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静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濮阳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科护理纠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 2011年
- 医疗纠纷是医疗服务中不可回避、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医疗纠纷不断增多,与护理纠纷有关的问题也呈上升趋势,使护理人员有着沉重心理负担.
- 马文静
-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
- 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指标的影响,以了解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7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7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肾功能指标及肾血流指标,并观察组中不同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下,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肾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分别为(240.53±25.57)μmol/L、(2.41±0.37)mg/L及(35.36±3.17)mg/dl,均高于对照组(198.25±17.25)μmol/L、(1.57±0.20)mg/L及(23.23±2.60)mg/dl,观察组肾主动脉和肾叶间动脉Vm、Vd及PI分别为(40.23±3.84)cm/s、(18.45±2.24)cm/s、(1.38±0.17)及(17.67±1.80)cm/s、(10.61±1.52)cm/s、(1.25±0.16),均差于对照组(50.87±4.66)cm/s、(25.20±2.63)cm/s、(1.05±0.11)及(14.24±1.81)cm/s、(25.26±2.63)cm/s、(0.85±0.11),且观察组中平均动脉压较低者的肾功能指标及肾血流指标均差于平均动脉压较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动脉压维持水平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及肾血流指标的影响较大,应重视对该类患者平均动脉压的调节与改善。
- 仝旭亚刘卫芳宋颖飞张利花马文静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指标
- 38例电击伤急救护理的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电击伤是一定量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人体直接接触高压电或电源均可致电击伤,而电击伤严重程度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度、电流种类、电流途径、接触点及时间有关[1]。为了提高电击伤的急救成功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现将我院2009-01~2009-11接诊的38例电击伤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马文静
- 关键词:电击伤急救护理
- 急诊科住院患者11例跌倒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 2011年
-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发作等原因[1]。急诊科住院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本文对11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马文静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50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化碳(CO)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急性CO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多数可以康复,但仍有3%~30%的患者在中毒症状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再次出现神经精神异常,称之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bon monoxide porsoning,DEACMP)"[1].
- 席妹景常秀红马文静王芳张俊豪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 急性脑梗死血清S100B变化
- 2012年
-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到全部脑卒中的70%,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并得到即时有效的干预治疗,是降低脑梗死恶化、致残、死亡的关键.目前,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依然停留在通过影像学获得确诊依据的临床阶段,而早期缺血性变化在CT扫描上很微弱或缺如,功能磁共振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据报道可在缺血发生后90分钟显示病灶,与PWI(灌注加权成像)相结合可确定缺血半暗带,但磁共振设备昂贵,且有诸多检查禁忌证,临床难以普及.诸多研究已转向寻找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血清标记物.本研究采用ELISA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的变化作了动态观察,并分析了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关系.
- 刘卫芳李鸣凤马文静宋荣伟王银彩
- 关键词:血清标记物S100B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灌注加权成像
- 急性脑梗死血清S100B、IL-1β的变化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索IL-1β(白介素-1β)、S100B(S100蛋白B)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急性发病症状不超过24h的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连续动态监测血清中IL-1β、S100B在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探明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中IL-1β、S100B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初24h内的S100B、IL-1β的浓度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S100B、IL-1β进入回归方程。最初24h内的S100B浓度可预测发病第3~5天及第7~1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且S100B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结论 S100B、IL-1β浓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它们在发病后24h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S100B、IL-1β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本试验支持血清标记物诊断急性脑梗死,方便神经科医生据此迅速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作出诊断,指导治疗,并对以后的干预治疗设计出更佳的方案。
- 刘卫芳王银彩马文静张俊豪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S100BIL-1Β
- 一个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SCN1A基因突变筛查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GEFS+)的临床表型,并分析有无钠通道α1亚单位基因(SCN1A)突变。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选取符合条件的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结果该家系临床表型包括热性惊厥(FS)、热性惊厥附加症(FS+)伴失神发作,通过PCR对所有SCN1A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扩增,所有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测序结果与基因组序列相对比,均未发现碱基改变。结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是一种复杂综合征,具有表型异质性,在本家系中未发现SCN1A基因的突变,表明GEFS+具有遗传异质性。
- 席妹景常秀红张顺清马文静张俊豪黄希顺
- 关键词: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突变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研究S100蛋白B(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发病不超过24小时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S100B、GFAP的水平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并通过前后自身对照,分析S100B、GFAP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B、GFAP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初24小时内S100B的水平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相关。结论S100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其在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S100B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
- 刘卫芳马文静张俊豪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胶质纤维酸性蛋白NIHSS
- 急危重症183例的院前急救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提高了病残率病死率,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方法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了院前急救护理处置。结果抢救成功160例(87.4%),死亡15例(8.2%)。结论对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安全转运、出诊人员的陪护及院内人员物品的准备等提高抢救成功率。
- 马文静
- 关键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