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荧光定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与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及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和HBsAg、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及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患者血清标本进一步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共4 316例,小三阳组共6 458例;大三阳组HBV-DNA定量值(1.28±3.87)×107 u/mL、定量阳性率98.75%;小三阳组HBV-DNA定量值(7.56±2.95)×103 u/mL、定量阳性率63.27%,2组HBV-DNA定量值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联合HBV-DNA定量检测对评价HBV复制水平、传染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陈光辉 孙长义 赵静 艾予蜀 刘德军 李严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荧光定量PCR 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中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具有将正常细胞永生化的能力,同时具有强烈的嗜上皮性、高度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广泛感染人类皮肤及生殖道、呼吸道上皮组织后,可致皮... 赵静 许泼实 陈光辉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及其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332例。通过PCR扩增后进行导流杂交,利用基因芯片对患者尖锐湿疣组织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33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HPV阳性239例,阳性率为71.99%(95%CI: 67.16%~76.82%)。检测37个亚型中,除HPV-26、45、69、70亚型外,其他亚型均有检出,其中HPV-6亚型阳性率最高,占39.46%(95%CI: 34.20%~44.72%),其次为HPV-11亚型,占22.59%(95%CI: 18.09%~27.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0,P〈0.05)。239例HPV阳性者中,单一感染158例,其中低危型139例,与高危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P〈0.05);多重感染81例,其中混合型55例(混合型与低危型比较,χ^2=32.241,P〈0.05;混合型与高危型比较,χ^2=60.201,P〈0.05)。尖锐湿疣患者主要分布于20~29岁年龄组,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结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低危型HPV-6、HPV-11亚型,单一感染较为常见,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 陈光辉 赵静 艾予蜀 刘德军关键词: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食管癌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食管癌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目的探讨食管癌(EC)患者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M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方法选取80例EC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EC组和健康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随访3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EC组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期EC患者的血清STM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N水平≥3.46 ng/ml、血清VEGFC水平≥1129.76 ng/L、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论EC患者血清VEGFC和STMN水平均较高,且其表达水平与E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李泮 陈光辉 赵明静 郭爱叶关键词:食管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预后 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 载量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00 例乙肝患者,其中血清低、中、高病毒载量者各200 例,同时进行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 陈光辉 孙长义 赵静关键词:HBV-DNA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中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中原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探讨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导流杂交技术对11 861例就诊的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PV感染率为29.0%,其中高危型HPV16感染率最高(8.3%),其次依次为低危型HPV6(6.0%)、低危型HPV11(5.5%)、高危型HPV52(4.6%)、高危型HPV58(3.8%)。不同年龄组间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0岁组感染率(42.8%)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25.7%)和50岁以上组(23.2%),最低的为40~50岁组(17.9%)。结论中原地区女性HPV感染的优势亚型为HPV16,20~30岁女性HPV感染率最高。 许泼实 赵静 陈光辉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中microRNA-2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NA-21,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21的相对表达量,并检测100例NSCLC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血浆miR-21的相对表达量,用t检验比较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分析肺癌组织miR-21表达量与各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ROC曲线评价miR-21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21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10.154,P<0.05),且在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t=13.444,P<0.05);肺癌组织中miR-21高表达患者肺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χ2=11.335,P<0.05);生存分析显示,肺癌组织或血浆中miR-2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明显缩短(χ2为6.685和5.692,P<0.05);ROC曲线表明,miR-21对NSCLC诊断价值中等。结论 miR-21在NSCLC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均有高表达,肺癌组织miR-21高表达与NSCLC复发转移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NSCLC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陈光辉 闫慧 孙长义 赵静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3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microRNA-31( miRNA-31)在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100例正常人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以肺癌患者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为界值,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外周血miRNA-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绘制生存曲线,评价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肺癌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为(1.93±0.88),与正常人的(0.67±0.31)比较,明显升高(t=13.505,P<0.001)。根据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681~0.868),临界值取1.126时,用外周血miRNA-31表达水平诊断原发性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736。肺癌患者中外周血miRNA-31低表达44例,高表达56例,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0, P=0.017),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37.32个月,长于高表达组的27.11个月。结论:miRNA-31可作为原发性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赵静 陈光辉 刘德军 李慧关键词:原发性肺癌 预后 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在血清HCV-R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在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二氧化硅吸附法和核酸提取柱法提取3 份HCV-RNA 含量不同的血清标本各10 次,进行荧光定量PCR 扩增,比较两种... 赵静 孙长义 陈光辉关键词:HCV-RNA 河南省2110例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调查来自河南省的2110例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其主要感染亚型。方法:采用PCR和导流杂交技术,对来自河南省的211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10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856例,感染率为87.96%(95%CI:86.57%~89.35%),感染率最高的6个亚型依次为HPV16、58、18、52、35、33。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以单一感染为主(77.48%),二重感染次之(16.76%)。HPV16亚型感染率为60.19%,在单一和多重感染中均占有主导地位。HPV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中,高危亚型检出且被九价HPV疫苗覆盖1599例,覆盖率为86.15%(1599/1856)。宫颈癌患者主要分布于40~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HPV优势亚型有所不同,但HPV16亚型均处于主导地位。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患者HPV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HPV16、58、18、52、35、33,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40~岁年龄段患者较多。 闫慧 赵静 刘德军 陈光辉关键词: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