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娜
- 作品数:41 被引量:67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被引量:77
- 2009年
-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忽视生态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性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结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不断出现耕地退化问题,说明目前中国耕地已开发过度,若忽视生态安全问题继续开发,新增耕地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退化威胁。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不能只注重对耕作可行性的评价,还应考虑开发的生态可行性。因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应该增加生态安全准则,确保开垦后不发生土地退化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将生态用地作为限制性因素,不列入耕地后备资源。
- 张凤荣郭力娜关小克史娟徐艳张杰磊
- 关键词:土地管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生态安全可持续利用
-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政府施策及其优化
- 我国政府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这是一项可持续性强的产业。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尊重农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相应的手段来纠正和弥补市场机制中留下的缺陷以及...
- 郭力娜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 文献传递
- 采矿工程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模式设计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矿山数字化的不断推进,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在采矿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知识与技术已经成为必要。分析了(GIS)课程在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必要性,介绍了GIS课程的特点,从GIS与具体行业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GIS在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兴趣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教学改革与优化实践等方面的探讨。
- 王晓红王政刘亚静郭力娜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采矿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 大都市区土地整理与农田水肥管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7
- 2009年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除生产功能之外的大都市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和景观文化功能也日益突显。为此,根据北京市水土资源短缺的自然禀赋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本文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自中心向外围的城市美化农业区、景观绿化农业区、规模农业区和山区生态农业区四个区,以及景观廊道农业带和山前林果农业带两个带;并分别根据这四区两带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化要求的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保护的原则,根据地貌部位、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区位等,划分了优化培肥区、培肥区和限制培肥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模式。论文还提出了实施土地整理与农田肥力调控的政策建议。
- 张凤荣关小克徐艳王胜涛郭力娜
- 关键词:大都市宜居城市建设土地整理
- 关于高校实验设备维修维护平台建设被引量:5
- 2012年
- 实验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的物质基础。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各项配套设施和管理体制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实验设备维修工作则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成立专门机构建设和管理实验设备维修维护平台,对降低学校实验设备故障发生率,保障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实验设备维护管理体制和人员结构也有助于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 郑镭郭力娜段立伟粘山坡
- 关键词:维修维护高校
-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被引量:31
- 2012年
- 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补充耕地应统筹质量与数量。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与数据,辅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邻域替代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核算了规划补充耕地的生产能力,探讨了规划实施的目标设定、时空安排与关键性工程措施。研究表明,全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分值在0.3910~0.9745之间,划分为5个等别,可实现单产浮动区间为5769~12758kg/hm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拆迁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442.60hm2,适宜整理为耕地的面积为1922.07hm2,整理后一等耕地到五等耕地分别占12.75%、21.69%、40.54%、15.36%和9.66%;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推进耕地规模化经营与用养结合,中期重点整理Ⅱ级区,加强培肥地力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远期适度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需长期开展山地土地平整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期为耕地占补"双平衡"的实践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许月卿
- 关键词:耕地质量
- 挖损农田复垦前后地力变化研究——以华北平原的曲周县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以曲周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挖损耕地复垦后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挖损耕地与对照耕地相比较,土壤肥力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容重变小。建议复垦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在平原地区只要挖损耕地在不超过一定深度影响耕作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恢复耕种,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复垦工程进行挖损耕地的复垦和培肥。
- 徐艳运向杰郭力娜张凤荣
- 关键词:复垦土壤养分
- 基于标准样地的国家级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研究——以冀豫鄂三省为例
- 目前国内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日趋成熟,但监测内容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监测、沙化和荒漠化专项土地利用监测等方面,对于土地质量尤其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农用地质量监测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选题立足于研究我国农用地质...
- 郭力娜
- 关键词:农用地标准样地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被引量:85
- 2010年
- 根据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件资料,在考虑各种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从经济可行性方面探讨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从自然适宜性评价上来看,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能够开发的面积为11675.25hm2,考虑生态安全因素后,适宜开发且不引起生态退化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1221.14hm2,如纳入经济可行性因素,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全部不适宜开发。综合指数法与限制条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郭力娜邵战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后备资源耕地
- 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保护的原因何在?到底要保护什么?耕地保护制度如何?耕地保护的效果怎样?目前耕地保护的困境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对耕地保护原因、内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和耕...
- 郭力娜
- 关键词:耕地保护新制度经济学产权集体行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