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内蒙古能源统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2020年
- 一、内蒙古能源生产和消耗的特点能源资源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能源储备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做好能源统计工作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能源统计数据的计量、采集、计算和汇总都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又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性。能源统计既是一个横跨全社会全行业的专业,又是一门专门研究能源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综合性专业统计。
- 王芳
- 关键词:能源统计能源资源储备量生态文明建设
- 内蒙古80后新生代农牧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 2014年
- 通常把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牧民工,称为“新生代农牧民工”.近年来,伴随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总量的增加,新生代劳动力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农牧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全区农牧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1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常住户的农牧民工中,新生代所占比例达41.1%,按此推算,全区常住农村牧区及举家外出的新生代农牧民工大约有98万人,规模近百万.
- 张鑫王芳
- 关键词:新生代民工80后劳动力转移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 内蒙古农牧区电商发展情况分析
- 2019年
-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的用户群体急速扩大,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呈现积极态势。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经济基础的稳定,还关系到国家边疆安全及民族团结与共同进步的大业。内蒙古始终把农村牧区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作为破解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瓶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推出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结合农村牧区实际,创新发展方式,电商平台建设在广大农村牧区发展势头迅猛。
- 王芳王芳袁菲菲
- 关键词:农牧区经济电商平台农村牧区边疆安全
- 关于内蒙古粮食安全状况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内蒙古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之一,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内蒙古是旱地农牧业区,多数粮食产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近些年来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粮食产量呈波动性变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内蒙古各盟市间的粮食生产和种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区的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 王芳张路张园园
- 关键词:粮食安全状况粮食产区土地沙化播种面积波动性
- 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内蒙古地域狭长,东西跨度较大,水热资源呈明显梯度变化,由东向西为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至极旱逐渐过渡,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根据作物生长特性与气候资源相适宜的生产条件,建立农作物种植优势区,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 王芳
- 关键词:粮食作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区气候资源农作物种植
- 内蒙古国贫地区农牧民工转移就业特点和制约因素分析
- 2016年
- 一、国贫地区农牧民工转移就业特点(一)外出多,本地少调查显示,国贫地区115万农牧民工中,外出(本乡镇以外)人数达93万人,占80.9%,比全区农牧民工外出占比高10.7个百分点。其中,约有62万人在自治区内流动,占54%,比全区省内流动比例低约1个百分点;有31万人跨省流动,占27%,比全区跨省流动比例高11.7个百分点,国贫地区的跨省流动农牧民工占全区跨省流动农牧民工总量的比重超过八成。
- 王芳张鑫
- 关键词:就业特点就业人员扶贫贷款参保率就业选择
- 2014年内蒙古农牧民工总量突破240万
- 2015年
-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在全国经济整体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农牧民转移就业的稳步发展对保持内蒙古经济持续向好有着积极的意义。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4年,全区农村牧区转移就业劳动力总人数达250万人。
- 张鑫王芳
-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中部省份城乡一体化
- 内蒙古农牧民就业与转移情况探析
- 2020年
- 内蒙古农牧民工总量呈逐年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内蒙古农牧民工总量为262万人,同比增加9.1万人,增长3.6%。其中,外出农牧民工(到本乡镇以外)186.2万人,同比增加5.6万人,增长3.1%;本地就业农牧民工75.8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增长4.8%。一、2018年全区农牧民工就业区域2018年内蒙古农牧民工252.9万人,增加2.6万人,增长1%。农牧民工按照就业区域可以划分为,外出农牧民工和本地农牧民工。2018年,外出(到本乡镇以外)人数首次突破180万人,达181万人,同比大幅增加12万人,增长6.9%。
-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