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青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社区获得性
  • 1篇社区获得性肺...
  • 1篇死因
  • 1篇球菌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粒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淋巴细胞比值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结合蛋白
  • 1篇菌群

机构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王青
  • 2篇沃铭毅
  • 1篇杨伟
  • 1篇沈彦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肺炎链球菌TruB表达 纯化及与tRNA的相互作用
2014年
目的:通过对肺炎链球菌TruB(SpTruB)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pTruB蛋白,再运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对TruB与tRNA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方法 PCR扩增SpTruB基因序列,然后转入E.coli BL21中进行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采用EMSA检测SpTruB与tRNA的相互作用。结果正确构建了SpTruB基因的表达质粒,SpTruB蛋白在E .coli BL21中为可溶性上清表达,成功纯化了目的蛋白,EMSA检测显示SpTruB能与tRNA进行相互作用。结论 SpTruB能与tRNA进行相互作用。
沃铭毅王青杨伟
关键词:纯化EMSA
肝素结合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5例CA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出院后进行28 d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4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肝素结合蛋白、NLR、PLR单独及联合评估CAP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舒张压、收缩压、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肝素结合蛋白、NLR、P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肝素结合蛋白、NLR、PLR均是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结合蛋白、NLR、PLR评估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80、0.895,敏感度分别为0.714、0.762、0.810。三项联合评估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敏感度为0.905。结论CAP预后不良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肝素结合蛋白、NLR、PLR等在CAP患者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价值。
杨爱月王青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与TNF-、IL-10、NO的关系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0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择UC患者86例,按照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41例)和缓解期组(4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40例),比较3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并分析UC患者肠道菌群与TNF-、IL-10、NO的关系。结果活动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在肠球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消化球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活动期组TNF-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的TNF-和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缓解期组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均<0.05)。UC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TNF-、IL-10、NO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UC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发生改变,活动期UC患者变化程度更加明显,且通过测定TNF-、IL-10、NO的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
王青沃铭毅沈彦贾鹏强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肿瘤坏死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