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雪 作品数:14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结直肠癌进展中circRNA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筛选特征性circRNA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期间,9 例不同分期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 甄亚男 肖瑞雪 李建祺 徐忠法关键词:结直肠癌 RB1基因 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2013年 目的:探讨经人动力素(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B细胞刺激因子及kinectin麦芽糖融合蛋白进行体外培养,尔后用尼龙毛柱分离T细胞,将其与肝癌细胞株7404混合培养.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空白对照组:3.40%±0.27%;实验组:38.48%±2.64%;阴性对照组:13.03%±2.38%.经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组杀伤率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的效应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7404有杀伤的作用. 何少健 韦力嘉 宋琼 肖瑞雪 晁耐霞 陈芳 莫发荣 农蔚霞关键词:BAFF B细胞 效应T细胞 肝癌 细胞 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肝细胞癌中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探究该基因家族的表达与肝癌的诊断、治疗的关系,进而评价该基因家族作为肝癌免疫治疗靶点和多价肿瘤疫苗研制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3例肝硬化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7404、HePG2、7721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SSX-1、SSX-2、SSX-3在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均不表达。在收集的肝细胞癌组织中SSX-1、SSX-3基因表达阳性率较高(53.6%、57.1%),SSX-2表达阳性率相对较低(35.7%),其中SSX-1、SSX-2、SSX-3三种基因共同表达的有6例(21.4%),至少有两种SSX基因表达的有23例(82.1%)。结论癌-睾丸抗原某些SSX基因在肝细胞癌中高频率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基因的共同表达结果又为多价瘤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方向。 肖瑞雪 农蔚霞 宋琼 陈芳 何少健关键词:肝细胞癌 肝癌细胞株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Snail、N-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Snail和N-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nail和N-cadher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PT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Snail和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癌组织与TPC-1细胞株中二者的蛋白表达及诱导情况。结果 1 6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51/60)和78.3%(47/60),二者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0,P<0.01)。2 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1),但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PTC癌组织中Snail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s=0.721,P<0.001)。4 Western blot法进一步证实,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与TPC-1细胞株中均表达且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诱导下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PTC癌组织和TPC-1细胞株中可诱导性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Snail和N-cadherin可能参与PTC发生及转移的过程,对临床诊断与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杨香山 程绍梅 肖瑞雪 张晶 夏振 王雪关键词:SNAIL N-CADHERIN 甲状腺乳头状癌 滑膜肉瘤X断点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HCC)中滑膜肉瘤X断点基因(SSX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PCR检测SSX1-SSX5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SSX1蛋白表达;分析SSX mRNA表达和SSX1蛋白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肝癌细胞株BEL-7404、Hep G2、SMMC-7721,检测到SSX1、SSX2、SSX3 mRNA表达.在26例HCC组织SSX1、SSX2、SSX3、SSX4、SSX5 mRNA水平均有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3.8%、42.3%、50.0%、46.2%、26.9%.SSX1 mRNA的表达与AFP水平无关(P>0.05),在正常值组及高值组均有较高的表达率,高龄组的表达率(85.7%)高于低龄组(16.7%,P<0.05).在肝癌组织SSX1蛋白的表达率为50%,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均无表达.49例HCC石蜡组织切片检测:SSX1蛋白的表达率(46.9%)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8.4%,P<0.05).SSX1蛋白在大肝癌组的表达率(68.3%)高于小肝癌组(29.6%,P<0.05).结论 SSX1 mRNA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想靶位.SSX1表达检测对HCC的辅助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甄亚男 肖瑞雪 农蔚霞 宋琼 何少健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癌细胞株 癌-睾丸抗原 癌-睾丸抗原SSX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癌-睾丸抗原SSX1-5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肝癌中表达的潜在意义。 方法:(1)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Bel-7704、Hep-G2、SMMC-7721中SS... 