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
- 作品数:44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矿物掺和料对商混站废泥固结强度的影响机理
- 2022年
- 为实现商混站强碱性废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实验室模拟废泥为对象,探究矿物掺和料调质对废泥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并通过比强度法对不同矿物掺和料的火山灰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掺和料掺入量的增加,调质废泥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较粉煤灰和偏高岭土,掺入矿粉后的调质废泥固结产物7 d抗压强度最高;掺入偏高岭土的调质废泥固结产物14 d、28 d抗压强度最高;养护龄期为28 d时,偏高岭土的火山灰强度贡献率最大。
- 山晓莉戚栋赵轶史伟超王一川张文军
- 关键词:火山灰反应
- 超细无烟煤浮选柱分选回收及压滤脱水工艺被引量:1
- 2002年
- 介绍了应用 3m直径旋流微泡浮选柱有效分选 - 0 0 74mm含量近 80 %、灰分高达 4 1 0 6 %的煤泥的效果 ,分析了旋流微泡浮选柱高效高选择性的原因 ,以及通过改变给料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因浮选精煤泡沫多致使压滤机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 李延锋欧泽深张文军刘焕胜曹道前郑义深齐百红
- 关键词:无烟煤煤泥浮选柱压滤机
- 大直径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8
- 2000年
- 针对细粒浮选中精矿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煤泥浮选特点 ,主要分析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综合利用微泡浮选、逆流浮选、旋流离心力场强化分选的机理 ,并介绍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特点及工业应用的效果。
- 张文军欧泽深
- 关键词:浮选柱微泡浮选旋流
- 水力旋流器中的干扰沉降效应及其影响
- 2014年
- 利用工业运行的Φ250mm旋流器,研究了分级效率、浓缩效果与入料压力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干扰沉降效应对分级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的最佳分级效率与最佳浓缩效果位于不同的入料压力区间。在低压区,随入料压力的提高,旋流器分级效率与底流浓度随之增大,超过一定压力值后,分级效率却随之降低,原因是旋流器锥段存在干扰沉降效应。因此,操作分级旋流器时,必须同时考虑浓缩作用及干扰沉降效应,避免压力设定不当导致分级效果恶化。
- 王雪伟张文军于悦发
- 关键词:水力旋流器入料压力干扰沉降
- 偏高岭土对模拟商混站强碱性废泥基人造石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为实现商混站强碱性废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实验室模拟的商混站强碱性废泥为对象进行人造石制备研究,探究了偏高岭土掺量及水灰比对人造石强度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并借助XRD和SEM分析了人造石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偏高岭土可以显著提高人造石的固结强度,当偏高岭土掺量为6%(质量分数)时抗压强度增幅最大,相对于对照组,14 d、28 d强度增长率分别为18.2%、20.3%;随着水灰比的增加,人造石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4 d、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在水灰比为0.44、0.46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4 MPa、46 MPa。
- 史伟超戚栋赵轶山晓莉张文军
- 关键词:人造石火山灰反应偏高岭土
- 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介绍了发展重介旋流器选煤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算法及循环介质泵性能等影响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对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具有指导性。
- 张文军欧泽深
- 关键词:选煤重介旋流器系统可靠性
- 旋流微泡浮选柱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00年
- 在简要介绍细粒分选精矿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煤泥浮选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工作特点以及工业应用的效果和推广情况。
- 张文军欧泽深李延峰姚绍强
- 关键词:浮选柱选矿浮选
- 末煤重介精选系统的降介及粗煤泥回收被引量:1
- 2000年
- 介绍了末煤重介选工艺中脱介筛分级粒度对介耗的影响,分析了改变常规的脱介筛分级粒度、强化粗煤泥回收、增加重介系统内部循环水对有效降低系统介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支持及优越性。
- 张文军李延锋欧泽深汤凯
- 关键词:重介分选介耗末煤粗煤泥
- 高硫煤的合理降硫利用途径探讨被引量:4
- 2001年
- 以几个典型矿区的中、高硫煤为例 ,分析了我国高硫煤的总体特点 ,同时介绍了影响脱硫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高硫煤的洗选脱硫幅度 ,提出了几种高硫煤降硫利用途径及特点。
- 张文军欧泽深
- 关键词:高硫煤选煤有机硫无机硫洗选工艺
- 烟煤变质程度对焦耳热闪蒸多孔碳孔隙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以不同变质程度的烟煤为原料,K_(2)CO_(3)为活化剂,采用焦耳热闪蒸法在不同电压下制备了多孔碳。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低温氮气吸附、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烟煤变质程度以及闪蒸电压对多孔碳的孔隙特征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焦耳热闪蒸方法产生的瞬间高温在有限空间内产生的压力效应和热膨胀效应是孔隙形成和扩展的驱动力;低变质程度的朔州煤在碱碳比3∶1,闪蒸电压80 V时,制备的多孔碳的比表面积为601.95 m^(2)/g、总孔容为0.44 cm^(2)/g,孔隙结构最发达;高变质程度的长治煤在碱碳比3∶1,闪蒸电压160 V时,制备的多孔碳的石墨化程度最高。
- 吴俊晨张文军朱荣涛朱荣涛孙杨王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