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凯元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望远镜
  • 2篇光学
  • 2篇光学设计
  • 2篇红外
  • 1篇氧化铟
  • 1篇氧化铟锡
  • 1篇氧化铟锡薄膜
  • 1篇抑制方法
  • 1篇杂散光
  • 1篇商用
  • 1篇视宁度
  • 1篇数据链
  • 1篇自动生成
  • 1篇自动生成方法
  • 1篇相机
  • 1篇相机设计
  • 1篇目标函数
  • 1篇镜面
  • 1篇交流电
  • 1篇光学材料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张凯元
  • 4篇袁祥岩
  • 2篇卢海平
  • 1篇王晋峰
  • 1篇崔向群
  • 1篇郑奕
  • 1篇李正阳
  • 1篇赵顶

传媒

  • 2篇光学学报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极光学望远镜的氧化铟锡薄膜多相交流电除霜方法
2015年
在极地环境(如南极Dome A)中的光学系统,氧化铟锡(ITO)薄膜加热除霜有突出的优势。简述了ITO薄膜除霜原理,指出了目前采用的直流电、点状电极的加热设计存在局部过冷、电极过热、整体加热不均的情况,影响成像质量与除霜效果。给出了加热除霜效果的评估指标,提出了多相交流电、线状电极的新设计,并采用"主路径"分析法进行论证。然后以南极巡天望远镜(AST)为背景,对500 mm口径镜面进行有限元模拟,在等功率条件下,对各加热设计进行评估。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实际镜面:采用新设计后,镜面温度均方差降低了81.65%,峰谷值降低了76.31%。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大幅提高了加热除霜的均匀性和效率,改善了视宁度,有望应用于南极光学望远镜工程中。
郑奕赵顶袁祥岩王晋峰张凯元
关键词:ITO薄膜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3红外相机设计及杂散光分析
南极Dome A 地区大气透明度高、视宁度好,由于极低温,空气十分干燥,水汽对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小,存在着若干近红外观测窗口。因此Dome A 被认为是非常优秀的天文观测台址,尤其在红外波段。为了充分利用Dome A 的独...
卢海平袁祥岩张凯元Jessica Zheng
南极红外巡天望远镜红外背景辐射抑制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南极Dome A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为优秀的天文测光、观测台址,尤其在红外波段。为了充分利用Dome A的独特天文观测优势条件以及满足系外行星观测需求和为我国未来南极更大口径望远镜的研制提供经验,提出建造1m可见/红外巡天望远镜。通过掩星法探测系外行星,至少需要万分之五的测光精度,必须很好地抑制或降低系统光机结构的自身辐射。以南极1m可见/红外巡天望远镜为例,进行南极红外望远镜杂散光抑制方法方面的探讨。由于该望远镜采用一次直接成像光学系统,光学结构简单,但无法设置冷光阑,红外背景辐射抑制效率较低。在光学系统设计上把次镜设置为孔径光阑进行优化设计,再详细介绍主镜遮光罩,次镜遮光罩,以及杜瓦瓶内冷光栏的独特设计,通过模拟仿真,自身辐射在像面上的辐照度为6.8×10-10 W/m2,为天空背景辐射在像面上的照度五分之一以下,满足天文观测三分之一要求。
卢海平袁祥岩张凯元
关键词:光学设计红外望远镜杂散光
基于Delano图的光学初始结构自动生成方法
基于Delano图的光学初始结构自动生成方法:工作步骤依次由⑴.光学一阶量的优化设计,基于Delano图,对y<Sub>i</Sub><Image file="DDA0000704580330000011.GIF" he...
张凯元袁祥岩崔向群
文献传递
望远镜镜面视宁度测量研究
一系列的台址测量结果表明,南极Dome A是一个很优良的天文台址,适合从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的观测。但是在南极有严酷的环境,超低温和低压很容易使得与外部空气相接触的光学表面结霜。由于中国的南极台址处于无人值守状态,为了...
张凯元李正阳袁祥岩卢海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