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弘
-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POEM术后重力作用如何影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预后
- 背景与目的:球囊扩张、Heller肌切开术或POEM等治疗,可有效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LES压力。据推测,重力作用在促进食物进入胃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下降分量有助于克服摩擦阻力,而后者是食物通过胃食管连接处(EGJ)...
- 王彬赵威晋弘张莉莉赵春山陈秋宇王邦茂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POEM
- 文献传递
- 一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状况的临床调查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状况,以及睡眠障碍与症状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1月至12月于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GI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症状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 931例FGID患者中,睡眠障碍651例(69.92%),无睡眠障碍280例(30.08%).8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睡眠障碍与焦虑和抑郁并存360例(43.48%).292例IBS患者中,睡眠障碍与焦虑和抑郁并存138例(47.26%).618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中重叠IBS者70例(11.33%),210例FD不伴睡眠障碍患者中重叠IBS者11例(5.2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0,P=0.01).无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下腹痛、羊粪样或硬便、用劲排便和排便不尽感所占比例分别为22.14%(62/280)、11.79%(33/280)、19.29%(54/280)、27.86%(78/280),分别低于有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36.10%(235/651)、21.20%(138/651)、32.41%(211/651)、44.39%(28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2、11.569、16.566、22.419,P均〈0.01).有睡眠障碍FGID患者的下腹痛、下腹不适(非疼痛)、羊粪样或硬便、用劲排便、排便不尽感和便急感的严重程度均高于无睡眠障碍FGI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23、-1.973、-3.360、-4.467、-4.550、-2.420,P均〈0.05).结论 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在FGID患者中常同时存在.睡眠障碍与FGID患者的下消化道症状关系密切.
- 张馨赵威陈秋宇许梦雀华建平张秋瓒刘艳迪王东旭唐艳萍王彬晋弘张莉莉赵春山王邦茂
- 关键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功能性胃肠病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口腔酸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临床实践中,部分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除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外,尚有"晨起口腔酸感"主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RE患者口腔酸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具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内镜检查证实为RE的患者52例,根据是否存在"晨起口腔酸感"主诉分为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分析两组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阻抗-p H监测结果。另选取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食管测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缩短,LES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酸感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显著低于非口腔酸感组(P<0.05),夜间反流事件更为多见(P<0.05),两组间其余测压指标和反流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伴晨起口腔酸感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反流事件分布与不伴口腔酸感者有一定差异,UESP降低可能是RE患者口腔酸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
- 晋弘张莉莉赵威赵春山么琦李婷王邦茂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测压法
- 大鼠食管肌条对电刺激的反应及机制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鼠食管体部离体肌条收缩张力值与电刺激参数的相关关系,及其收缩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0只并取离体食管肌条,以刺激模式分别为电压(1.5、3.0、5.0、8.0 V),频率(5、10、20 Hz),脉宽25 ms,刺激时间为3 s的单相方波进行电刺激,观察分析电刺激参数与肌条张力的相关关系;选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品组、酚妥拉明组、NO合酶阻滞剂组(L-NNA)、河豚毒素组各10例,各组取离体食管肌条,首先给予能引起肌条有效收缩的电刺激(单相方波,5.0 V,20 Hz,脉宽25 ms)并记录肌条张力,然后各组分别给予阿托品、酚妥拉明、L-NNA、河豚毒素干预10 min后再次进行相同参数电刺激并记录肌条张力,与对照组比较,以明确神经递质是否能影响电刺激对食管肌条的作用。结果在频率20 Hz,脉宽25 ms的单相方波下,1.5 V组肌条张力收缩峰值为0 g。5.0 V组收缩峰值大于3.0 V组、小于8.0 V组,4组间及后3组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压与峰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P〈0.05)。在电压5.0 V,脉宽25 ms的单相方波下,10 Hz组收缩峰值大于5 Hz组、小于20 Hz组,3组间及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率与峰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P〈0.05);阿托品组干预前后电刺激食管肌条收缩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酚妥拉明、L-NNA、河豚毒素处理组及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大鼠食管离体肌条可引起有效收缩且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强度与电压、频率成正相关。电刺激收缩机制不依赖于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等神经的调节,不受神经递质的影响。
- 周国建赵威张莉莉晋弘王邦茂
- 关键词:失弛缓症神经递质电刺激
- 薄荷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IBS的治疗方法,如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疗效均不甚理想。目前研究发现薄荷油是治疗IBS的有效药物,能显著改善IBS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薄荷油治疗IB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彬赵威晋弘张莉莉王邦茂
- 关键词:薄荷油肠易激综合征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学、短期疗效及组织标本评估(含视频)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术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术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
- 王涛王彬郑忠青陈鑫张莉莉晋弘吴兰兰赵威陈秋宇王邦茂
-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短期疗效
- 家兔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开腹食管下括约肌(LES)局部注射苄基-二甲基十四烷氯化铵(BAC)建立家兔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开腹暴露家兔食管下括约肌(LES)并在LES处多点注射BAC(4 mmol/L,2 ml/只),用生理盐水作正常对照,8周后比较两组兔进食量、体重,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比较两组兔食管下段钡剂潴留率,通过高分辨食管测压比较两组兔LES压力及食管蠕动次数,最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两组兔LES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8周后模型家兔较对照组进食量明显减少[(613.0±23.7) g比(281.0±19.4) g,t=3.047,P=0.027],体重减轻[(2 045±310) g比(1 461±267) g,t=2.375,P=0.034];高分辨食管测压检查LES压力增高[(13.60±2.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9.47±2.70) mmHg,t=6.646,P=0.000],食管蠕动次数减少[(15.13±1.96)次比(2.87±1.51)次,t=19.291,P=0.000];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下段钡剂潴留,呈典型的"鸟嘴征";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模型组NOS未见表达,而对照组NOS明显表达。结论 通过LES局部多点注射BAC可成功建立贲门失弛缓症家兔动物模型。
- 孙方圆张莉莉王彬晋弘赵威王邦茂
- 关键词:食管下括约肌贲门失弛缓症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中重度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气滞胃痛颗粒,8周后观察评估其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除排便满意度项目外,其余症状及症状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得舒特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 周国建张莉莉晋弘赵威王邦茂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气滞胃痛颗粒
- 硫化氢对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食管重塑的治疗作用
- 2019年
-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食管壁内神经丛不可逆性损伤导致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功能障碍。研究发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下端平滑肌呈现重塑现象。目的:探讨硫化氢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食管重塑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予BALB/c小鼠LES注射苄基二甲基十四烷基氯化铵(BAC)建立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并予腹腔注射外源性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比较接受与未接受硫化氢治疗的模型小鼠以及对照组小鼠的食管测压结果,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重塑标志物肌动蛋白、弹性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贲门失弛缓症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LES压力增高,肌动蛋白、弹性蛋白表达增强(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轻于模型组(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食管下端存在重塑现象,硫化氢治疗可抑制食管重塑,为硫化氢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秋宇赵威张馨张莉莉王彬晋弘王邦茂
-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硫化氢免疫组织化学
- 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和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临床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食管癌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现有治疗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就近年来贲门失弛缓症病因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莉莉王彬晋弘赵威王邦茂
-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