.14±3.01)×10-5、(27.70±3.50)×10-5、(60.47±4.97)×10-5、(10.44±1.77)×10-5、(42.80±2.95)×10-5、(11.68±1.96)×10-5.非M3细胞株Tim-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NB4细胞株(均P<0.05).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im-3 mRNA相对表达量为(27.64±13.35)×10-4,AML-M3患者为(4.81±2.30)×10-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32.09±23.42)×10-4.其在非M3型AML和ALL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12.02±4.2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3型AML和ALL患者的Tim-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M3型AML中,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Tim-3 mRNA在AML-M4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类型AML(P<0.05).不同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数、初诊白细胞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间Tim-3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im-3 mRNA高表达于非M3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细胞株,其表达水平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原始细胞数无关.
徐良静徐金格李晓莉刘彬姚遥杨冰玉姬玉涵谦伊瑜张聚斌陈苏宁吴小津吴德沛
关键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KIR2DS4基因及其变异体KIR1D对全相合HSCT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KIR2DS4基因及其变异体KIR1D在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4年4月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受者267对,检测移植前供、受者的KIR基因型,移植后每周监测受者外周血中的CMVPP65。在供者为AA单体型的受者中分析KIR2DS4及其变异体KIR1D与CM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AA单体型供受者中KIR2DS4及变异体KIR1D的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AA单体型供受者中2DS4和KIR1D的分布比例为2:1,KIR2DS4基因及变异体KIR1D对造血植入无影响。在165例供者为AA单体型的受者中,2DS4^+1D^-组CMV抗原血症发生率高于2D84^+1D^+组(44.0%和19.0%,P=0.002),2DS4^-1D^+组CMV抗原血症发生率高于2DS4^+1D^+组(50%和19.0%,P=0.028),2DS4^+1D^-组与2DS4^-D^+组间CMV抗原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后CMV抗原血症转阴的中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R2DS4基因及其变异体KIR1D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姚遥李晓莉徐良静刘彬韩悦唐晓雯付铮铮鲍晓晶何军吴小津吴德沛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巨细胞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