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基因芯片
  • 1篇鼠肺
  • 1篇缺血预处理
  • 1篇相关基因
  • 1篇相关基因表达
  • 1篇芯片技术
  • 1篇基因表达谱
  • 1篇基因芯片技术
  • 1篇肺缺血
  • 1篇肺缺血再灌注
  • 1篇肺缺血再灌注...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李劲松
  • 3篇陈刚
  • 2篇刘磊
  • 2篇江科
  • 2篇聂君
  • 2篇王建军
  • 2篇龚勇泉
  • 1篇杨光海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组织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后大鼠肺组织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相关基因的表达,为研究IPC减轻IRI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20)阻断左肺门5min,开放10min,如此重复3次,然后阻断左肺门,1h后恢复血流灌注;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直接阻断左肺门,1h后开放血流;假手术组(n=5)仅松解肺下部韧带,不做其它处理。IPC组和IR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3、6及24h各取大鼠5只,切取左肺组织,采用含有22226个大鼠基因点的Illumina RatRef-12全基因组表达谱微珠芯片检测肺组织中基因表达情况,比较IPC组与IR组各再灌注时间点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IR组再灌注1h相比,IPC组再灌注1h时有1849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上调的有918个,下调的有931个。与IR组再灌注3h相比,IPC组再灌注3h时有2568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上调的有1377个,下调的有1191个。与IR组再灌注6h相比,IPC组再灌注6h时有1370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上调的有563个,下调的有807个。与小组再灌注24h相比,IPC组再灌注24h时仅有77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全部为下调。结论 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在再灌注后6h内,以3h最为明显;IPC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炎症反应及循环相关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减轻IRI。
李劲松陈刚聂君龚勇泉江科刘磊王建军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技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08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由多基因表达改变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动脉阻断再通和涉及血管的手术如溶栓疗法、器官移植和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等等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因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高效率、大规模的独特优势,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防治机制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研究手段,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在各器官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对近几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综述。
陈刚李劲松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诱导的基因表达谱改变,为揭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保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方法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肺动脉与肺静脉,并于左肺膨胀时扎闭左主支气管构建大鼠肺缺血再灌反应动物模型。运用包含22226个大鼠基因点的Illumina RatRef-12全基因组表达谱微珠芯片检测大鼠肺缺血再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0、1、3、6、24h)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SOM算法将具有相似表达模式的基因进行聚类。结果缺血后再灌0、1、3、6、24h分别有648、340、711、1279、641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基因被聚为12类。结论肺缺血再灌可以诱导肺的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具有相似表达模式的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似的表达调控机制。
李劲松聂君陈刚龚勇泉江科杨光海刘磊王建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基因表达基因芯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