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立 作品数:15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军后勤部科研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我院2013年1月~ 2013年4月间24例急诊怀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6 ~75岁,平... 官剑武 黄自立 赵井泉 刘搏多层螺旋CT眼眶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眼眶CT扫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为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普及提供依据. 方法 眼眶CT检查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3~80岁,平均34.8岁.随机编入三组,A组33例,B组31例,C组34... 王强 刘搏 李雪萍 黄自立 蔡剑鸣关键词:低剂量 DLP 品管圈在提高鼻窦冠状位CT检查质量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比较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后的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探讨QCC活动在鼻窦冠状位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按QCC活动的10个关键步骤开展QCC活动。选取2014年4—11月QCC活动开展前后的检查结果,比较QCC活动前后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总结QCC活动成果。结果: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优片率由活动前的69.5%提高至活动后的96.3%,超过了预期目标值,质控成果得到了巩固。结论:QCC活动提高了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有形成果,提高了圈员们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罗春材 王强 黄自立 闫非 杜其聪 刘新云 李雪萍 杨立关键词:品管圈 CT检查 新型IMR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80kV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罗春材 李涛 杨立 黄自立 李雪萍 杨铁 齐叶青 刘搏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术后复查的扫描方案的改良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术后复查患者的扫描方法对临床的意义。 方法:使用设备:Philips Brilliance iCT(256)。随机收集2014年12月20日-2016年6月13日在我院行腹主动脉CTA... 王强 罗春材 黄自立 杨立关键词:CTA 腹主动脉瘤 第5腰神经病变HRCT重建同层显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第5腰神经(L5)病变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重建同层显示的可行性,为该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0例(40侧)正常及30例(41侧)病变者的L5神经。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16层和PHILIPS i CT 256层螺旋CT扫描,然后传至工作站(GE,ADW4.1及Philips Brilliance 3.0)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L5神经正常解剖及病变基本表现。结果 正常L5神经在斜冠状面上呈双侧对称的弧形条索状,整体形态呈"八字形",由硬膜囊穿出至椎管外腰大肌缘20例(100%);16例(80%)显示至骶髂关节上段。斜冠状内旋切面上20例(100%)显示起点至骶髂关节平面处;6例(30%)至骶丛神经或坐骨神经上段。显示L5神经病变处走行方向及张力状态改变16例(24侧),模糊15例(18侧),受压及萎缩12例(18侧),局部增粗3例(5侧),扭曲变形1例(1侧)。其中导致神经病变L5~S1椎间盘侧方突出伴骨质增生10例(15侧),L5横突肥大5例(8侧),L5峡部裂8例(10侧),L5压缩骨折3例(4侧),腰骶段恶性肿瘤4例(4侧)。结论 HRCT重建同层显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L5神经解剖及相关疾病,对该神经疾病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彭建鸿 王磊 黄自立 肖越勇 林井副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多平面重建 256iCT低剂量扫描在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56iCT低剂量扫描在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案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某院行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D、E五个组,各30例,A组患... 张晶 黄自立 陈思 吴重重 杨立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屏气后心率变化及达平稳心率时间对冠脉CTA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屏气后心率变化以及到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质量的影响,为获取高质量冠脉CTA图像提供保障。方法:收集某院700例行心脏冠脉CTA扫描患者扫描前的心率值,记录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心率(扫描前静息态初始心率、屏气过程中的最高心率、屏气后的平稳心率)及屏气后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绘制出心率变化曲线趋势图,掌握心率变化和达平稳心率时间的规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回顾性或前瞻性扫描)。结论:掌握患者屏气后心率变化走向及达平稳心率时间的差异性,对指导冠脉CTA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罗春材 王强 黄自立 刘博 杜其聪 胡坚兴 李雪萍 杨立 杨铁 齐叶青关键词:心率 冠脉CTA 屏气 图像质量 双层探测器能谱CT单能级成像对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索双层探测器能谱CT单能级影像对于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单源双层探测器能谱CT对39例怀疑腹部疾病的患者行对比增强检查。以3 mL/s的速度注射对比剂iopamidol(320 mg/mL)60 mL后60 s以能谱CT采集方式行门脉期扫描。原始数据被重建成常规120 kVp的混合能量图像及以能谱为基础的数据,获得40,50,60,70 keV的单能级图像。测量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组以及40,50,60,70 keV的单能级组的图像噪声,门静脉的信噪比(SNR),门静脉与同层竖脊肌相比较的对比噪声比(CNR)。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影像噪声、SNR和CNR,寻找门静脉成像的最佳单能级图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各组之间影像噪声、门静脉的SNR、与竖脊肌相比较的CNR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40 keV组的噪声低于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组,SNR和CNR远远高于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组及其他单能量组。主观评分显示40 keV最佳单能级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质量,两个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双层探测器能谱CT 40 keV单能级成像显示门脉成像质量最佳。 王世伟 李金锋 邹颖 李涛 罗春材 黄自立 李雪萍关键词:门静脉 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 目的 探索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构建冠脉三维后处理数字化教学平台。材料与方法 1、使用设备:PhilipsBrillianceiCT(256),后处理工作站:Philips星云工作站。 罗春材 王强 黄自立 杜其聪 刘博 李雪萍 杨立关键词:冠脉CTA 数字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