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娟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8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内隐人格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归因偏向及其ERP特征 锚定-调整理论(AAT)认为,个体在进行行为原因判断时,首先自动地将自己的观点作为锚定点,再根据感知到的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进行调整进而进行行为归因。内隐人格理论(IPT)认为,实体和渐变不同内隐人格者持有的特质或情境的基本... 纳雯 丁凤琴 景娟娟关键词:慈善捐助 大学生 ERP 捐助行为归因启动效应的群际差异 基于文化框架转换模型(CFS),双文化个体(bicultural individuals)可以根据不同文化线索做出与文化情境相一致的行为归因倾向。然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鲜有对少数民族双文化认同整合群体行为归因偏向的实证研... 丁凤琴 景娟娟大学生特质推理与情境推理的研究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的兴起,自发特质推理(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STIs)和自发情境推理(spontaneous situational inferences,SSIs)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 马淑娟 丁凤琴 周雅婕 景娟娟关键词:自发特质推理 再归因训练影响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实验研究 归因(attribution)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评价的过程。归因是连接个体内在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行为预测和干预的基础。慈善捐助行为(charitable donor behavior... 景娟娟 丁凤琴关键词:再归因训练 青少年 教育干预 文献传递 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 归因(attribution)是归因者运用感知、思维、推测等方式对自己或他人外在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评价的认知过程。归因作为个体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个体内在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行为预测和干预的基础。而... 景娟娟关键词:青少年 慈善捐助 归因特点 教育干预 大学生特质推理与情境推理的研究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的兴起,自发特质推理(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s,STIs)和白发情境推理(spontaneous situational inferences,SSIs)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 马淑娟 丁凤琴 周雅婕 景娟娟关键词:自发特质推理 文献传递 不同内隐人格大学生慈善捐助的归因偏向及其ERP特征 锚定-调整理论(AAT)认为,个体在进行行为原因判断时,首先自动地将自己的观点作为锚定点,再根据感知到的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进行调整进而进行行为归因。内隐人格理论(IPT)认为,实体和渐变不同内隐人格者持有的特质或情境的基本... 纳雯 丁凤琴 景娟娟关键词:慈善捐助 大学生 ERP 文献传递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文化适应的代际差异 被引量:8 2016年 文化适应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必然产物,包含文化与心理双重变化的过程,并具有代际差异性。本文基于差异检验和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宁夏中部干旱带老一代与新生代生态移民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宁夏中部干旱带新生代生态移民比老一代生态移民移民态度更积极,文化融入、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更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移民态度是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文化融入、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代际差异的重要因素,并且文化融入和社会文化适应也是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心理适应代际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代际差异的视角对老一代与新生代生态移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快老一代和新生代生态移民融入移民社会的步伐。 丁凤琴 刘钊 景娟娟关键词:生态移民 文化融入 心理适应 代际差异 社会距离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讨社会距离是否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判断,为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研究范式,随机抽取63名宁夏大学本科生进行实验。结果:被试在相容任务下的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在不相容任务下的平均反应时(t=-4.192,df=59,P<0.001);女生在相容任务下的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男生在相容任务下的平均反应时(F(1,58)=10.27,P<0.05),男女生的IAT效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2.286,df=58,P<0.05)。结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受到社会距离的影响。大学生倾向于将积极道德词与熟人联结,而将消极道德词与陌生人联结。此外,社会距离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景娟娟关键词:社会距离 道德判断 再归因训练影响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实验研究 归因(attribution)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评价的过程。归因是连接个体内在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行为预测和干预的基础。慈善捐助行为(charitable donor behavior... 景娟娟 丁凤琴关键词:再归因训练 青少年 教育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