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倩 作品数:21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语言文字 经济管理 更多>>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方法和资料。方法 共有30名语前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 郭倩倩 陈雪清关键词:助听器 儿童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AP和SIR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和SIR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孟超 陈雪清 董瑞娟 郑妍 徐天秋 吕静 钟妍 李颖 郭倩倩关键词:儿童 人工耳蜗 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外中耳正常学龄前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wideband absorbance,WBA)特点。方法选取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602例(1015耳,年龄2~7岁,平均4.39岁),其中男325例,女277例,根据年龄将所有受试儿童分为5组,2岁组男25例,女18例;3岁组男75例,女83例;4岁组男131例,女93例;5岁组男74例,女70例;6岁组男18例,女15例;对所有受试儿童进行环境压力0 daPa下和峰压下WBA测试,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各年龄组儿童在外耳道压力为0 daPa和峰压时,均表现为中低频(226~4000 Hz)时WBA随频率增大而增大,4490 Hz处达最大,之后随频率增大WBA逐渐减小。两种压力下,2岁组、3岁组、4岁组在1000 Hz以下频率WBA低于5岁组和6岁组(P<0.05),在1000 Hz及以上频率各年龄组间W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在226~1000 Hz外耳道压力为0 daPa时WBA明显小于峰压时,4000~8000 Hz则大于峰压时(均为P<0.05),2000 Hz处两种压力下W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受试者WBA在中低频(226~2000 Hz)差异显著,两种测试压力下,男童WBA均稍高于女童(P<0.05);左右耳WBA无差异。结论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WBA频率-吸收率曲线为不对称“M”型;频率、年龄、外耳道不同压力、性别均可影响声能吸收率;耳别对声能吸收率无明显影响。 郭倩倩 姚红兵 姚红兵 庄若宵 邹彬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听力正常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听力障碍者言语及音质感知的影响 2016年 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降频方案越来越备受关注,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频听力损失较重的听力障碍患者,帮助其更好地感知高频信息。本文介绍了NLFC技术的工作原理、对言语感知及音质感知的近期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尤妍颜 孟超 郭倩倩 陈雪清关键词:截止频率 压缩比 助听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著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著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 韩军宁 陈雪清 郭倩倩 孟超 尤妍颜关键词:儿童 听觉 言语 音乐 耳聋 助听器 宽频声导抗测试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7年 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把声波传至内耳。声能的传递受中耳系统的质量、摩擦及劲度三种因素的影响,中耳的不同状态,如中耳积液、压力变化、听骨链中断等,均可不同程度影响声能的传递。226Hz声导抗等传统方法对于中耳的全频声能量传导信息较为局限,对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中耳积液敏感性欠佳,故需要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无创的诊断筛查工具来更好地评估各个年龄段受试者的中耳功能。 郭倩倩 邹彬 姚红兵关键词:中耳疾病 声导抗测试 听骨链 中耳腔 耳硬化症 劲度 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对聋儿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0名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年龄为4-49个月,平均22.4±14.6个月。根据选配助听器时的听力损失程度将儿童分为A组(中度听力损失,11名)、B组(重度听力损失,36名)、C组(极重度听力损失,13名)。另外根据耳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的年龄,将儿童分为a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41名)、b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19名)。使用"录像分析法"分别在选配后0(初次选配时)、3、6和12个月对儿童的轮流交流、视觉交流、主动交流和听觉注意四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A、B、C三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及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而视觉交流及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a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无显著增长(P>0.05)。b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呈显著增长(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视觉交流和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耳聋儿童使用助听器时间越长,前语言交流能力越好。聋儿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速度越快。录像分析法可用于评估分析选配助听器后聋儿前语言交流能力。 李颖 陈雪清 刘海红 孟超 郭倩倩 郑妍 张华 吴燕君 孔颖关键词:儿童 助听器 耳聋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方法和资料.方法:共有26名语前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所... 郭倩倩 陈雪清 莫玲燕 孟超关键词:助听器 儿童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event-relatedpotentials,AERPs)作为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常见类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指出其在听阈评估、听神经病、言语感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听觉中枢的发育和重塑性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郭倩倩 陈雪清 莫玲燕关键词:EVENT-RELATED NERVE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助听器对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为耳聋患者助听器选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5例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双耳佩戴助听器,根据患者是否有NLFC助听经验分为A、B两组:A组13例有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NLFC技术;B组12例无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传统放大(conventional process,CP)技术。所有患者分别在NLFC和CP条件下进行噪声下句子识别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 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33%±16.06%、76.70%±18.08%,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为83.04%±12.56%、81.79%±20.0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4、6、8kHz)助听听阈分别为53.54±7.30、57.01±6.81dB SPL,B组分别为57.42±8.38和61.21±7.42dB SPL,两组NLFC条件下的助听听阈低于CP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学回归处理,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助听听阈差值与言语识别率差值呈线性相关(r=0.63,t=3.89,P=0.007)。结论 NLFC技术可改善患者高频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一定的NLFC使用经验可使NLFC助听效果最大化。 尤妍颜 陈雪清 徐立 Voss Solveig Christina 孟超 Rehmann Julia 郭倩倩 Kuehnel Volker 钱金宇关键词:助听器 言语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