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中尺度
  • 2篇数值预报系统
  • 2篇台风
  • 1篇地形
  • 1篇地形作用
  • 1篇短期气候
  • 1篇中尺度分析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时间序列
  • 1篇实例分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天气预报
  • 1篇四维同化
  • 1篇台风影响
  • 1篇同化
  • 1篇气候
  • 1篇热带
  • 1篇风场
  • 1篇高度场
  • 1篇场分析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8篇阎敬华
  • 4篇薛纪善
  • 2篇王在志
  • 2篇王康玲
  • 1篇董克勤
  • 1篇何溪澄

传媒

  • 7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物理初值化在台风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1993年
根据 P.R.Julian(1984)的物理初值化方法,利用有限区数值预报模式,针对台风系统的预报做了物理初值化试验。结果表明,物理初值化不但可以改善台风、低压和副高区域的初始流场形势以及初始降水率,而且可以改善台风强度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路径的预报,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阎敬华薛纪善
华南区域短期气候模式产品时间过滤方案及实例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用尺度分离方法分析了短期气候预测序列中所包含的各种尺度的过程,建立了不同尺度变化的过滤、提取方法;分析讨论了各种过滤序列所具有的气候意义和重要程度;
阎敬华
关键词:时间序列
925hPa资料对高度场分析和预报的影响被引量:1
1993年
通过连续15天的平行业务数值预报试验,详细地分析了925hPa资料的应用对高度场分析和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925hPa资料的加入对印度洋西北部及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以南热带地区的分析影响较大,对其余地区影响较小。总的来说对形势场分析影响不很大,且对低层的影响大于中高层。同时,可以明显地减小从P面分析场到模式σ面的垂直插值误差。此外,对24小时预报场的影响小于对初始场的影响,同时对模式积分的平稳性和预报检验结果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阎敬华王康玲薛纪善
关键词:高度场风场
台湾附近地形对台风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3
1997年
利用TCM-90资料分析并用数值方法成功地模拟了9017号台风(Dot)经过台湾时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包括环流场副中心和高度场副中心形成及与其主中心的合并过程、环流中心合并时路径跳跃过程、台湾西侧低压中心异常北移过程、台湾海峡低层急流变化过程以及上下层高度中心与环流中心明显偏离的现象。并详细分析了模拟中每隔3小时的演变过程,给出了台风经过台湾前后的结构及详细的路径变化。这种详细的演变图像不可能从间隔6小时的常规观测中得出。最后,通过多个对比试验,分析了各特性变化的原因及机制。
阎敬华董克勤
关键词:台风地形作用数值模拟
区域增强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客观分析
1997年
主要介绍了在广州区域气象中心新建立的区域增强数值预报系统的资料分析处理方案。该分析方案的实施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以T63模式的分析(或预报)作为初估场,进行多变量的最优统计插值(OI),将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插值到模式网格点上,同时分析增量满足一些简单的动力约束关系;第二步是对分析要素作单变量的逐步订正;第三步则是对分析场进一步做变分调整。通过这三个步骤,不仅可以使最终的分析场保留大尺度气象特征,而且可以将中尺度气象信息补充进来,分析变量之间还可以保持较好的动力约束关系。以9509号台风为个例,对其登陆前的台风环流场进行了分析,并作了预报,还与T63分析的相应结果作了对比。
王在志阎敬华何溪澄
关键词:数值预报系统中尺度分析
区域增强模式数值预报系统及其性能被引量:1
1996年
介绍一个新的中尺度模式业务数值预报系统,即区域增强模式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水平格距45km,垂直分为10层),并能在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现有条件下进行实时业务预报。大量准业务预报试验表明,该系统对影响华南的各类主要天气过程、尤其是台风和前汛期暴雨等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1993、1994、1995年所有影响华南的台风过程的预报检验表明,其降水预报评分明显高于国家气象中心降水预报模式等大尺度模式的预报,同时,台风路径的预报误差小于美国、日本等预报中心对各类热带气旋的平均预报误差。对前汛期暴雨和常规天气预报的评分也较高。
阎敬华王在志薛纪善
关键词:数值预报系统
中尺度模式中p-面与σ-面扩散差异的数值分析
1995年
对常用的四阶线性水平扩散的两种方案进行了量纲分析和简化,并用有地形中尺度模式对两种方案做了详细的对比数值试验和分析。一种方案是在σ-面上计算水平扩散(以下简称为方案A),另一种方案是通过坐标变换使扩散在准p-面上进行(以下称为方案B)。试验结果表明,在地形平缓区域,两种方案的预报差异较小,而在陡峭地形附近,则预报差异很大,两方案的24小时降水预报差异可达50mm以上,原因是方案A中出现了温度和湿度的虚假扩散,造成温度和湿度的异常,引起不稳定层和对流发展的异常。此外,方案A还造成环流场异常,该异常与方案A造成的对流异常直接相关,而且扰动可通过波动方式影响到周围地区,造成周围地区的降水异常。分析结果表明,方案B可以解决陡峭地形附近的预报异常问题,用方案B解决该问题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阎敬华薛纪善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
一个简单的热带有限区资料四维同化方案被引量:1
1993年
根据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热带有限区数值天气预报的条件和特点,设计了一个简单可行的四维同化方案,并通过模式平行试验,详细地分析了该方案对分析和预报的改进情况,表明该方案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平衡而又与模式大气状态近于协调一致的分析场,大大缩短了模式的Spin—up时间和减小了积分初期模式调整的幅度,从而改进了预报结果。这种改进在资料稀疏区比资料密集区要大得多。通过四维同化,模式的高度场预报、风场预报、质量场及总动能在积分过程中的演变等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改进。通过在同化过程中区别对待20°N以南的资料稀疏区及其以北的资料密集区,进一步使模式降水预报得到显著的改进。
阎敬华王康玲
关键词:热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