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艳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病毒
  • 11篇抗病毒
  • 7篇肝炎
  • 6篇干扰素
  • 5篇慢性
  • 5篇慢性丙型
  • 5篇慢性丙型肝炎
  • 5篇抗病毒治疗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5篇病毒治疗
  • 4篇联合抗病毒
  • 4篇肝癌
  • 3篇代偿
  • 3篇失代偿
  • 3篇失代偿期
  • 3篇联合抗病毒治...
  • 3篇聚乙二醇
  • 3篇聚乙二醇干扰...
  • 3篇类似物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作者

  • 17篇郑艳红
  • 14篇陈新月
  • 13篇马丽娜
  • 8篇金怡
  • 7篇柳雅立
  • 5篇许英霞
  • 4篇霍宏蕾
  • 4篇何智敏
  • 4篇任姗
  • 4篇王曙照
  • 3篇郭丹丹
  • 3篇王晓兰
  • 3篇陈晓云
  • 3篇王群
  • 3篇于海滨
  • 2篇任珊
  • 2篇张永宏
  • 1篇纪述丹
  • 1篇张小丹
  • 1篇王俊丽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2013北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五届慢性病...
  • 1篇第6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隋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4例CHC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按治疗结束时甲状腺功能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隋况及其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甲状腺功能异常52例,占26.80%,正常142例,占73.20% 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例,占0.5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10例,占5.15%);亚临床甲亢4例,占2.06%),亚临床甲减37例,占19.07% 抗病毒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7%对比26.80%,X2=12.829,P〈0.05)。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因素主要有性别(X2=4.038,P〈0.05,95% CI1.016~3.040)和甲状腺自身抗体P〈0.05,95%凹:1.681~36.183);但抗病毒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因子中,正常和异常组自细胞介素6(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8±14.90)ng/L对比(11.65±5.46)ng/L,t=3.127,p〈0.05,95%CI:5.28~25.581,治疗24周末:2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0±2.47)ng/L对比(6.81±2.80)ng/L,f=0.352,P〉0.051。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治疗前后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5±5.46)ng/L对比(6.81±2.80)ng/L,f=1.997,JP〉0.051。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治疗前后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8±14.90)ng/L对比(6.30±2.47)ng/L,f=3.632,p〈O.05)。结论Peg-IFNα-Za联合RBV治疗CHC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女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Peg-IFNα2a联合
黄雁翔陈新月马丽娜殷继明任珊郭丹丹郑艳红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干扰素甲状腺
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既往治疗后复发和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复发无应答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无应答组27例,疗程为72周;复发组18例,疗程为48周;动态留取血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以分析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55.6%和25.9%(P=0.04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分别为83.3%和51.9%(P=0.03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分别为83.3%和59.3%(P=0.087)。基线HCVRNA在复发组低于无应答组,同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RVR、cEVR、ETVR)基线HCV RNA也均低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仅cEVR节点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复发组病毒动力学呈快速下降,无应答组病毒动力学呈缓慢下降;获得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组基线淋巴细胞百分比(LYPH%)均高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P=0.009、0.037、0.020)。结论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后,复发组近期疗效(RVR、cEVR、ETVR)优于无应答组;基线HCV RNA低、病毒动力学快速下降型及基线较高水平LYPH%是疗效的阳性预测因素。
陈晓云张永宏马丽娜金怡于海滨柳雅立张小丹郭丹丹许英霞郑艳红马冰陈新月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常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6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分别在基线、治疗4、12、24、48周和随访24周时进行HCV RNA及血常规的检测,分析血常规与疗效的相关性。根据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SVR组和n SVR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有3例失访,余下60例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其中46例获得SVR,SVR率为76.7%;SVR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的淋巴细胞计数(LYPH)、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UET)均低于n SVR组,并且在1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8、2.766、2.037,P值均<0.05),在24周时两组WBC及NUET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9、2.151,P值均<0.05);此外SVR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上述3项指标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均大于n SVR组,其中LYPH下降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LYPH、WBC、NUET在治疗4、12周时与HCV RNA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45、0.37、0.47、0.61、0.33,P值均<0.05)。结论血常规中LYPH、WBC及NEUT的变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
陈晓云郑艳红金怡于海滨马丽娜陈新月
关键词:干扰素Α-2A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初探
目的探讨使用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评分范围5~8分的患者22例,均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及保...
