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怡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快速康复的日间手术护理质量探索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探索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日间手术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全程风险管理、规范标准制定、过程质量监控、核心能力培养、多元健康宣教、术后延续照护等措施,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入院前评估完成率、入院前爽约率、患者满意度、7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不良事件或纠纷比例等核心指标均得以改善。结论推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日间手术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保障诊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体验等。
- 常健沈慧丽盛怡王海
- 关键词:日间手术护理质量快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风险管理
- 快速康复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2023年
- 对患者(心脏外科内)采取加强护理(快速康复护理)后,评估其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一年时段里面的患者(心脏外科内)78例,随机(红色球与黑色球)分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49),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48),研究分析其干预价值。结果:较之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恢复时间(关于口插管后拔管、术后的下床、住院)、并发症、满意度、心功能、生活质量方面均相对良好(P<0.05),但是在护理前比较而言,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心脏外科内)采取加强护理(快速康复护理)其能明显缩短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的身体恢复的时间,这种护理方式能使患者的恢复效果比其他的护理方式要更明显得多,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与心功能,促进患者更快的回归社会,提高患者满意度。
- 庄燕萍盛怡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快速康复护理
- 智能化专家门诊精准预约模式的实践被引量:7
- 2019年
- 通过建立专科临床分诊知识库,专家门诊二次预约,分时段多途径预约,非现金挂号支付,门诊三次候诊机制等,构建智能化专家门诊精准预约模式并予以实施.实施后,2017年与2016年相比,年专家门诊服务量增长13.54%,专家门诊预约率提升17.13%,预约准确率提升7.85%,患者满意度提升3.43%,患者无效等候时间降低了54.10%.推行智能化专家门诊精准预约模式,可以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门诊管理水平.
- 盛怡龚玉芳吴惠静常健李群
- 关键词:门诊预约智能化门诊管理
- 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2023年
- 探讨加强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利用鱼骨图分析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2019-2021年我院急诊、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情况。结果 2020年、2021年住院输液率、住院人均输液袋数、住院人均输液容量较2019年持续下降;急诊输液率和点评不合理率逐年下降,其中点评不合理率下降最为明显;专项点评输液不合理率出现波动,但总体下降明显。结论 健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工作的基石。医护药是输液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强调输液前、中、后过程中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有助于输液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 朱乐兰李怡然盛怡张英
- 关键词:静脉输液PDCA
- 集约化服务模式在患者出入院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7年
- 集约化医疗服务模式是指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服务接受者以及医疗服务管理者三方之间制度化的互动关系。依据权力关系,医疗服务模式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以医疗服务管理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和以医疗服务提供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1]。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医院性质的重新定位,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各种检查技术也越来越多,加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住院人次的增多,服务理念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成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 李萍刘明敏贾云盛怡常健
-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
- 开胸手术后乳糜胸的护理体会
- 2011年
- 目的:总结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乳糜胸的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结果:5例手术治疗后乳糜胸消失,7例经保守治疗7~10 d乳糜胸消失,1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护士严格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积极配合医生,能及时做出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盛怡
-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乳糜胸护理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NLR、血清磷、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 戚莲萍周兴梅盛怡费凯红庄燕萍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血清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