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冰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透刺
  • 3篇前顶
  • 3篇高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瘀
  • 2篇血瘀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先兆
  • 2篇气虚
  • 2篇气虚血瘀
  • 2篇气虚血瘀型
  • 1篇地黄
  • 1篇地黄丸
  • 1篇调神
  • 1篇动态血压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管活性物质

机构

  • 8篇北京市大兴区...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李冰
  • 5篇吴雪梅
  • 5篇于颖梅
  • 4篇白桦
  • 4篇张博
  • 3篇袁玉亮
  • 2篇吴宝
  • 1篇王竹风
  • 1篇李影华
  • 1篇赵薇
  • 1篇丁文涛
  • 1篇张雪
  • 1篇袁宏伟
  • 1篇李树斌
  • 1篇冯玮
  • 1篇李爱君
  • 1篇李伊然
  • 1篇尉淑卿
  • 1篇屈天青
  • 1篇吴新芳

传媒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尉淑卿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被引量:3
2019年
尉淑卿主任认为女性生殖发育先天始于肾,而后天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以肝为本,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肝郁,与心、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在平补肝肾的同时,注重强健脾胃,调养心神,调摄情志。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围绕绝经前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及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等自主神经紊乱症候群及疾病,抓主症,治标求本。尉师经验分为4个证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俱虚型,这也是绝经前后诸证病情从轻到重四个阶段。妇女经、产、带、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状态,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天癸将竭,肝肾同源,临床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治标时,轻其为臣,求本时,重其为君。
李爱君赵薇王竹风李冰尉淑卿
关键词:绝经前后诸证六味地黄丸
百会透刺前顶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百会透刺前顶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1、2级(中低危)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1次/d,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疗程4周,随访12周。观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为优。前后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吴雪梅李冰白桦于颖梅张博袁玉亮吴新芳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症状
不同频次温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的艾灸频率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艾灸1组、艾灸2组、艾灸3组4组,在脑血管病常规危险因素控制的基础上,对艾灸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艾灸干预,于治疗第1日,治疗第30、60、90天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检查,比较不同的艾灸措施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结果按照足三里穴每日5壮,百会、大椎、肩井(双)、曲池(双)每穴3壮的艾灸干预方式,表明艾灸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每日一次的艾灸,连续60日的艾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的效果最明显。而每3日一次的艾灸频率改善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效果不理想。结论不同的艾灸频率,不同的艾灸强度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影响不同。
于颖梅李冰张博屈天青冯玮丁文涛吴雪梅
关键词:温灸中风先兆血脂
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病例21例,最终治疗组纳入49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平滑指数,并进行降压疗效比较。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2周时各指标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时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第4、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可持续、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仅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吴雪梅李冰吴宝袁玉亮于颖梅张博白桦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健康教育
百会透刺前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中低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于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及治疗前后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疗前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12周组内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更优。4周与12周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谷峰比值比较:治疗前后2组对收缩压谷峰比值有一定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舒张压谷峰比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物质测定:治疗后治疗组肾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治疗前后2组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够显著降低昼夜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对昼夜血压节律和降低肾素水平有一定作用。
白桦吴雪梅李冰吴宝于颖梅张博袁玉亮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肾素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3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通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MMSE、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法对于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传统药物疗法相比,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功能。
李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
应用“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被引量:4
2016年
吴雪梅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中应用"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阐述其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分析证治方药特点,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典型案例总结其临床经验,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李伊然李冰白桦李树斌
关键词:祛风化痰过敏性鼻炎
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探讨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症状积分,预测中风发病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2个月后中风发病与否为终点,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家族史、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研究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先兆发为中风有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是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独立因素。结论中风先兆12个月后发为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
于颖梅李冰李影华张雪袁宏伟吴雪梅
关键词:中风先兆中风发病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