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辉
- 作品数:5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慈溪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走出“多情”的迷宫
- 2014年
-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有词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少学者指出,其中的“多情”一词当视作“多情之人”的省称,即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之“多情”,属性状借代.那么,此多情者究竟意指何人呢?启功先生认为:“‘多情’者,谓周郎之多情也.以彼之英发,见我之早衰,自应相笑.”①持类似观点者也将前句“故国神游”的主语设定为周瑜,意谓周瑜的魂魄重游赤壁故地的话,志满情丰的周郎必当取笑词人的“早生华发”.如此释读,似乎保持了本词下阕主体(周瑜)叙述的一贯性,却忽略了词人在耽于“遥想”公瑾神采和伟业之际忽而召其魂魄前来的突兀感.
- 孙文辉
- 关键词:神游魂魄词人离别
- “花环”与“乌鸦”略说被引量:1
- 2015年
- 鲁迅小说《药》的尾部出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物象:花环和乌鸦。一般认为,“花环”喻示着某种希望,犹言夏瑜虽亡而革命的星火终归不灭,这既是对牺牲者的悼念和颂扬,也是对后来者的慰藉与激励。“乌鸦”,有的视作反动势力的象征,乌鸦飞向远处,意味着黑暗世界终将消亡;有的却解作革命者的幽灵。
- 孙文辉
- 关键词:乌鸦反动势力《药》物象颂扬
- 吾亦爱吾庐
- 2016年
- 春雨连绵不断,几只麻雀飞来檐下避雨,停栖在我窗台。不到一尺距离,我停下工作,细看麻雀转头顾盼,小心翼翼,抖落身上雨珠。我不确定.它们是否看懂我脸上微笑,逐渐没有戒心,一步步靠近,与我相对凝望。
- 蒋勋孙文辉
- 关键词:中学教育语文
- 《故乡》结尾的症候式处理
- 2010年
- 正像鲁迅先生的其他许多作品一样,《故乡》的结尾照例讲到了“希望”:
- 孙文辉
- 关键词:《故乡》结尾症候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主旨辨析
- 2007年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名篇,人们对该词主旨的理解也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传统。比如,人教版教材就指出,该词“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苏教版教参也作了类似的理解,指出: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时顿生种种联想,并借以抒发自我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 孙文辉
- 关键词:主旨怀古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名篇
- 《相信未来》:从空洞到饱满
- 2009年
- 现在看来,人们把食指的《相信未来》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不能不说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编者将这首诗放置在必修一“吟诵青春”的板块里,跟《沁园春·长沙》《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共同构成一组纵贯三个典型时代的青春歌吟。与之相应,教参又建议教师通过“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的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
- 孙文辉
- 关键词:《相信未来》高中语文教材语文课本青春沁园春
- 规范罅隙里的欲望蠕动——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赏析
- 2008年
- 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选录了施蛰存先生的一篇小说《梅雨之夕》,实在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近几年,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不遗余力地倡导阅读经典,回归永恒,研究与学习逐渐趋向于务实化。在此,我想再补充一点,语文学科的文学教育在选择经典读物时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发掘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一度被尘封的名家名作,以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他们的美学感受。
- 孙文辉
- 关键词:小说赏析欲望语文读本
- 走出“多情”的迷宫
- 2014年
-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少学者指出,其中的“多情”一词当视作“多情之人”的省称,即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之“多情”,属性状借代。那么,此多情者究竟意指何人呢?启功先生认为:“‘多情’者,谓周郎之多情也。以彼之英发,见我之早衰,自应相笑。伸持类似观点者也将前句“故国神游”的主语设定为周瑜,意谓周瑜的魂魄重游赤壁故地的话,志满情丰的周郎必当取笑词人的“早生华发”。
- 孙文辉
- 关键词:神游离别词人
- 从陆句不可学说开去
- 2013年
- 在《香菱学诗》一文中,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却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人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那么,为何类似陆句的诗不可学呢?这个问题不仅关涉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而且暗含着若干文论上的话题,对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和文学性写作教学中的审美取向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细细咀嚼、玩味。
- 孙文辉
- 关键词:《香菱学诗》学说审美取向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课文
- 叙述何以动人——由《奶奶,晚安》谈开去
- 2017年
- 近日在高一新生的随笔簿里,读到一篇《奶奶,晚安》的习作,颇受触动,不仅为其感情之深挚沉郁,而且为其叙述之从容老练。一般而言,高一学生走过了小学与初中的岁月,多少经历了些人事的变迁,对由其积淀的情感世界都拥有了事后观照的眼光。因此,高一阶段正是学生建立初步的叙述自觉的绝佳时期。恰逢市教研室举办叙述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便由《奶奶,晚安》谈开去,给高一学生上了一堂作文赏评课。
- 孙文辉
- 关键词:奶奶高一学生教学研讨活动高一新生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