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理乐 作品数:42 被引量:13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天津市西青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及流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持续的多模式医疗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及流程优化研究,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指南依从率,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方法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从2017年5月—2019年12月连续收治的74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干预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时期,比较四个时期溶栓率、入院-接诊时间、入院-CT时间、入院-溶栓时间及卒中快速识别率。结果随着项目干预手段的持续推进,溶栓率由基线水平49.75%升高至92.31%;患者入院到接诊时间由基线水平15分钟缩短至3分钟;入院到CT完成时间由基线水平36.94分钟缩短至7.96分钟;入院到溶栓时间由基线水平46.82分钟缩短至25.92分钟;分诊台护士卒中快速识别率由干预第二阶段的61.36%提升至84.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改善卒中关键绩效指标,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信息一体化平台融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是流程进行优化的创新。 董力庆 韩玉庆 许阳阳 王春娟 李子孝 赵理乐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 信息化建设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继发非原位迟发性血肿17例 被引量:2 1999年 赵理乐 梁思泉 杨玉山关键词:颅内血肿 DTICH 清除术 继发性 迟发性血肿 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经翼点开颅手术与经鼻蝶入路手术在切除垂体瘤治疗中的疗效,探讨治疗垂体瘤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4月天津市西青医院收治的5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30例经翼点开颅手术,26例经鼻蝶入路手术。结果:开颅组与鼻碟组,手术全切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术者的经验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垂体瘤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鼻碟入路手术方式具有优势。 王鹏 许阳阳 赵理乐关键词:垂体腺瘤 翼点入路 单鼻孔经蝶入路 一种脑外科用器械存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外科用器械存储装置,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内腔固定设有两组均流板,两组所述均流板把储存箱内腔分割成储存室、加热室、过滤室,电加热丝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电加热丝配合鼓风机使用可以吹出热风,可以对储存的... 窦博生 赵理乐 靳张宁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增殖活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98例脑膜瘤(其中复发38例)中的表达,同时进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析脑膜瘤64例(其中复发组34例,非复发组30例)术后复发与DNA含量的关系。结果:脑膜瘤术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PCNA标记指数(PCNA LI)分别为11.65±12.49与1.54±2.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脑膜瘤术后复发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复发性脑膜瘤的异倍体率(52.3%)、DNA指数DI(1.17±0.12)和增殖指数PI(26.74±10.89)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异倍体率(6.7%),DI(1.01±0.11)和PI(14.06±7.68)(P<0.01)。结论:通过PCNA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DNA含量分析可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增殖潜能,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赵理乐 杨玉山 姚鑫 周煜 张昕 闫庆娜关键词:脑膜瘤 复发 PCNA FCM 5F Navien作为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通路导管在颅内闭塞大血管动脉取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8例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患者应用单纯Solitaire AB支架拉栓,观察组26例患者应用5F Navien导管抽吸配合Solitaire AB支架保护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大血管开通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脉闭塞34例,基底动脉闭塞16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照组为(15.07±2.79)分,观察组为(15.31±3.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3,P=0.748)。导引导管到位时间:对照组为(11.17±3.62)min,观察组为(10.54±4.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2,P=0.517)。血管获得再通时间:对照组为(104.26±14.28)min,观察组为(85.73±12.0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09,P<0.001)。术后TICI评分2b/3级者,对照组为24例(57.1%),观察组为21例(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5,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中,应用远端通路导管配合支架保护技术可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血管再通率。 韩玉庆 许阳阳 张涛 董力庆 赵理乐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提高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认识水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 2 4例病人发病 1~ 14d内DSA检查均阴性 ,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病程 2 9d。随访 3个月至 5年 ,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结论 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 ,提高对其认识 ,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恩和 郝继山 杨玉山 李庆彬 赵理乐关键词:中脑 脑池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种方式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Meta分析 2018年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EVT)与显微手术夹闭(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2007年1月-2017年1月公开发表的EVT与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3篇RCT共计48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纳入分析。EVT组与NST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EVT组发生血管痉挛率、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感染发生率均较NS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如GOS评分(4~5)和GOS评分(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血管痉挛、动脉瘤术中破裂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安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预后与NST无显著性差异。 姚旺 许阳阳 董力庆 赵理乐 曾小卫 韩玉庆关键词: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手术夹闭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两种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脑水肿、恶性颅内压增高等继发性脑损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自江基尧1998年介绍了国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1],在国内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人认为大骨瓣开颅具有创伤太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和后期颅骨修补较困难等不利因素, 窦博生 赵理乐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 一种可变管径组织导管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变管径组织导管扩张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工作和支撑工作的手柄B,所述导管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工作和支撑工作的手柄A,且内部空间形成一个通道,且通道头端为顿头,所述导管的管壁透明,且能扩张... 姚旺 赵理乐 曾小卫 刘盛杰 张涛 李鸣华 窦博生 吕志举 靳张宁 龚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