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醛固酮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血浆
  • 3篇血浆醛固酮
  • 3篇肾素
  • 3篇肾素活性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住院
  • 3篇卡托普利
  • 3篇老年
  • 3篇护理
  • 3篇病人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斑块
  • 2篇增多症
  • 2篇置管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醛固酮增多

机构

  • 15篇蚌埠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李敏
  • 10篇雷永富
  • 2篇潘成梅
  • 2篇汪莺娥
  • 2篇葛春林
  • 2篇鲍子雨
  • 2篇储德华
  • 2篇李彩
  • 1篇黄同义
  • 1篇王蕾
  • 1篇杨荣强
  • 1篇王汉清
  • 1篇张正清
  • 1篇方震川
  • 1篇李梓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发光法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PA),是一种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为可治愈的高血压。研究发现,PA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出率可达10%以上[1,2],而且PA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更为严重,醛固酮分泌增多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脑卒中、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PA,对有效防止并发症非常重要。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靶器官肾功能受损醛固酮腺瘤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内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2例,均接受PA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并分为PA组43例和原发性高血压(EH)组199例.2组检查项目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立位和卧位试验;卡托普利试验;静脉高钠试验;血钾测定,肾上腺及(或)垂体CT扫描,主要指标为血、尿皮质醇、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全部手术患者均在术前行垂体CT扫描.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 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立位[796.44(517.48,899.13)ng/L vs 489.36(431.47,586.32) ng/L]、卧位[(688.20±81.96)ng/L vs (417.63±106.25)ng/L]和服用卡托普利前、后均显著升高[(655.15±109.33)ng/L vs (411.24±114.21)ng/L,(599.64±101.34)ng/L vs (317.65±94.52)ng/L,P<0.05,P<0.01],立位、卧位状态及服用卡托普利前ARR均显著升高(P<0.05),立位状态及服用卡托普利前肾素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在本院同期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PA的检出率较高.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住院病人醛固酮增多症卡托普利地塞米松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慢性肾脏病检出率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与慢性肾脏病(CKD)检出率的关系。方法纳入于我科住院的T2DM患者1118例,根据是否合并CKD将其分为CKD组205例和非CKD(NCKD)组91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CK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CKD检出率高于单纯T2DM患者(P<0.001)。CKD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T2DM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高于NCKD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低于NCK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T2DM病程、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与蛋白尿伴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独立相关;FT3、性别及收缩压与蛋白尿独立相关;TT4、FT3、T2DM病程、年龄、LDL-C、舒张压与eGFR下降独立相关;FT3为蛋白尿、eGFR下降及蛋白尿伴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伴CKD的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单纯T2DM患者不同,其中FT3是蛋白尿、eGFR下降及蛋白尿伴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影响CKD的检出率。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检出率甲状腺激素
高血压病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与胰脂肪酶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及胰脂肪酶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高血压病人119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完成常规的病史收集、体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并接受原发性血浆醛固酮增多症(PA)、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符合PA诊断标准者作为PA组,其他病人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比较两组病人立位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胰脂肪酶、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变化。结果 119例病人全部完成血浆醛固酮(PAC)、肾素活性及胰脂肪酶的测定。检出PA病人19例(15.97%),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0例(84.03%)。与高血压组比较,PA组病人的血浆醛固酮浓度及立位PAC浓度与肾素活性的比值(ARR)升高,肾素活性降低;胰脂肪酶水平升高,血钾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内分泌科住院高血压病人中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能够发现较高比例的PA病人,且PA病人的胰脂肪酶水平更高。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高血压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胰脂肪酶
