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
- 作品数:2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银-陶瓷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陶瓷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银‑陶瓷电接触复合材料成分(重量%)为:陶瓷(Ti<Sub>3</Sub>AlC<Sub>2</Sub>)为:1%~5%,稀土氧化物(Y<Sub>2</Sub>O<S...
- 谢明孙旭东陈家林孙绍霞杨有才陈永泰刘满门王松胡洁琼王塞北张吉明李爱坤朱刚李再久陈松
- 文献传递
- 高强高导Cu-Cr-Ag-Y合金的时效特征及其载流滑动磨损性能被引量:3
- 2014年
- 对经过连续铸造、固溶和冷拉拔的Cu-Cr-Ag-Y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工艺参数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合金的时效特征,并在自制磨损试验机上对合金线材进行载流滑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铜基体中球形第二相的均匀析出是合金综合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Cu-0.6Cr-0.15Ag-0.03Y合金经450℃/4 h时效处理后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显微硬度与导电率达到245Hv和80.7%IACS。随着加载电流的增加,合金磨损量变大,其载流磨损机制为电侵蚀磨损、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 王松谢明张吉明朱刚陈永泰王塞北李再久
- 关键词:金属材料时效处理
- 一种高强度减磨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减磨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机械、铁路、机电等行业用减摩耐磨材料,属于铜基减磨复合材料领域。其具体特征为:以铜为基体,钛、锡为粘结剂,以碳纳米管为增强相。制备过程包括:将铜合金粉与镀铜的碳...
- 谢明李爱坤李再久孙绍霞张吉明王松刘满门王塞北胡洁琼杨有才陈永泰朱刚陈松魏宽
- 文献传递
- AgCuTi活性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AgCuTi活性钎料及其制备方法,AgCuTi活性钎料按质量百分比由60-75%Ag、20-35%Cu以及1-7%Ti组成。为改善粉体分散的均匀性,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选取粒度一致(10-30μm间)的AgCu2...
- 李再久谢明张吉明杨有才陈永泰朱刚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银稀土氧化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银稀土氧化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法采用化学还原法和高能球磨法相结合制备纳米银与稀土氧化物粉体,并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新型银稀土氧化物电接触材料,该触头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密度和电导率。银稀土氧化物电接触...
- 胡洁琼李爱坤谢明王松孙绍霞张吉明刘满门王塞北杨有才陈永泰陈松朱刚李再久
- 文献传递
- Ti(C,N)/AlCoCrFeNi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的粘结相表面富集行为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分析合金表面形貌以及表面物相,研究了新型Ti(C,N)/AlCoCrFeNi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粘结相的表面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在1 300℃下烧结60min后,合金烧结体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富集,并形成了第三相,即类似M_6C结构的缺碳相(η)。该现象的产生主要归因于烧结过程中,表面脱碳形成了表面和内部的碳浓度差、固溶体浓度差以及温度差,促使金属元素钨、钽、钛、钼以扩散的方式向内迁移,表面的低碳造成合金的共晶温度提高,表面的液相量减少从而产生负压张力,导致内部的液相向表面迁移。另外,由于合金微观组织中体积含量不同的粘结相区域产生压力差,导致在烧结过程中富钨区的粘结相倾向于向液相量低的贫钨区迁移,使得金属粘结相逐渐向表面迁移、渗透,富集于表面。
- 朱刚陈家林贾海龙刘颖谢明
- 关键词:TI(C,N)基金属陶瓷高熵合金粘结相
- 高强高导Cu-Cr-Ag-Y合金的时效特征及其载流滑动磨损性能
- 对经过连续铸造、固溶和冷拉拔的Cu-Cr-Ag-Y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工艺参数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合金的时效特征,并在自制磨损试验机上对合金线材进行载流滑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铜基体中球形第二相的均匀析...
- 王松谢明张吉明朱刚陈永泰王塞北李再久
- 关键词:工艺参数
- 文献传递
- 一种银‑陶瓷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陶瓷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银‑陶瓷电接触复合材料成分(重量%)为:陶瓷(Ti<Sub>3</Sub>AlC<Sub>2</Sub>)为:1%~5%,稀土氧化物(Y<Sub>2</Sub>O<S...
- 谢明孙旭东陈家林孙绍霞杨有才陈永泰刘满门王松胡洁琼王塞北张吉明李爱坤朱刚李再久陈松
- 文献传递
- 一种层状Cu/Ag‑Ti<Sub>2</Sub>AlN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Cu/Ag‑Ti<Sub>2</Sub>AlN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横截面是由铜层(1)和复合在铜层上的Ag‑Ti<Sub>2</Sub>AlN层(2)相互...
- 朱刚谢明贾海龙陈家林刘满门李再久
- 文献传递
- Ti(C,N)/Fe-Co-Ni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的结构和相变被引量:2
- 2016年
-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真空烧结、X射线衍射(XRD)和背散射扫描电镜(BSE-SEM)研究了Ti(C_(0.7)N_(0.3))-WC-Mo_2C-TaC-Fe/Co/Ni体系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相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以后WC相突然消失,显微组织中出现大量白色絮状析出相,其为固相烧结阶段形成与环形相成分相似的(W,Ti,Mo,Fe)C固溶体,并且大量的M_(12)C型η_2相存在于合金烧结体中。在1200℃以后Mo_2C,TaC和η_2相消失,随着温度的变化,合金中η相的种类及其含量发生变化。在1250℃以后M_(12)C型η相逐渐转变为M6N型脆性相,且高Fe含量粘结相的存在促进了M6N型脆性相的生成。在1410℃以后,原子扩散和溶解-析出过程更为充分,环形相厚度增加,且组织中析出了亮芯灰环结构,M_6N型脆性相减弱至逐渐消失,因此可以认为脆性相是在烧结的初期阶段形成但是随着烧结的进行而逐渐溶解消失。
- 朱刚谢明刘颖陈家林陈永泰王松
- 关键词:TI(C,N)基金属陶瓷粘结相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