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龙
- 作品数:30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一种制备α-铌酸铋光催化剂的方法
- 一种制备α‑铌酸铋光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制反应前驱体溶液;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前驱体溶液转移至50mL水热反应釜中,在270℃~280℃水热温度下,反应16~2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水热反应釜自然...
- 赵洁郭笑张晓龙姚秉华余晓皎宋强吴飞
- 文献传递
- 汉江月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 本文以汉江月河流域为对象,分析了月河流域水资源的基本特点,计算出月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采用地表水资源量减去河道内生态基础流量和汛期下泄洪水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月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
- 张晓龙黄领梅沈冰
- 关键词:水资源可利用量生态需水量
- 文献传递
- 基于DNDC模型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土壤呼吸特征分析
- 选取关中地区卤泊滩为研究区,基于陕西富平生态监测站冬小麦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变化的田间观测结果,分析了DNDC模型模拟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季节变化上的拟合程度和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温度、土壤湿...
- 张晓龙黄领梅沈冰田开迪
-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呼吸农田生态系统
- 基于遥感和通量观测的实际蒸散发机理研究与模型应用
- 实际蒸散发是陆地生态系统水、能量循环的关键变量和重要纽带,准确地估算实际蒸散发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水量平衡估算、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水文模型应用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的关系及研究实际蒸散发估...
- 张晓龙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气象要素遥感技术
- 文献传递
- 一种制备α-铌酸铋光催化剂的方法
- 一种制备α‑铌酸铋光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制反应前驱体溶液;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反应前驱体溶液转移至50mL水热反应釜中,在270℃~280℃水热温度下,反应16~2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水热反应釜自然...
- 赵洁郭笑张晓龙姚秉华余晓皎宋强吴飞
- 文献传递
- 陕西卤泊滩水盐动态监测试验与模拟研究初探
- 陕西卤泊滩地区大部分农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危害。本文重点针对当地冬小麦生长旺盛时期田间固定点位处的土壤剖面水盐分布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尝试利用SWAP模型模拟了同期采样点位剖面水盐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地冬...
- 董樑权全沈冰张晓龙潘延鑫韩霁昌
- 关键词:盐渍化冬小麦SWAP模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
- 多沙粗沙区5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多沙粗沙区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和无定河流域(5个流域)中各水文站1956~2012年逐月降雨、径流和输沙实测资料,对比了5个流域水沙情势,并定量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6~2012年径流量、输沙量减少趋势明显,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的96%,2000年以后,输沙量急剧减少;截止2010年,该地区实测水库总库容67 899.5×104 m3,仅为原库容的62.8%,同时该地区建有淤地坝9 114座,是水沙量减少的另一重要因素;在黄土高原北部区域,水库、淤地坝、灌区引水和煤矿开采等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作用明显,也是水沙减少的关键因素。
- 司海松沈冰李洁张晓龙庄万里
- 关键词: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贡献率
- 小尺度试验田土壤盐分研究
- 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是指导防治土壤盐碱化的重要依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卤泊滩试验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在不同时期变现为中强变异特征,Cv均大于16%。冬小...
- 常肖杰董樑张晓龙田凯迪沈冰
- 关键词:土壤盐分地统计学
- 渭河平原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 2016年
- 基于对半湿润易旱区的渭河平原农田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呼吸(SR)及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观测,研究了冬小麦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综合分析了温度(T)、土壤含水量(W)、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叶面积指数(LAI)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型,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1.5~6.94μmol CO_2·m-2·s^(-1),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日变化的驱动因子,其中地表温度(Ts)能解释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80.9%;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昼夜变化对应关系呈顺时针近椭圆曲线.冬小麦土壤呼吸速率从出苗后到冬季呈下降趋势,在冬季时保持较低水平,进入返青期后迅速增加,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达到最大,成熟期后有所下降,变化范围为0.65~4.85μmol CO_2·m^(-2)·s^(-1);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与温度、土壤含水量、GPP、LAI均呈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使用复合模型SR=e^((a+b T5 cm+c W10 cm+d W10 cm^2)),可以解释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82.6%,比单因子模型(不超过65.7%)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经模型计算,该区域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67μmol CO_2·m^(-2)·s^(-1).
- 张晓龙沈冰权全董樑田开迪
- 关键词:土壤呼吸渭河平原冬小麦环境因子生物因子
- 秦岭南北典型流域径流特征及其降水变化响应被引量:10
- 2015年
- 为探索秦岭南北典型流域径流特征及其降水变化响应,选择月河流域和灞河流域为典型流域,根据两流域干流站1960-2010年逐月径流资料,用距平累积法、非参数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等方法对年代际、月尺度径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考虑年内降水变化,建立降水径流关系模型,定量分析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流域径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趋势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径流系数基本相同;径流年际变化中径流深接近,均呈震荡下降趋势,且灞河流域下降趋势更明显;年代际变化均呈W型,突变点均在1985-1987年之间,灞河流域通过显著性检验;灞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比月河流域更平均,灞河流域年内径流呈双峰型,月河流域径流年内变化呈单峰型;随着时间尺度的降低,两流域径流相关性降低。
- 张晓龙黄领梅沈冰
- 关键词:秦岭南北径流降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