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亮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经过彻底清创、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创面以皮辩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的方式修复,全部治愈.结论 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创面修复方式多以皮瓣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为主.
- 吴旭红孙明亮詹淑珠
-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清创
- 手瘢痕挛缩畸形整形疗效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手瘢痕挛缩畸形整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3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行整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ROM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3项指标、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53例患者治疗前ROM(53.48±2.58)分、SF-36(63.58±3.10)分、ADL(62.32±1.41)分。53例患者治疗后ROM(84.52±3.00)分、SF-36(91.74±3.47)分、ADL(92.88±2.7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53例患者显效率58.49%、有效率35.85%、无效率5.66%、总有效率94.34%、手部功能满意度92.45%、外观满意度90.57%。结论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手瘢痕挛缩畸形,能够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使患者的对手部外观、功能的满意度得以增强,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
- 黄晓峰孙明亮潘实
- 关键词:整形手术手部功能美观性
-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慢性创面患者行常规清创术,使用VSD覆盖创面,每次负压吸引7-10d,经1-2次吸引,创面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或任意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结果:3例...
- 孙明亮潘实董贤平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年青化的应用体会
- 目的:总结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年青化的临床效果。方法:用20ml注射器抽取自体脂肪颗粒,静置后混均,分层注射到颞部、额部、颊部。结果:本组23例患者,注射治疗1-3次,随访3-12个月,效果基本满意;结论:采用自体颗...
- 廖立新孙明亮
-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慢性创面患者行常规清创术,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覆盖创面,每次负压吸引7-10 d,经1-2次吸引,创面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结果 3例患者自行愈合,46例患者经游离皮片移植,9例经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后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简便有效、可靠安全,能改善创面条件,缩短创面治疗时间,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治疗方法.
- 孙明亮潘实董贤平
- 关键词:慢性创面肉芽组织游离植皮皮瓣修复
- 手术切除联合电子射线照射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电子射线照射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瘢痕疙瘩患者,根据部位及大小不同,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切除,术后24小时内予以放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25例患者治愈,3例较前明显好转,4例复发。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24小时内放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孙明亮王峰峰廖立新
- 关键词:瘢痕疙瘩手术治疗
- 玻尿酸注射隆鼻致鼻部皮肤坏死的治疗
- 廖立新殷佳鹏吴旭红孙明亮
- 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运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共在鼻综合整形运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42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鼻部支撑的对象50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鼻整形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与术后鼻长变化值、理想鼻长变化值、鼻尖突出度变化值,鼻额角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唇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运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联合体进行支撑塑形,尽管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是塑形效果肯定,在抬高鼻唇角上效果较好。
- 孙明亮张攀廖立新
- 关键词:鼻中隔支撑物
-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体会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5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腹部皮瓣修复术、上臀内侧全厚皮片移植、腹部全厚皮片移植术治疗。结果经过外科整形修复手术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7.78%,皮瓣存活率为97.78%,创面愈合时间为(18.75±2.35)d,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患者TAM值由术前的(34.18±3.17)°提升至(179.67±9.04)°,ADL评分由术前的(39.42±3.76)分提升至(72.92±3.64)分。结论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可以选用腹部皮瓣修复术、上臀内侧全厚皮片移植、腹部全厚皮片移植术作为治疗方法,分别应用于骨质或肌腱外露情况且创面缺损、骨质或肌腱外露情况且创面缺损较轻以及无骨质或肌腱外露等情况,应该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黄晓峰孙明亮康春福
- 关键词: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
-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
- 2015年
- 目的探求一种口内纵型"川"字切口使假体置入方便、位置准确及较少并发症的隆颏手术新入路。方法根据颏部解剖特点,采用口内双侧粘膜纵型切口及正中观察切口,假体从两侧切口置入后其上方正中的V型标记正对观察切口。结果 19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经口内纵型"川"字切口进行隆颏矫正Mccarthy I型轻度小颏畸形,定位准确、假体不易移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殷佳鹏廖立新吴旭红潘实孙明亮
- 关键词:小颏畸形隆颏术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