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作品数:5 被引量:5 H指数:2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2013年5月16日闽北大暴雨过程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常规资料和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5月16日闽北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过程是发生在高层有低槽东移和低层为低涡切变东移南压(并有西南风急流配合)、切变南侧的风速辐合的有利天气形势下。从物理场看,该次强降水过程暴雨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暴雨区上空有强的上升运动(涡度场上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散度场上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从雷达资料看,上游地区不断有对流单体补充并入主体回波,回波移向与强核回波带走向一致,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是导致该次强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 余建华 黄国力 李冬梅关键词: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列车效应 闽北一次冬季强对流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2014年 利用建阳雷达站多普勒雷达资料,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组合反射率因子综合特征表的部分参数特征和回波顶高分析了2007年2月9日闽北建瓯东游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1)造成建瓯东游降雹的冰雹云回波最初在建瓯吉阳的西南方形成,经建瓯徐墩、小松、东游、水源等乡镇进入屏南,最后在屏南境内减弱消散,生命史约2个小时。雹云回波发展最强盛时的最大回波强度、强核高度、最大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风暴顶高TOP、回波顶高ET等均已达到该季节可能降雹的指标。(2)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表摘要地给出由风暴算法产生的每个被识别的风暴的主要特征,用在强对流风暴形势分析中相当有效。 李冬梅 傅伟辉 黄国力 余建华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雹云 闽北气象条件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概述 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分析了闽北2013年度气温、降水量和日照3个要素。通过分析,得出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正常的结论。同时,分析了3~10月的气象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总体而言,3~10月的气象条件是有利于早稻和晚稻的生长发育的。但是,发生的低温、强对流天气、暴雨和气象干旱等气象灾害对水稻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李冬梅 黄廷炎 黄待静 邱晓光关键词:气象条件 水稻 气象灾害 闽北一次罕见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15年 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影响闽北的雹云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该次降雹属于南支槽型中的低空切变降雹。500 h Pa中高纬地区的一槽一脊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该次降雹过程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低层有逆温层,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之间呈向上开口喇叭状的下湿上干配置有利于产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雹云A是影响闽北最强的一块雹云回波,具有回波强度强、强回波区面积大、维持时间长、并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逐体扫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跃增"及速度"逆风区"等特征。 李冬梅 黄国力 余建华关键词:冰雹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