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群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
- 本论文的逻辑基点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不仅应理解为包括了审美与启蒙、革命与欲望这样终极目标价值的总体性现代性,而且还应包括“诉诸感官”的、无意识的、零碎的、平面化的非总体性现代性。 “绪论”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存...
- 金立群
- 关键词:媚俗平面化拼贴
- 文献传递
- 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文化、媒介的综合研究
- 本论文的逻辑基点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不仅应理解为包括了审美与启蒙、革命与欲望这样终极目标价值的总体性现代性,而且还应包括“诉诸感官”的、无意识的、零碎的、平面化的非总体性现代性。
“绪论”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 金立群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代通俗文学媚俗文化
- 文献传递
- “五四”精神的孵化器——“五四”文学期刊通信栏研究
- 通信栏是一个鲜明的打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印记的杂志栏目;个人书信的同步公开发表是'五四'时期独有的传播现象.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五四'新文学期刊均开辟了通信栏.其中属新文化第一代社团的三大组织,即'新青年'社...
- 金立群
- 关键词:公共领域
- 文献传递
- 《寒夜》的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寒夜》以“寒夜体验”为起点,营建独特的“寒夜意象”,并最终形成独特的“寒夜”象征。巴金通过这一具有浓郁诗性的象征,向我们传达出人必须通过选择与行动,摆脱束缚,走出自己心灵的寒夜,从而获得自由的人道主义关怀。
- 金立群
- 关键词:存在主义
- 沈从文文化批评中的分裂性特征
- 2003年
- 沈从文文化批评的目的是试图在"古典"和"现代"之外寻求一个第三点来构筑他的文化理想。这样的文化理想不是任何凝固、僵滞的模式,而是要体现出生命的鲜活和流动。但是他的努力失败了,这个第三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40年代,他转向了"抽象的抒情"。这一转向表明他所用来表达其文化观念的自我、静观、自然、人性、神性等等范畴的内在分裂。
- 金立群
- 关键词:文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