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肾小球滤过值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本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高血压专家门诊确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新诊断且未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伴LVH者为LVH组;不伴LVH者为NLVH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体检及生化检查,计算eGFR测尿ACR,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评价LVH,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LVH与eGFR及ACR之间的关系。结果 1LVH组、NLVH组及对照组慢性肾脏病(CKD)的检出率分别为:47.3%、25.9%和14.5%,差异有显著性。2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ACR及LVMI均明显升高,eGF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3以LVH为因变量,年龄、血压、eGFR及ACR为自变量进行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GFR和ACR均为LVH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KD发生率较高,而且eGFR和ACR均为LVH独立的危险因素。
李敏雷永富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00年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CB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黄胆、肿块、腹痛伴高热,可发生瘀胆性肝硬变、门脉高压、腹水、肝功能严重损害等。1991年以来,我科收治CBD患儿10例,术后随访效果好,无再手术及近期死亡病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李敏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护理手术
卡托普利试验过程中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试验过程中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进行高血压病因筛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入院后均收集相关的病史,行常规体检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符合PA诊断者为PA组,其他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EH)组。立位醛固酮与肾素活性的比值(ARR)≥300 pg·ml^(-1)/ng·ml^(-1)·h^(-1)者行卡托普利试验。比较卡托普利试验过程中组间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 (1)服用卡托普利前,PA组醛固酮水平及ARR均高于EH组(Z=-3.617、-3.879,P=0.000、0.000),服用卡托普利后,PA组醛固酮水平及ARR仍均高于EH组(Z=-3.076、-3.186,P=0.002、0.001);服用卡托普利前后,PA组肾素活性均低于EH组(Z=-2.538、-2.223,P=0.011、0.026)。(2)全部研究对象中,服用卡托普利后血浆醛固酮水平不降反升的患者比例为59.6%,且EH组患者占比高于PA组(χ~2=4.195,P=0.041)。(3)服用卡托普利后,全部患者中醛固酮抑制率>5%、>10%及>1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4%、26.8%及20.5%,且PA组高于EH组(χ~2=5.483、5.986、6.137,P=0.019、0.014、0.013);醛固酮抑制率>15%、>20%、>25%、>3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2%、9.0%、8.0%、6.3%,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1、0.401、0.947、1.260,P=0.078、0.527、0.324、0.262)。结论 (1)卡托普利试验过程中,90%以上的患者醛固酮抑制率<20%。(2)按照目前国内的PA专家共识,通过卡托普利试验对PA与EH进行有效的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雷永富李敏沈琼娜宫景莲刘中银吴贻竟李梓王蕾郭娟
关键词:醛固酮抑制率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848例,以是否伴有高血压将其分为T2DM伴高血压组(研究组,425例)和T2DM不伴高血压组(单纯T2DM组,42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甲状腺功能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颈动脉斑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60岁患者比例、BMI、T2DM病程、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IRT)0分钟及120分钟(IRT-0和IRT-120)的胰岛素、空腹C肽及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游离甲状腺素(FT 4)水平和SCH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单纯T2DM组(P<0.05)。高血压、SCH、高龄及高LDL-C水平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伴高血压患者SCH的检出率较高,SCH可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新的更强的危险因素。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颈动脉斑块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上腺CT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上腺CT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99例,均进行肾上腺CT扫描。将CT扫描显示肾上腺异常者作为研究组92例,未见异常为对照组107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年龄大[(67.20±10.34)岁vs(61.59±12.51)岁,P=0.03],醛固酮肾素活性水平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或库欣综合征诊断的比例高(48.91%vs 22.43%,P<0.05)。研究组CT显示,左侧肾上腺增生最常见,其中27.45%的患者激素水平符合PA诊断标准。结论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CT检查肾上腺异常的检出率高,这种改变可能与年龄有关。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住院病人高血压肾上腺醛固酮增多症
卡托普利试验过程中颈动脉斑块与醛固酮含量相关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试验过程中血浆醛固酮(PAC)相关指标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进行高血压病因筛查并完成了卡托普利试验,且颈动脉彩超资料完整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颈动脉彩超诊断结果为分组标准,有颈动脉斑块者为斑块组(57例),无颈动脉斑块者为无斑块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PAC、血浆肾素活性(PRA)、PAC与PRA的比值(ARR)等指标的变化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8.67%。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更大,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更低(P均<0.05),卡托普利试验前后斑块组患者的ARR差值更低,PAC及PRA的差值更大(P均<0.05);其中,斑块组PAC及PRA的差值为正;无斑块组此二差值为负,斑块组ARR的差值为负,无斑块组该差值为正。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排除了性别等因素之后,仅年龄、卡托普利试验前后PAC差值及ARR差值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进行高血压病因筛查的住院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卡托普利试验前后PAC的差值及ARR的差值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独立的危险因素。
雷永富李敏
关键词:卡托普利醛固酮肾素活性颈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