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澄 作品数:47 被引量:27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使用fMRI观察刺激下肢不同穴位对小脑的激活与去激活效应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摩擦刺激足三里等下肢穴位对小脑的激活与去激活效应。方法共10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采用3.0 T Siemens Magnetom Trio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功能像。穴位选取右侧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和三阴交穴,刺激采用组块设计模式,刺激期操作者使用海绵用力摩擦受试者穴位区,频率约为2Hz。以SPM5和SUIT软件包分析数据,识别相对于基线水平,刺激不同穴位在小脑引发的激活和去激活效应信号,并计算小脑28个分区中激活和去激活信号的均值。结果不同穴位对于小脑半球各分区的影响方式均不相同,但各穴位激活效应均值最大值所在分区均为小脑蚓部CrusI区;除三阴交外,各穴位的去激活效应最大值所在分区均为小脑蚓部VI区。在小脑半球20个分区中,各穴位刺激引起的左右两侧激活效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数区域右侧的均值高于左侧。结论刺激足三里等下肢穴位对小脑的调节效应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特异性。这一结果有助于针刺治疗中穴位的洗择。 魏鹏绪 鲍瑞雪 张通 李坤成 卢洁 赵澄关键词:小脑 穴位刺激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一种磁共振检查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检查用头部固定装置,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肩颈垫、头垫和头部固定器,所述肩颈垫包括肩垫部和颈垫部,所述肩垫部与所述颈垫部连接;所述头垫包括底部和包围部,所述包围部部分环绕所述底部设置且与所述底部连... 卢洁 赵澄 张苗文献传递 磁共振水脂分离mDixon技术对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计算信号强度指数(SⅡ)探讨MRI水脂分离mDixon技术对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2例胸腺占位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41个胸腺占位分为3组:胸腺瘤组20例,胸腺增生组13例,胸腺囊肿8例。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T2fs成像和T1m Dixon成像,得到正反相位,水相和脂相。对3组患者的T2fs和T1正反相位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3组患者胸腺病变的信号强度,计算SⅡ,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3组病例T2fs均呈高信号,在T1正反相位图像上信号缺失不等,视觉评价很难鉴别;3组病例的SⅡ分别为3.15(-8.45,7.93)%、44.48(38.07,44.49)%和-6.96(-35.06,15.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422,P=0.000);胸腺瘤和胸腺增生、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胸腺瘤与胸腺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RI mDixon技术通过计算SⅡ可以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之间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杨晶 高艳 高艳 李琼阁 单艺 卢洁关键词:胸腺瘤 胸腺增生 胸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直立位X线对腰椎滑脱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直立位X线对腰椎滑脱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1-10月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判断确诊的60例腰椎滑脱患者,收集其直立位X线和仰卧位CT矢状位重建资料,采用Marique.Taillard法于X线和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测量腰椎相对滑脱距离(dd’)、下椎体上缘长度(cd),并计算滑脱度以及不同体位下主观阅片腰椎滑脱检出率。结果 与仰卧位CT矢状位重建参数相比,直立位X线所显示的dd’值(Z=5.918,P=0.000)、cd值(Z=4.082,P=0.000)和滑脱度(Z=6.064,P=0.000)增加;且腰椎滑脱检出率为95%(57/60),高于仰卧位CT矢状位重建的81.67%(49/60,P=0.039)。结论 腰椎直立位X线可增加腰椎应力,有益于反映滑脱椎体在日常应力情况下的滑脱度,提高腰椎滑脱检出率,若与仰卧位CT矢状位重建联合诊断,可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影像学资料,并辅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王旭 李琼阁 赵澄 单艺 卢洁关键词:脊椎滑脱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目的: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diffusion tensor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郑莎莎 张苗 卢洁 李坤成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文献传递 蒙汉双语者的汉语词汇命名加工脑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蒙汉双语者及单汉语志愿者在汉语词汇信息加工差异的脑机制。方法:采用汉语词汇命名任务,15例蒙汉双语健康志愿者(男8例,女7例)和15例汉语健康志愿者(男7例,女8例)进行fMRI研究。应用软件包AFNI分析其脑功能激活情况及差异。结果:熟练蒙汉双语者及单汉语志愿者在汉语信息加工过程中,均激活词汇信息加工的经典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后部、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额下回盖部、双侧辅助运动区等区域。在加工汉语词汇命名信息过程中蒙汉双语者双侧枕叶、双侧顶叶、扣带回后部、右侧颞上回和颞中回后部及左丘脑的激活显著比单汉语者增加。结论:蒙汉双语者的汉语加工特异脑区主要为右侧颞中回,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能够为研究蒙汉双语者的脑加工神经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赵澄 王晓怡 陈学志 刘巨涛 卢洁 李坤成关键词:蒙汉双语 汉语 功能磁共振成像 皮层下脑梗死体积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RI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测量皮层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体积变化,及其对于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40例首次单发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19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1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在症状出现后<7天、<15天、1月、3月、6月进行五次MRI检查。