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明
- 作品数:50 被引量:262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时血清瘦素浓度及高瘦素血症与CRF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CRF组 112例 ,分为非透析亚组 74例、血液透析 (血透 )亚组 2 9例和腹膜透析 (腹透 )亚组 9例 ;正常对照组 1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测定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 ;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受试者体脂含量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 (SGA)评估受试者营养状况。结果 CRF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8.4 9± 0 .97) μ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7.6 3± 0 .16 ) μg/L(取自然对数值 ,P <0 .0 1) ,其中以腹透亚组血清瘦素水平 (9.30± 0 .79) μg/L升高最为明显。CRF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客观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下。在血透亚组 ,血清瘦素水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r =- 0 .195 ,P <0 .0 5 )。SGA评估显示CRF组存在营养不良 ,且营养状况越差 ,血清瘦素水平越高 (P <0 .0 1)。CRF组体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血透、腹透及非透析亚组体脂百分比均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 ) ,腹透亚组相关性最强。结论 CRF时存在高瘦素血症 。
- 滕杰邹建洲方艺钟一红吉俊宦金星陈利明丁小强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瘦素营养不良CRF
- 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终末期肾病合并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患有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所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的肿瘤发生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7例符合AAN诊断标准的肿瘤患者,分析其服用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中药的情况、肾脏病理、肿瘤的类型和病理特点。结果:17例患者服用含AA中药时间为(3.40±2.52)年,服药后至血液透析的时间为(8.74±11.14)年,服药至肿瘤发生时间为(12.59±11.29)年;其中,4例服用含AA的中草药汤剂,4例服用甘露消毒丸,3例服用龙胆泻肝丸,3例服用冠心苏合丸,2例服用排石汤,1例服用含AA的减肥药。肾脏病理检查光镜示肾小球结构大致正常,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小管萎缩、坏死及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电镜示肾间质胶原纤维增多。肿瘤发生情况为:泌尿系肿瘤10例,包括肾透明细胞癌4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3例,肾盂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例,输尿管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例,尿路上皮癌1例;消化道肿瘤4例,包括结肠腺癌2例,肝细胞癌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例。其中,复合性肿瘤4例,包括膀胱癌合并肾盂癌2例、膀胱癌合并输尿管癌1例、乳腺癌合并膀胱癌1例。结论:AAN可导致ESRD和多脏器肿瘤,以泌尿系肿瘤高发,常合并复合性肿瘤。
- 陈利明邹建洲刘中华方艺刘红刘春凤钟一红滕杰吉俊章晓燕丁小强
- 关键词:马兜铃酸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肿瘤
- 血液透析时在线血容量监测对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监测了解透析过程中的血容量变化透析中防治低血压和控制高血压,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减少透析并发症。方法:100例规律性血透患者,平均透析时间58.67±31.54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血压(A)组、症状性低血压(B)组和难治性高血压(C)组。通过血容量监测仪测定患者血透时的RBV、△RBV/Δt、Hb、Hct、BWC的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超滤量和超滤率的变化,比较3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治疗过程中随超滤脱水量增加,超滤脱水率逐渐下降。3组中B组超滤量最大,超滤率最高,RBV、△RBV的下降也最明显。同时伴SBP、DBP、MAP下降,且明显低于A组(P<0.05)。随血容量下降,血压明显下降,△RBV和血压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01)。C组超滤脱水量最小,超滤脱水率最低,RBV、△RBV的下降也最小。同时伴有血压升高,与另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血容量下降,而血压逐渐升高,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r=(0.911,P=0.004)。对5例低血压和7例高血压患者在血容量监测的指导下分别上调或下调干体重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从而达到个体化的容量和血压的理想控制。
- 陈利明邹建洲刘中华方艺王一梅丁小强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容量监测超滤血压
- PR3-ANCA和MPO-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病理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比较蛋白酶3(PR3)阳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与病理差异。方法:80例AASV中,男43例,女37例,ELISA法测定PR3和MPO,根据PR3和MPO阳性情况。分为PR3阳性组(20例)和MPO阳性组(60例)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和治疗反应。结果:在确诊前,PR3阳性组发病年龄较MPO阳性组大(P〈0.01),而病程较MPO组短(P〈0.05)。两组主要累及脏器为肾脏和呼吸道,肾脏累及分别为95%和90%。PR3阳性组累及上、下呼吸道比例明显高于MPO阳性组,分别为16/20vs32/60(P〈0.001).12/60vs18/60(P〈0.05)。在未治疗前PR3阳性组较MPO阳性组贫血和肾脏损伤重,Hb分别为(99.1±16.3)g/Lvs(109.9±20.1)g/L(P〈0.05),BUN和Scr分别为(14.3±6,5)vs(8.7±3.7)mmol/L(P〈0.001)和(348.9±287.8)vs(169.7±168.5)μmol/L(P=0.001),肾活检新月体形成、平均新月体数及新月体〉50%的百分率,PR3阳性组和MPO阳性组分别为87.5%vs48.1%,55.3±26.8vs26.8±21.2和56.3%vs14.9%,PR3阳性组均高于MPO阳性组(P〈0.01)。治疗4-6周后两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80%vs87.5%,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R3-ANCA和MPO-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有很大不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 吉俊丁小强邹建洲许迅辉方艺滕杰钟一红陈利明袁敏