肖瑞雪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癌-睾丸抗原 肝硬化 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腹腔镜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比较腹腔镜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所有病例对照试验,包括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及会议论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合计5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均数差(MD)=-65.42,95% CI为-93.45~-37.38,Z=4.57,P<0.000 01]、排气时间(MD=-0.96,95% CI为-1.45 ~-0.47,Z=3.83,P=0.000 1)及住院时间(MD=-1.69,95%CI为-2.19~-1.19,Z=6.63,P<O.000 01),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MD =6.61,95% CI为-21.29~34.51,Z=0.46,P=0.64)、环周切缘阳性率(OR =1.01,95% CI为0.37 ~ 2.80,Z=0.02,P=0.98)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3,95%CI为0.45 ~1.20,Z=1.23,P=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开腹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略优于腹腔镜组(MD=-1.16,95% CI为-2.14~-0.18,Z=2.31,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在术后短期疗效方面优于开腹手术. 甄亚男 肖瑞雪 徐慧荣 李健宁 石会勇 徐忠法关键词:腹腔镜 剖腹术 META分析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LA—taTME)与传统腹腔镜(LTME)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检索2016年1月前,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U及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比较LA.taTME与LTME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INOR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共12项指标,每项2分,最高24分,16分以上表示文献质量较高。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和直肠系膜不完整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均在16分以上。合计纳入479例患者。其中LA—taTME组208例,LTME组2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和肿瘤临床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TME组相比,LA—taTME组术后标本的直肠系膜不完整率低(OR=0.29,95%CI:0.10~0.84,P=0.02),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低(OR=0.59,95%CI:0.35~0.97,P=0.04),术后住院时间短(MD=-1.66,95%C1:-3.22—-0.11,P=0.04);而两组手术时间(MD=-14.49,95%CI:-37.87~8.90,P=0.22)、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MD=-0.45,95%CI:-1.98~1.08,P:0.56)、中转开腹率(OR=0.31,95%C1:0.08~1.24,P=0.10)、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OR=0.43,95%CI:0.17—1.04,P=0.0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TME相比,LA—taTME治疗直肠癌短期疗效相当,但LA—taTME可降低术后标本直肠系膜不完整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甄亚男 肖瑞雪 石会勇 霍守俊 徐忠法关键词:直肠肿瘤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META分析 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重组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2在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构建CT26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模型。1)小鼠瘤内注射oHSV2,ELISA法测定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浓度;2)荷瘤小鼠分为oHSV2组、5-氟尿嘧啶(5-FU)组(阳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阴性对照组)。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期及生活状态等变化,评估病毒抗肿瘤效果;3)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node,TDLN)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瘤体内CD4+T与CD8+T的比例。结果:1)瘤内注射oHSV2后,血清中的GM-CSF浓度不断升高。首次给药后第8天出现高峰(3150±327.1)pg/m L,后缓慢下降;2)相比PBS组,oHSV2和5-FU组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50 d vs.36 d,P<0.01;51 d vs.36 d,P<0.01),但oHSV2治疗未引起小鼠体质量下降。治疗起始第28天,5-FU组平均体质量较PBS组有显著性差异(16.61 g vs.22.07 g,P<0.01),oHSV2组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鼠病毒注射区皮肤无坏死、溃疡;3)流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PBS组,oHSV2治疗组的DC(6.49%vs.3.73%,P<0.01),CD4+T(15%vs.8.57%,P<0.01)与CD8+T(8.19%vs.5.15%,P<0.01)比例升高。而5-FU组各细胞比例较PB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瘤内注射oHSV2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病毒治疗与化疗药物相比不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病毒在荷瘤小鼠体内复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GM-CSF,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尹磊 孙燕来 赵春红 李增军 甄亚男 肖瑞雪 徐忠法关键词:结直肠癌 溶瘤病毒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免疫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银屑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银屑病进行系统探讨,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方法报道一例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诱发银屑病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结果 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加重或诱发银屑病多发生在服药的3~8周后,临床表现多为躯干、四肢部位的皮疹,或出现银屑病甲。治疗措施多为应用糖皮质激素、紫外线治疗或口服甲氨蝶呤,必要时停药,待皮疹控制后有望继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如皮疹反复发作且较难控制,可考虑更换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抑制T细胞和细胞因子相关。结论在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过程中,应重视银屑病的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待症状控制后有继续恢复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可能,必要时更换第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 甄亚男 肖瑞雪 石会勇 韩钢 徐忠法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