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酉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英语写作和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转换。英语写作和英汉互译涉及遣词、句法和语篇等方面,文章从英汉对比的视角探究英汉之间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写作和翻译的教学水平。
- 江群吴宗酉
- 关键词:英汉对比研究语言负迁移
- 促学评价视阈下的英语评价模式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教育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具有甄别与选拔功能的终结性评价占据的主导地位,而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并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这两种评价方式并不是二分的关系,而是一个维度上的关系。在考试文化为主导的中学教学实践中,形成性的使用终结性评价是可以减少考试负面的反拨效应,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 吴宗酉
-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
- 高考英语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本研究采用了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涉及18所高中的456位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高三(备考班)和高二(非备考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态度,探讨了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英语考试对高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本研究发现高三和高二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显著差异,高考英语考试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反拨作用。
- 吴宗酉
-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反拨作用
- 高考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内容效度历时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从语篇输入特征和预期回答特征两个方面对安徽省2009-2013年高考英语试卷中25篇阅读理解部分进行了内容效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部分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体现在文章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词汇量和难度比较适中;考查阅读微技能较为全面。但也存在着测试题型单一、部分阅读材料的阅读难度较大等问题。
- 吴宗酉
- 关键词:高考英语内容效度
- 社会学视角下的高考外语考试改革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2014年国家启动了以"一年两考"为主要特点的高考外语考试改革,探索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缓解学生对考试的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语言测试社会性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从高考外语考试使用及其影响的社会性、高考外语考试研发的社会性、高考外语考试标准的社会性三个维度来探讨高考外语考试改革的社会属性。通过研究试图找到从社会学视角研究高考外语考试改革社会属性的路径,问题及解决方法。
- 吴宗酉
- 关键词:社会学高考外语考试
- 促学评价视阈下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关系探析被引量:7
- 2019年
-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部分要求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本研究首先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区别中找到两者之间的接口——促学评价,然后提出在这两种评价方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平衡的评价模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评价能起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 吴宗酉
-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
- 语言测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
- 2018年
-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语言测试的本质及语言测试理论的核心概念。首先,语言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语言的意义只有通过语言行为这种外在的存在才能达到传递语言使用者思想的目的,语言能力的测量只能是以交际语言能力框架为基础。其次,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行为现象和语言能力本质是对立统一,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决定着语言测试的两个根本问题——效度和信度。而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又使得语言测试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最后,语言测试像所有的考试一样,其真正目的也是为上次建筑服务的,也就是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外语人才,语言测试也要收到当前的经济基础,如人力、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即测试的可行性;此外还要考虑测试对社会和教学会带来怎么还是负面的影响,测试反拨效应。
- 吴宗酉
- 关键词:语言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英语考试对高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
- 本论文“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英语考试对高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探讨了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英语考试与高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
本研究的重点是比较高三(备考班)和高二(非备考班)的教学内容、教学...
- 吴宗酉
- 关键词:英语考试高中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拨作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