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进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发光
  • 5篇发光性
  • 5篇发光性能
  • 4篇SUB
  • 3篇结晶度
  • 2篇形貌
  • 2篇磷酸
  • 2篇磷酸二氢铵
  • 2篇活性剂
  • 2篇粉体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2篇LT
  • 1篇缔合
  • 1篇氧乙烯
  • 1篇一体化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表面活...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粉

机构

  • 10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张进
  • 6篇刘运
  • 4篇史晓磊
  • 3篇师永民
  • 3篇杨林
  • 2篇李朋
  • 2篇李晋阳
  • 2篇陈玉柏
  • 2篇张堃
  • 1篇刘文龙
  • 1篇刘丁菡
  • 1篇彭曙蓉

传媒

  • 2篇应用化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疏水缔合压裂液稠化剂HLCW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2025年
目的针对目前页岩油开发中单一功能压裂液体系存在的不足,开发一种多功能性新型稠化剂。方法以丙烯酰胺、N-苄基-N-甲基丙烯酰氧基-N,N-二甲氨基氯化铵(MTC)、聚(乙二醇)二十二烷基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原料,以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聚合物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疏水缔合型稠化剂(HLCW)。对产物进行红外、核磁结构表征,以及表观黏度、耐温耐剪切、防膨、减阻、抗盐、悬砂与破胶性能评价。结果该稠化剂的临界缔合质量分数为0.5%,此条件下的表观黏度为181.50 mPa·s。在120℃下,以固定剪切速率170 s^(-1)剪切1.5 h,质量分数为0.5%的稠化剂HLCW水溶液最终表观黏度为78.96 mPa·s。常温下,清水配制质量分数为0.0125%稠化剂HLCW水溶液的减阻率为73.96%。当质量分数超过0.3%时,HLCW水溶液的防膨率高达80%。破胶后,破胶液澄清透明,残渣含量远低于行业标准。结论HLCW具有良好的增稠效果,并具有抗高温、耐剪切、耐盐性能,低含量溶液可用作减阻剂,高含量溶液可用作增稠剂。有较好的防膨效果,与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10~4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相比,稠化剂HLCW表现出优异的悬砂性能,具备一定的油田工业应用前景。
杨林田雨郑皓轩李园哲张进师永民
关键词:疏水缔合稠化剂减阻
有机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新型二元复合驱性能
2024年
为解决无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容易结垢造成储层堵塞问题,以N-牛脂基三胺、3-氯-2-羟基丙磺酸钠、二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多胺类有机碱表面活性剂GAS,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DSS)、及DSS与不同有机碱形成的复配体系进行了各项性能对比,最终对该有机碱表面活性剂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形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进行了驱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有机碱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为2.9×10^(-5)mol/L,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数量级,且2 h后的乳化析水率仅为56%。该有机碱表面活性剂GAS与HPAM形成的驱油体系在水驱后可继续提高采收率19.50%,为实现碱表一体化在三元复合驱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在三次采油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吴澳回田雨郑皓轩张进安锋涛陈俊耀师永民
关键词:有机碱二元复合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基于双子表面活性剂复合酸的降压增注解堵性能研究
2024年
为改善近井地带油污泥堵塞、致密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以天津大港油污泥为样本,设计了7种不同酸对油污泥的酸蚀实验,结果显示HCl对油污泥具有较好的酸蚀能力;再对以石英、碳酸盐岩、长石为主的四处地区天然岩心粉末进行酸蚀研究,结果表明甲酸在60℃环境下对Ca^(2+)和Al^(3+)、K^(+)、Na^(+)的溶解总量要大于其余有机酸,优选出盐酸与甲酸的酸液主体;通过对传统缓速剂AEO-9、1631、SDS和实验室自制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乳化和润湿性能测试,优选了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2162作为缓速酸助剂。最终将优选酸与2162复配,得到配方为:15%盐酸+5%甲酸+0.3%2162两性表面活性剂。在60℃条件下,该体系对天然岩心具有较好的缓速能力,对N80钢的缓蚀率达96.74%。
张进田雨郑皓轩吴澳回杨林师永民
关键词:缓蚀缓速酸致密油藏双子表面活性剂
一种调节形貌增强BiPO<sub>4</sub>:Eu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节形貌增强BiPO<Sub>4</Sub>:Eu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利用Bi(NO<Sub>3</Sub>)<Sub>3</Sub>·5H<Sub>2</Sub>O和Eu(NO<Sub>...
刘运史晓磊张进张堃左浩强李朋李晋阳
文献传递
Dy^(3+),Eu^(3+)共掺NaGd(WO_(4))_(2)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能量传递和J-O理论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发光性能优异的NaGd(WO_(4))_(2)∶Dy^(3+)和NaGd(WO_(4))_(2)∶Dy^(3+),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的物相结构为四方相结构,I41/a(88)空间群.Dy^(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7 mol%时,NaGd(WO_(4))_(2)(NGW)具有最佳紫外光激发荧光性能.在454 nm激发下,NGW∶0.07Dy^(3+),0.09Eu^(3+)荧光粉在617 nm处Eu^(3+)的电偶极跃迁发光最强,且Dy^(3+)离子和Eu^(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四极矩-电四极矩相互作用.同时,通过调控Dy^(3+)离子和Eu^(3+)离子的相对含量,实现其光色可调,使其更广泛地应用在光色可调显示设备和白光LED等领域中.
叶森刘运刘文龙刘丁菡朱毅王蓉张进
关键词:荧光性能
一种调节形貌增强BiPO<Sub>4</Sub>:Eu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节形貌增强BiPO<Sub>4</Sub>:Eu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利用Bi(NO<Sub>3</Sub>)<Sub>3</Sub>·5H<Sub>2</Sub>O和Eu(NO<Sub>...
刘运史晓磊张进张堃左浩强李朋李晋阳
文献传递
一种一体化变黏聚合物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变黏聚合物稠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原料:丙烯酰胺、N‑苄基‑N‑甲基丙烯酰氧基‑N,N‑二甲氨基氯化铵、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溶剂去离子水。本发明制备的...
田雨杨林郑皓轩张进吴澳回李园哲陈俊耀安锋涛
一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茧状TbPO&lt;sub&gt;4&lt;/sub&gt;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茧状TbPO<Sub>4</Sub>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六水硝酸铽、磷酸二氢铵为原料,按照PO<Sub>4</Sub><Sup>3‑</Sup>:Tb<Sup>3+</Sup>=60:1...
刘运陈玉柏史晓磊张进
文献传递
基于特征挖掘的GRU-A光伏发电功率预测被引量:7
2020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挖掘的GRU-A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可有效、精确地预测短期光伏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并构造出相应特征群,搭建GRU-A模型作为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并以构造的特征群作为输入,来实现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利用某地的实际光伏数据,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基于特征挖掘的GRU-A模型相比于其他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及稳定性。
张进刘运彭曙蓉
一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茧状TbPO<Sub>4</Sub>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茧状TbPO<Sub>4</Sub>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六水硝酸铽、磷酸二氢铵为原料,按照PO<Sub>4</Sub><Sup>3-</Sup>:Tb<Sup>3+</Sup>=60:1...
刘运陈玉柏史晓磊张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