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红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病理
  • 3篇免疫
  • 2篇肉瘤
  • 2篇子宫
  • 2篇细胞瘤
  • 2篇小细胞
  • 2篇宫颈
  • 2篇病理学
  • 1篇蛋白-1
  • 1篇蛋白质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增生性...
  • 1篇多糖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 1篇性病

机构

  • 15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银川市疾病预...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肖红燕
  • 3篇樊学敏
  • 3篇潘东峰
  • 3篇虎明明
  • 2篇王红红
  • 2篇肖红燕
  • 1篇张淼
  • 1篇杨勇
  • 1篇郑亚莉
  • 1篇鄂静
  • 1篇朴文花
  • 1篇李晶
  • 1篇贺海燕
  • 1篇朱永朝
  • 1篇马丽芸
  • 1篇梁诗颂
  • 1篇马鸿云
  • 1篇郝宏毅
  • 1篇祁科乐
  • 1篇马静

传媒

  • 6篇宁夏医学杂志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p5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p16、p53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反应性增生、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子宫颈鳞癌中p16、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p16、p53在子宫颈反应性增生组织中阴性表达,Ki-67蛋白则少量表达;p16、p53和Ki-67蛋白在LSIL、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三者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p53和Ki-67蛋白在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分层现象;三者在LSIL、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着色强阳性(++~+++)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子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刘瑞雷鸣梁颖张淼肖红燕王红红宋小萍贺海燕
关键词:P16P53子宫颈鳞癌
枸杞多糖联合奥沙利铂可逆转结肠癌干细胞的耐药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结肠癌临床主要采用以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及奥沙利铂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这些药物的转运与ABC转运蛋白G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of G2,ABCG2)等膜转运蛋白相关,然而当患者对这些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后,ABCG2的高表达致使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引起了结肠癌的耐药问题。临床急切需要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枸杞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将多糖作为抗肿瘤药物,可以克服化疗和放疗过程中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索枸杞多糖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干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进而探讨枸杞多糖逆转结肠癌耐药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以及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HCT116-OXR进行体外实验,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枸杞多糖和奥沙利铂的最适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进一步分为HCT116对照组,HCT116-OXR空白处理组,枸杞多糖组(2.5 mg/mL枸杞多糖),奥沙利铂组(10μmol/L奥沙利铂),枸杞多糖+奥沙利铂组(2.5 mg/mL枸杞多糖+10μmol/L奥沙利铂),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和ABCG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HCT116-OXR相较HCT116对枸杞多糖更敏感(P<0.05);②与HCT116-OXR空白处理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枸杞多糖促进了HCT116-OXR细胞凋亡(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ABCG2、PMI、PI3K、AKT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③结果表明枸杞多糖通过抑制PMI/PI3K/AKT通路逆转结肠癌耐药,为研究枸杞多糖增敏化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艾芳芳肖红燕汪芳朱永朝马丽君
关键词:ABCG2PI3K枸杞多糖结肠癌干细胞耐药
胃神经鞘瘤2例
2019年
1病例资料患者1,女,73岁。自述7年前洗澡时发现腹部可触及肿物,近期自感肿物逐渐增大而就诊。入院后全腹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所显示:左上腹见大小约6.7 cm×9.0 cm×8.1 cm的软组织肿块,间质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显示胃体中部大弯可见一巨大较深凹陷,被覆污苔及新鲜出血,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提示:胃体溃疡性质待定(考虑癌)。
肖红燕肖红燕杨柳朴文花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病理学特征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肺型)1例被引量:3
2018年
1病历资料患者女,50岁,主诉:"腹部胀痛十余天",于2016年9月5日收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总院妇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6年8月28日。就诊10d前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性全腹部胀痛,伴有纳差、胸闷、气短,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及刮痧治疗4d,症状无改善,反加重。行腹盆腔CT提示:腹腔内囊实性占位。
马鸿云樊扬肖红燕刘飞折利娜
关键词: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肺型腹部胀痛病历资料月经规律末次月经
5例HIV阴性的浆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HIV均为阴性,均发生于淋巴结外,均表现免疫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浆细胞的免疫标记。Ki-67增值指数均较高(70%~95%,平均83%)。结论 浆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形态学上表现出免疫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但表达浆细胞的免疫标记,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差,治疗及诊断仍然是一个难题,更有效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红红勉睿清杨丽娜刘瑞宋小萍肖红燕
关键词: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神经纤维瘤Ⅰ型伴发巨大嗜铬细胞瘤与小肠间质瘤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56岁,因“腹痛伴发热15 d,并咳嗽气短”就诊.患者既往皮肤多发结节30余年,呈渐多加重趋势,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患者有一子及一兄弟为皮肤多发结节,诊断为神经纤维瘤Ⅰ型.体检:全身皮肤有广泛大小不等瘤样肿物,表皮广泛分布咖啡样斑点,皮下有瘀斑,眼底检查未见视神经萎缩,无视乳头水肿及虹膜错构瘤(Lish结节)结节;左上腹可及约10cm×15cm大小包块,边界欠清,左肾区叩痛阳性.
潘东峰肖红燕
关键词:巨大嗜铬细胞瘤小肠间质瘤伴发视神经萎缩视乳头水肿
ARID1a和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ARID1a和HMLH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94例,收集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包括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测定不同病灶组织中ARID1a与HMLH1蛋白阳性率,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病灶组织中ARID1a、HMLH1蛋白阳性率低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P<0.05);癌旁组织中正常组织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RID1a、HMLH1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ID1a、HMLH1蛋白表达与分化类型、肿瘤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D1a及HMLH1蛋白均可以在子宫内膜癌中缺失表达,检测两个蛋白表达对诊断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肖红燕虎明明樊学敏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甲状腺腺瘤核素显像呈“冷结节”并MIBI摄取阳性1例
2022年
患者女,28岁,5天前体检超声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无明显疼痛及其他不适;既往体健。查体:颈部及全身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升高(171.20pg/ml)。颈部超声:甲状腺右叶腺体内见1个囊实性回声结节,边界清,形态规则,结节内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图1A)。
胥建国郝宏毅梁瑞肖红燕杨勇
关键词:腺瘤放射性核素显像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EGFR和BRA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鼠类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和BRA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GFR和BRAF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GFR和BRAF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和BRAF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P>0.05)。BRAF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患者中,EGFR和BRAF蛋白存在显著的高表达,其中EGFR可能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BRAF蛋白表达随之升高。
肖红燕樊学敏虎明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IL-21、IL-17在IgA肾病的表达与TNF-α、TGF-β及病理分级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17(IL-17)在IgA肾病(IgAN)的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纳入73例IgAN患者为IgAN组,纳入既往无任何疾病因肾外伤行肾切除患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收集2组血清和肾组织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2组血清IL-21、IL-17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2组肾组织IL-21、IL-17、TNF-α、TGF-β的表达,并分析IL-21、IL-17表达和TNF-α、TGF-β之间的相关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肾组织IL-21、IL-17、TNF-α的表达定位,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病理分级表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IgAN组血清IL-21、IL-17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者肾组织中IL-21、IL-17、TNF-α、TGF-β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21、IL-17表达与TNF-α呈正相关,与TGF-β没有相关性。IL-21、IL-17、TNF-α在IgA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并随病理分级加重,表达强度随之增加。结论IgAN患者IL-21、IL-17高表达,且与炎症因子TNF-α表达和病理分级存在正相关,有望成为评估IgAN早期炎症活动的生物标志物。
曹丽曹丽李晶鄂静马丹娜李晶
关键词:IL-21IL-17IGA肾病TNF-ΑTGF-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