- 关键词:血管炎蛋白酶3新月体肾炎
- 20665例普通人群单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了解普通人群健康体检时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和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筛查2008-08-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和肾功能检查资料。肾功能减退标准为血清肌酐mg/dl(μmol/L):(1)KEEP标准男性>1.5(133),女性>1.3(115);(2)NHANES Ⅲ标准男性>1.4(124),女性>1.2(106),老年(≥65岁)男性≥1.3(115),女性≥1.0(88.4)。结果:共20 665例,其中男性13 320例(64.46%),女性7 345例(35.54%)。尿检异常检出率5.27%,其中男性3.64%,女性8.22%(P<0.01);蛋白尿2.68%,男性2.72%,女性2.60%,P<0.01;血尿2.41%,男性1.47%,女性4.11%,P<0.01;白细胞尿1.71%,男性0.46%,女性4.00%,P<0.01。按照KEEP和NHANES Ⅲ标准,肾功能减退检出率分别为0.26%和0.7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20%和0.38%(P<0.05),0.35%和0.98%(P<0.01)。尿检异常人群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尿检正常人群(KEEP标准1.3%和0.2%,P<0.01;NHANES Ⅲ标准2.0%和0.5%,P<0.01);肾功能减退人群尿检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人群(KEEP标准25.9%和5.2%,P<0.01;NHANES Ⅲ标准18.6%和5.2%,P<0.01)。结论:普通人群尿检异常和肾功能减退检出率较高。在健康体检中应重视尿液和肾功能检查,以提高肾脏病的检出率。
- 薛宁丁小强钟一红陈利明
- 关键词:肾脏疾病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
- 31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病因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临床危重病症,尽管重症监护和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死亡率仍然很高,近30年来无明显下降[1~3].研究[4]表明引起ARF的病因是影响其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对我院1973年1月~1998年12月资料齐全的314例ARF的病因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以了解ARF病因的分布和变异情况,为ARF的防治提供线索.
- 邹建洲滕杰丁小强宦金星方艺陈利明
-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肾脏替代治疗
- 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例自身免疫性患者 ,原发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 6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肾炎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 ,非随机分为免疫吸附组 7例和血浆置换组 7例。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血红蛋白、血肌酐、低分子肝素用量、激素和环磷酰胺用量、肾穿刺肾小球新月体百分比 (% )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保持平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CA -MPO、抗 -GBM、抗ds -DNA均下降 ,但仅有免疫吸附组治疗后ANCA -MPO的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5 4 .34± 31.73vs 87.96± 4 6 .6 7,P =0 .0 0 3)。血浆置换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治疗中血钾、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 ,1例患者术中出现寒战 ,经处理后好转。患者经治疗后 ,3例好转 ,4例死亡 ,死亡率为 5 7.1% ;免疫吸附组治疗中凝血功能、电解质和血糖保持稳定 ,未出现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 ,7例患者均好转。结论 :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优于血浆置换。
- 滕杰陈利明邹建洲吉俊方艺丁小强章晓燕钟一红傅辰生徐少伟袁敏
- 关键词:免疫吸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浆置换治疗ANCA
- 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发热3d,血清肌酐(sCr)升高1d"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25日晚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9.6℃,无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自服可布洛伪麻分散片2粒,体温未下降。第2天早晨,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46×109/L,中性粒细胞占0.87,嗜酸性粒细胞占0.001,经肌内注射复方氨基比林1支,口服酚咖片(商品名为加合百服宁)1片,静脉滴注头孢美唑2.0g治疗后,体温降至38℃,但当日中午患者出现频繁呕吐伴头痛、乏力。
- 於佳炜陈利明刘红钟一红滕杰吉俊朱加明袁敏章晓燕丁小强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复方氨基比林头孢美唑肌内注射血常规检查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硫化氢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硫化氢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筛选及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17名作为健康对照。留取患者透析前后血标本,健康对照组则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硫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清硫化氢、一氧化氮/内皮素-1比值、硫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内皮素-1和维生素B6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清硫化氢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内皮素-1比值、硫化血红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正相关(P<0.01),而与血肌酐水平负相关;透析后血清硫化氢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上升,一氧化氮水平和一氧化氮/内皮素-1比值明显下降,而内皮素-1、硫化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6水平在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硫化氢水平明显降低,其水平与一氧化氮、硫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显著相关;血液透析后患者血清硫化氢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
- 陈月梅贾平邹建洲刘中华沈波吕文律陈利明丁小强
- 关键词:硫化氢血液透析一氧化氮
- 血液滤过辅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被引量:3
- 2003年
- 滕杰邹建洲方艺陈利明诸杜明白春学丁小强
- 关键词:血液滤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