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英
- 作品数:39 被引量:272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TOPSIS法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得分技术评价研究——以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冠亚军运动员为例
- 研究目的:武术散打是指双方运动员按照竞赛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术是该项目的核心。技术评估是竞技体育领域历久不衰、常议常新的课题,在"一切皆...
- 张寅凯李士英樊庆敏王超然刘恺基
- 关键词:武术散打灰色关联法TOPSIS法
- 武术与技击之辩:武术源于技击,但高于技击
- 一篇早期的学术论文《试论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文章的主旨是"武术不具有真正的技击性,技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每个民族都有具有技击性的项目和活动形式,不存在明显的区别,都是基于人类生...
- 张维凯李士英
- 关键词:技击武术功能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文化模式文化重组
- 文献传递
-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内容最为丰富、历史最为悠久的遗产。“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已成为中国政府和新闻媒体倍加关注的国内名牌赛事,是最有希望成为奥运体育项目的中华民族体育项目(李岚清语)”,此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
- 李士英
- 关键词:武术散打市场化职业拳击
- 武术在克罗地亚的发展、问题与路径选择被引量:5
- 2018年
- 武术"走出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推动武术在克罗地亚的发展,对武术国际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武术在克罗地亚的发展境况进行细致地剖析,找出发展中的不足,提出武术在克罗地亚发展的主要路径。得出结论:克罗地亚武术组织的建立亟待完善;武术习练人口中,中老年和儿童青少年居多,青年力量匮乏;散打项目潜力十足,传统武术处于探索期,竞技武术处于空白期。发展中的主要不足表现在武术管理机构发展的不健全,武术传播内容的不完善,武术人才的稀缺,武术物质资源的紧缺,武术传播方式单一和学校武术的缺失等方面。做好坚实的后方保障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基础,完善武术传播内容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重点,建立武术赛事体系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内驱力,重视国际交流合作是克罗地亚武术发展的关键。
- 徐卫伟李士英殷泽锋刘宁宁
-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发展武术赛事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走进去”探析被引量:6
- 2021年
-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走进去”的现实意义及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路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走进去”的现实意义: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助力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中国武术入奥战略任务。困境:力度不足,导致扎根不深;人才匮乏,造成扎根受阻;外向型输出缺乏,致使扎根缓慢。路径: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参与主体;加强双向交流,建立长效机制;深化“本土+专才”双轨驱动模式,提振武术深入度;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落地形式。
- 金峰李士英
- 关键词:体育管理中国武术一带一路
- 乡村生活空间下民俗体育意义化的生成逻辑——基于一个地域村落的考察被引量:8
- 2020年
- 作为载体的乡村生活空间,聚焦了乡村社会的各种人文关系与文化生活方式,具有多层次解析民俗体育文化现象的空间维度,从而成为探讨民俗体育时代发展的核心范畴。基于一个地域村落的考察,运用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民俗体育的意义化表达、“差序化”运行方式、“恒常性”存在以及自然衰落现象透析出民俗体育意义化的生成具有乡土性的生活逻辑、乡村民众的主体性逻辑和乡村变迁下的时空逻辑关系,从而给乡村民俗体育的时代发展提供了参考的逻辑框架与启示:基于文化主体的生活逻辑,在现代生活空间的框架之下,把握民俗体育时代发展的意义生成方式;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遵循民众的主体性逻辑,激活民俗体育求新变革的发生机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社会变迁下的时空逻辑和人们对构建新时代乡村生活空间的共同情感,以新的理念与实践来构建民俗体育的新时代发展。
- 吴应广李士英
- 关键词:民俗体育生成逻辑
- 生命关怀视域下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需求及路径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生命关怀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身体素养是教育落实生命关怀的基础和途径。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方法,从生命关怀的角度出发,对身体素养落实生命关怀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发现,其身心一体的理论基础是生命关怀的哲学原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生命关怀的根本任务,具身性的身体实践是感知生命关怀的途径,生态和谐的活动目的是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功利教育下的重智轻体,技术主义下的身体静态规训,过度量化的体育追求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身体主体的离场,身体活动缺乏,身体素养教育亟待落实。基于此,研究建构了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培养路径:以体育教育为核心,坚持生成性教育思维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的身体主体在场活动,注重教师、学生与环境间的多重交流互动,将运动嵌入身体,将身体嵌入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将身体活动拓展到生活世界中,推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和精神意识的塑造,保障学生的生命完整和全面发展,实现生命的和谐相处。
- 张维凯李士英王宏伟
- 关键词:生命关怀青少年学生身体活动
- 城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产实践逻辑解读——基于华北地区3个城市的田野调查
- 在国家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底色正在快速褪去,基于历史传承构型的乡土社会形态及其空间正在快速退出历史舞台,城市化和现代化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产生和生存在乡土社会中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
- 张维凯李士英
-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再生产实践逻辑城市
- 竞技武术散手攻防战术行动运用现状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4
- 2000年
- 针对现今竞技武术散手作为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其理论研究处在刚刚起步状态 ,对于战术的理论研究更是为数不多。仅鉴于一些传统战术的技击理论或参照一些国外搏击方面的资料 ,其研究层次则较为浅显。武术散手项目的发展已明显出现 ,理论滞后于技术的状况 ,再加上格斗对抗性项目整体的教材及理论研究与其它相群相比较 ,其理论研究的数量 ,质量也相差甚远。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际的录像统计工作 ,从对抗项目的攻防特性入手 ,将散手的战术行动分成 7种主要形式。通过比赛实际统计与观察 ,分析散手战术行动运用的特点 ,及产生的效果 ,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为竞技散手训练朝着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发展 。
- 李士英朱瑞琪刘朝霞
- 关键词:散手竞技武术战术行动攻防战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全文增补中
- 中西方文化对比视角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探寻中国武术在未来的发展路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先将中西方文化在"发展过程、自然观、身体观"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然后论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碰撞、融合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在未来的发展策略:1.创立中国武术的国家品牌;2.传统与时尚结合;3.教化与娱乐兼顾;4.技术与艺术相互渗透;5.利用现代媒介加强传播;6.实现中国武术的跨文化教育。
- 王冠锦李士英耿恺斌
-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