马丽娜何智敏郑艳红陈新月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NK细胞和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NK细胞和Treg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入组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1例(初治组30例和无应答组11例)和健康对照(HC)者11例,初治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48周,无应答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 mg·kg-1·d-1治疗72周;动态留取细胞和血清,进行HCV RNA、肝功能和NK细胞和Treg细胞的检测,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初治获得SVR者17例(56.7%),未获得SVR(nSVR)者13例;无应答组获得SVR者3例(27.2%),未获得SVR(RFP)者为8例(72.7%)。基线总体患者的NK细胞频率低于HC 组,Treg细胞频率高于HC组;同时抗病毒治疗疗程中,初治获得SVR者24周NK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增加,Treg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下降;同时初治nSVR者Treg细胞频率24周时较基线和4周明显升高;无应答组再治疗仍未获得SVR者无论NK细胞频率或者Treg细胞频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NK细胞频率的降低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增加与HCV慢性感染有关;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及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疗程中NK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下降与疗效好有关。
陈晓云张永宏马丽娜金怡于海滨郑艳红刘宁刘金花王健陈新月
关键词:抗病毒药
提高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2011年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肝硬化。目前,每年有4%~6%的CHC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而其中3%~10%的肝硬化患者可演变为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 cancer,HCC)[1]。发生肝硬化和HCC患者的预后极差,
王晓兰王群郑艳红
关键词:患者依从性慢性丙型肝炎护理干预CHCHCC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初探
[目的]探讨使用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评分范围5~8分的患者22例,均予核苷(酸)类似物抗...
马丽娜何智敏郑艳红陈新月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抗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抗病毒治疗前后10年HBV相关肝病及肝癌构成比分析
霍宏蕾任姗王曙照许英霞马丽娜柳雅立金怡郑艳红陈新月
不耐受标准治疗方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低剂量干扰素治疗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针对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慢陛丙型肝炎(CHC)患者,探索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并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于白细胞低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种原因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CHC患者46例,给予个体化低剂量干扰素(标准干扰素60万~300万IU隔日一次,聚乙二醇干扰素50~9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0.6~0.9g/d长期维持治疗,疗程≥72周。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exacttest检验。结果93.5%患者(43/46)可耐受不同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长期维持治疗,只有3例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不同节点的病毒学应答率为:快速病毒学应答10.9%、早期病毒学应答30.40/0、24周病毒学应答45.%、48周病毒学应答47.8%。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脏B型超声显示形态学改善。快速病毒学应答、早期病毒学应答、24周病毒学应答者均可在48周时获得较高病毒学应答,尤其24周病毒学应答对48周病毒学应答具有较好预测作用,获得24周病毒学应答者其48周病毒学应答率为95.2%,而24周未获得病毒学应答者其48周未应答率为92.0%。结论(1)对于不能耐受标准治疗方案的CHC患者予以低剂量干扰索联合利巴韦林长期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48周病毒学应答率(47.8%);(2)24周病毒学应答对48周病毒学应答具有较好预测作用;(3)疗程中严密监测、对症治疗原发病并给予患者足够的依从性教育和心理疏导是治疗得以维持的重要保证。
曹振环柳雅立郑艳红纪述丹王俊丽廖建华章存元陈新月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干扰素病毒学应答
抗病毒前后10年HBV相关肝癌临床回顾性研究
霍宏蕾任姗王曙照许英霞马丽娜柳雅立金怡郑艳红陈新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