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衍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莱姆
  • 7篇莱姆病
  • 5篇血清
  • 5篇螺旋体
  • 4篇抗体
  • 4篇莱姆病螺旋体
  • 3篇血清学
  • 3篇疫源
  • 3篇疫源地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弓形虫
  • 3篇斑点热
  • 2篇动物宿主
  • 2篇血清流行病学
  • 2篇人群血清
  • 2篇宿主
  • 2篇立克次体
  • 2篇斑点热群
  • 2篇斑点热群立克...

机构

  • 19篇汕头大学
  • 8篇中国预防医学...
  • 7篇广东省梅州市...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日本爱媛大学
  • 1篇梅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9篇郭衍
  • 9篇谢霖崇
  • 9篇潘林祥
  • 9篇许世锷
  • 7篇万康林
  • 7篇金立群
  • 5篇张哲夫
  • 5篇傅玉才
  • 3篇张健之
  • 3篇贺金荣
  • 3篇骆建民
  • 3篇陈慎奔
  • 2篇王宏英
  • 2篇王绍渠
  • 2篇陈静卿
  • 1篇坪井敬文
  • 1篇鸟居本美
  • 1篇廖传红
  • 1篇陆秀君
  • 1篇毕德增

传媒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第四届全国四...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6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汕头市登革热媒介蚊虫幼虫密度与孳生地调查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调查汕头市登革热媒介蚊虫幼虫孳生地类型和孳生密度,为登革热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汕头市旅游景点内民居、寺庙、墓园和市郊农村共362个采集点进行幼虫标本采集、饲养,并对四龄幼虫和雌、雄成虫进行鉴定。结果:汕头市与人居环境关系密切的蚊虫主要有白纹伊蚊、致倦库蚊、褐尾路蚊、海滨库蚊、刺扰伊蚊、白胸库蚊、骚扰阿蚊、东乡伊蚊、马来库蚊、窄翅伊蚊、五指库蚊、无梳库蚊与竹生杵蚊。白蚊伊蚊幼虫的布氏指数超过5级的孳生地占调查点的70.53%(146/207)。结论:汕头市仍然是登革热流行高度危险区,应引起广大市民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安全防范措施。
金立群郭衍
关键词:蚊虫孳生地登革热媒介
应用ELISA和IFA检测粤东人群2184例莱姆病抗体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ELISA和IFA检测粤东人群2184例莱姆病抗体郭衍1万康林2陈慎奔1王宏英2我国莱姆病已在19个省(区、市)进行了调查(不包括广东省),证实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在粤东梅州市三县的调查中,发现正常人群感染率较高。目前较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应用血...
郭衍万康林陈慎奔王宏英
关键词:ELISAIFA莱姆病抗体
粤东地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发现和研究
郭衍万康林潘林祥
关键词:莱姆病疫源地螺旋体传染病
从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白腹巨鼠和褐家鼠体内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探讨鼠类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从白腹巨鼠和褐家鼠体内分离出2株疏螺旋体,经用莱姆病螺旋体种属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证实均为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21和MD55。结论:首次从病原学证实鼠类为粤东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动物。
万康林郭衍许世锷许世锷张哲夫谢林崇罗敬平
关键词:莱姆病莱姆病螺旋体褐家鼠
粤东丰溪林场斑点热疫源地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血清学方法、病原分离方法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在广东省大埔县丰溪林场进行了斑点热疫源地调查,共调查了7个自然村,282个健康人,30头牛,2只羊、7个品种共53只野鼠及从野外和动物体表收集3个品种共494只蜱。结果表明:大埔县林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黄毛鼠;鼠的带蜱率为15.09%(8/53);牛和羊的带蜱率均为100%(30/30,2/2);解剖后观察脏器有病变的鼠占鼠总数的49.05(26/53)。优势蜱种为金泽革蜱、豪猪血蜱和台湾角血蜱。健康人群血清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0.28%(29/282);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3.90%(11/282);小蛛立克次体阳性率为5.67%(16/282)。鼠血清中三种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4/30)、3.33%(1/30)和10.00%(3/30)。牛血清中三种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0%(2/26)、4.00%(1/25)和4.00%(1/25)。
张健之毕德增贺金荣陈敏王士明郭衍潘林祥罗敬平
关键词:斑点热疫源地分子流行病学
螨类和粉尘接种家兔肺部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螨类对肺部的致病性及其病理变化。方法:用活、死粉尘螨类和粉尘接种家兔肺部,对其进行定期血液、X线胸片、螨类抗体水平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活、死螨类组螨类抗体水平增高,粉尘组未见增高;活、死螨类和粉尘3组血液、X线胸片、病理组织学改变相似,但程度不一、时间变化不同。结论:活、死螨类进入肺部可引起相同的变化,有致病性。螨类肺部感染是从急性炎症反应逐步演变为慢性炎症反应的免疫病理反应过程。
郭衍许世锷陆秀君谢霖崇骆建民
关键词:螨类粉尘
广东省大埔县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
1998年
目的:调查大埔县健康人群及鼠、牛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布情况。方法: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结果:在282名健康人群血清中,29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28%(29/282);11例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90%(11/282);16例小蛛立克次体阳性,阳性率为567%(16/282)。30份鼠血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333%(1/30),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25份牛血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800%(2/25),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400%(1/25),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400%(1/25)。结论:广东省大埔县林区存在有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贺金荣张健之郭衍郭衍罗敬平
关键词:斑点热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
中国大陆窄翅伊蚊形态学及分类学地位探讨(Diptera:Culicidae)被引量:2
2006年
对广东省野外采集的伊蚊属、新黑蚊亚属的窄翅伊蚊四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我国以前记录和世界其他地区同亚属蚊虫进行对比。对我国窄翅伊蚊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补充并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关蚊种进行比较,探讨其分类学地位。
金立群郭衍谢霖崇傅玉才
关键词:伊蚊属分类学
粤东地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98年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血清莱姆病抗体水平。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共检测2184人,阳性225人,感染率1030%。儿童(1385%)、学生(1193%)感染率最高,农民(1057%)次之,林业工人及管理人员(644%)相对较低;林区(1037%)与非林区(1027%)人群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1,P>075)。180例莱姆病血清阳性者中,蜱叮咬率为40%,未发现典型的慢性游走性红斑(ECM)皮疹患者,红斑、风团、紫斑占3278%,肌痛占2333%,关节炎占4111%。
郭衍万康林许世锷许世锷潘林祥陈慎奔王宏英潘林祥谢霖崇陈贵友张哲夫姚良治
关键词:莱姆病血清学个案调查流行病学
从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台湾角血蜱体内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检测台湾角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该蜱是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优势蜱种,用采集的该蜱50只取中肠涂片,DFA检测8只为阳性,阳性率16%;从115只(23组)该蜱中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6。经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与国内M7菌种反应相同。结论:从媒介蜱类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广东尚属首次。
郭衍万康林许世锷张哲夫潘林祥张哲夫潘林祥
关键词:莱姆病莱姆病螺旋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