患者每次MRI检查前或检查后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应用NIHSS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组及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组内不同时间点脑梗死灶体积、NIH-SS评分的差异;对腔隙性脑梗死组及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组病灶体积与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体积,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不同时间点的体积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NIHSS评分,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体积,虽然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但不同时间点的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NIHSS评分,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第1次检查的病灶体积,与随访的NIH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第1次检查的病灶体积,与随访第4次和第5次的NIHS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对监测皮层下脑梗死灶体积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曹燕翔 卢洁 李坤成 张苗 戎冬冬 赵志莲 赵澄 马青峰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体积测量 预后 静音MR血管成像对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静音MR血管成像(MRA)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BAVM)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BAVM患儿20例,所有病例均在同一次检查中以静音MRA及时间飞跃法MRA(TOF MRA)采集图像。对B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均采用4分法评估图像质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静音MRA和TOF MRA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静音MRA、TOF MRA在显示血管构筑特征及Spetzler-Martin分级中与DSA的一致性。结果在20个BAVM中,静音MRA和TOF MRA显示畸形血管团[分别为(2.75±0.55)、(2.20±0.70)分]与引流静脉[分别为(2.60±0.68)、(2.20±0.77)分]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5、-2.13,P值分别为0.002、0.033)。静音MRA在畸形团大小分级、深静脉引流、相关动脉瘤以及Spetzler-Martin分级上,与DSA一致性均为极好(Kappa值分别为0.91、1.00、0.83、0.93);TOF MRA的一致性仅为一般至中等(Kappa值分别为0.46、0.59、0.35、0.47)。结论静音MRA的图像质量优于TOF MRA,并能更好地评估儿童BAVM血管构筑特征和Spetzler-Martin分级。 武春雪 董孟琪 单艺 赵澄 张默 李静 卢洁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脑动静脉畸形 儿童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脑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脑桥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关系,并对其损伤后的功能重组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对17例脑桥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15、30、90和180 d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观察梗死灶与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分析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随访观察恢复过程中受损纤维束的变化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Ⅰ级4例,Ⅱ级3例和Ⅲ级10例.患者一侧肢体肌力明显减退或伴有头晕、言语不利等表现.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与患者发病90 d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98,P<0.05).其中7例皮质脊髓束严重受损的患者在梗死后90~180 d神经纤维发生不同方式的重组和修复.结论 DTT能够评价脑桥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及其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能够显示运动传导通路纤维束的重组和再生,为研究脑桥梗死后运动功能康复过程的脑机制提供可视化依据. 张苗 卢洁 戎冬冬 赵志莲 曹燕翔 赵澄 马青峰 李坤成关键词:脑梗死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评价常压高浓度氧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常压高浓度氧(NBO)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NBO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2 h和24 h行头颅MRI扫描。冠状位DWI测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及增大率;在脑梗死最大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脑梗死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并计算ADC值的降低率。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O组与对照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NBO组大鼠2h和24 h脑梗死体积增大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O组大鼠2 h和24 h梗死中心区ADC值降低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O组梗死边缘区ADC值降低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NBO组与对照组大鼠HE染色脑梗死灶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显示NBO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卢洁 邱立军 郑莎莎 王晓怡 赵澄 张营 罗玉敏 李坤成关键词: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成像 高压氧